×

基于信息熵和距离判别分析的崩塌风险预测模型。 (英语) Zbl 1426.62384号

摘要:塌方预测与风险分类是山区公路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信息熵原理和马氏距离判别分析,建立了崩塌危险性预测模型。我们使用熵测度方法来减少塌陷活动的影响指标,并提取出影响塌陷活动九个主要指标作为距离判别分析模型的判别因子(即斜坡形状、坡向、坡度和高度,以及结构面的暴露、地层岩性、软弱面和临空面之间的关系、植被覆盖率和岩石风化程度)。我们利用汉川县英卧高速公路建设的震后坍塌数据作为训练样本进行分析。使用后代换估计法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精度高且无误差与不确定度测量的预测结果相同。结果表明,基于信息熵和距离判别分析的分类模型达到了指标优化的目的,具有良好的性能、较高的预测精度和零误报率。该模型可作为未来崩塌风险评估的工具。

MSC公司:

第60页 统计学在工程和工业中的应用;控制图
62小时30分 分类和区分;聚类分析(统计方面)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Yue,Y.,基于GIS的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2008),中国上海:同济大学,中国上海
[2] Liu,J.M.,S219省道南延段崩塌灾害风险评估,(2010),中国北京: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北京
[3] 李S.,地震后公路边坡滑坡灾害分类及形成机制研究,(2011),中国西安:长安大学,中国西安
[4] 邱海杰,《区域滑坡特征分析与危险性评价研究——以宁强县为例》(2012),西安:西北大学,西安
[5] Silhan,K。;普罗克索娃,R。;Medved’ova,A。;Tichavsky,R.,《树状地理方法在重建过去时空滑坡行为中的有效性》,Catena,147,325-333,(2016)
[6] 米德,S。;马吉尔,C。;Hilton,J.,使用浅层滑坡和表面侵蚀模型的降雨触发拉哈尔敏感性,地貌学,273,168-177,(2016)·doi:10.1016/j.geomorph.2016.08.022
[7] Yalcinkaya,E。;Alp,H。;Ozel,O.,研究土耳其伊斯坦布尔Buyukcekmece滑坡的近地表地球物理方法,应用地球物理杂志,134,23-35,(2016)·doi:10.1016/j.japgeo.2016.08.012
[8] 齐,H.L。;Tain,W.P。;李建川,陕西省连续降雨引发公路坍塌的区域风险评价,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6,3,7-12,(2016)
[9] 徐伟(Xu,W.)。;Chen,G.H。;Yu,G.H。;Cheng,J。;Tan,X。;朱,A。;文,X.,芦山地震的发震构造及其与汶川地震的关系,地球科学前沿,20,3,11-20,(2013)
[10] 刘磊,成昆铁路K242-K331滑坡灾害风险研究,(2010),中国成都:西南交通大学,中国成都
[11] 薛克新,《山路极端降雨诱发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理论与应用》(2011),重庆,中国:重庆大学,重庆
[12] Gao,K.C。;崔,P。;Zhao,C.Y。;魏福清,基于GIS信息价值法的三峡库区万州市滑坡危险性评价,《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报》,25,5,991-996,(2006)
[13] 他,H.J。;苏·S·R。;王晓杰。;李鹏,基于不确定性测度理论的滑坡灾害综合评价模型研究与应用,中南大学学报(科技版),44,4,1564-1570,(2013)
[14] 刘,X.,长白山火山喷发滑坡崩塌危险性评价,(2016),长春,中国:吉林大学,长春
[15] 龚福清。;李晓波,距离判别分析法在岩体工程质量分类中的应用,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6,1,190-194,(2007)
[16] 龚福清。;李晓波,膨胀土胀缩等级分类的距离判别分析,盐土恭城学报/中国岩土工程学报,29,3,463-466,(2007)
[17] 李伟强。;Zhang,L.N。;孟伟强,基于信息熵和未确知测度模型的MIS综合评价,河北建筑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2,1,49-52,(2005)
[18] Cai,W.L。;黄永生,基于信息熵研究的供应链评价指标缩减研究,《科技创新导报》,第36期,174-176,(2007)
[19] Gao,H.X.,多元统计分析,(2005),中国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北京
[20] 梅,C.L。;范建忠,《数据分析方法》(2006),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21] 朱振华。;赵福杰。;叶志勇,基于距离判别分析法的矿山冲击地压预测,中国安全科学杂志,18,3,41-46,(2008)
[22] 碘缺乏症,A。;特法斯,A。;Pitas,I.,基于模糊距离和判别分析的多维序列分类,IEEE知识与数据工程汇刊,25,11,2564-2575,(2013)·doi:10.1109/TKDE.2012.223
[23] 他,H.J。;瞿春霞,基于信息熵和不确定性测度理论的公路滑坡灾害评价,灾害进展,7,4,57-64,(2014)
[24] 贾,J。;阮,Q。;Jin,Y.,用于人重新识别的几何保持局部Fisher判别分析,神经计算,205,92-105,(2016)·doi:10.1016/j.neucom.2016.05.003
[25] 陈振伟。;陈振强。;杨春伟,基于G213国道都江堰至映秀段边坡坍塌统计规律的研究与分析,公路,60,11,51-56,(2015)
[26] 郭洪秋。;Yao,L.K。;孙世伟,地震高部位滑坡在线工程潜在灾害预测,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49,3,25-32,(2016)
[27] 胡敏华,《北京淮北-焉耆山体崩塌风险评估》(2016),中国北京: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北京
[28] Sorbolini,S。;Gaspa,G。;Steri,R.,使用典型判别分析研究牛的选择特征,遗传学选择进化,48,1,1-13,(2016)·doi:10.1186/s12711-016-0236-7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