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高斯型捕食者-食饵系统。 (英语) Zbl 1311.92159号

摘要:本文考虑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种群相互作用的高斯型模型。我们在包含一类权函数的广义形式中讨论了Kuang和Freedman给出的充分条件。在以前的一篇文章中,我们证明了这种权函数的存在意味着极限环的唯一性。在本文中,我们给出了一个等价于权函数存在的新条件(定理4.4)。结果表明,营养函数和猎物等值线的一些简单定性性质确保了极限环的唯一性。

MSC公司:

92D25型 人口动态(一般)
34二氧化碳 常微分方程积分曲线、奇异点、极限环的拓扑结构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DOI程序

参考文献:

[1] Cheng K-S(1981)捕食者-被捕食系统极限环的唯一性。SIAM数学分析杂志12:541–548·Zbl 0471.92021号 ·doi:10.1137/0512047
[2] Freedman HI(1980)《种群生态学中的决定论数学模型》。Marcel Dekker,纽约·Zbl 0448.92023号
[3] 高斯GF(1934)生存斗争。威廉姆斯和威尔金斯,巴尔的摩
[4] Gause GF,Smaragdova NP,Witt AA(1936)捕食者和猎物之间相互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动物生态学杂志5:1–18·doi:10.2307/1087
[5] Hasík k(2000)具有对称食饵等倾线的捕食者-食饵系统极限环的唯一性。数学生物科学164:203–215·Zbl 0952.92021号 ·doi:10.1016/S0025-5564(00)00007-9
[6] Hasík k(2003)捕食者-被捕食系统极限环的唯一性:重量函数的作用。数学分析应用杂志277:130–141·Zbl 1025.34028号 ·doi:10.1016/S0022-247X(02)00515-2
[7] Huang TW,Hsu SB(1995)一类捕食者-被捕食系统的全局稳定性。SIAM数学杂志55:763–783·Zbl 0832.34035号 ·doi:10.1137/S0036139993253201
[8] Huang XC,Merrill S(1989)一般捕食者-食饵系统极限环唯一性的条件。数学生物科学96:47–60·Zbl 0676.9208号 ·doi:10.1016/0025-5564(89)90082-5
[9] 科尔莫戈罗夫·AN(1936)苏拉·特奥里亚·迪·沃尔特拉·德拉(Sulla teoria di Volterra della lotta per l’esistenza)。Giorn Ist Ital Attuari修道院7:74–80
[10] Kolmogorov AN(1972)人口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定性研究。Problemy Kibernet 25:101–106(俄语)·Zbl 0265.92008
[11] Kuang Y(1988)高斯型捕食者-食饵系统极限环的非唯一性。应用分析29:269–287·Zbl 0629.34036号 ·网址:10.1080/00036818808839785
[12] Kuang Y(1990)高斯型捕食者-被捕食系统的全局稳定性。数学生物学杂志28:463–474·Zbl 0742.92022号 ·doi:10.1007/BF00178329
[13] Kuang Y,Freedman HI(1988)捕食者-食饵系统高斯型模型中极限环的唯一性。数学生物科学88:67–84·Zbl 0642.92016号 ·doi:10.1016/0025-5564(88)90049-1
[14] Liou L-P,Cheng K-S(1988a)关于捕食者-食饵系统极限环的唯一性。SIAM数学杂志19:867–878·Zbl 0655.34022号 ·doi:10.1137/0119060
[15] Liou L-P,Cheng K-S(1988b)捕食者-被捕食系统的全局稳定性。数学生物学杂志26:65–71·Zbl 0638.92017号 ·doi:10.1007/BF00280173
[16] Murray JD(1989)数学生物学。柏林施普林格·Zbl 0682.92001号
[17] Rosenzweig LM,MacArthur RH(1963)捕食者-被捕食物相互作用的图形表示和稳定性条件。美国国家47:209–223·doi:10.1086/282272
[18] Xiao D,Zhang Z(2003)关于捕食者-被捕食系统极限环的唯一性和不存在性。非线性16:1185–1201·Zbl 1042.34060号 ·doi:10.1088/0951-7715/16/3/321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