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线性系统灵敏度分析的一般正交多项式方法。 (英语) Zbl 0825.93284号

MSC公司:

93二氧化碳 控制理论中的线性系统
42C05型 正交函数和多项式,非三角调和分析的一般理论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Wilkie,D.F。;Perkins,W.R.,敏感性分析中的基本参数,Automatica,第5卷,191-197(1969)·Zbl 0176.39204号
[2] Wilkie,D.F。;Perkins,W.R.,使用低阶模型生成线性系统的灵敏度函数,IEEE Trans。自动。控制。,第AC-14123-130卷(1969年)·Zbl 0206.45007号
[3] 科科托维奇,P.V。;Rutman,R.S.,《自动控制系统的灵敏度》,Autom。遥控,第4卷,727-749(1965)
[4] 托莫维奇,R。;Vucobratovic,M.,《一般敏感性理论》(1972),Elsevier:Elsevier New York·兹比尔0302.93014
[5] Frank,P.M.,《系统敏感性理论导论》(1978),学术出版社:纽约学术出版社·Zbl 0464.93001号
[6] Kokotovic,P.V.,线性控制系统研究和优化中的敏感点方法,Autom。遥控,第12卷,1512-1518(1964)
[7] 蒋振华,块脉冲函数在线性系统输出灵敏度分析中的应用,国际控制杂志,第44卷,407-417(1986)·Zbl 0593.93019号
[8] Kekkeris,G.Th.,Chebyshev级数法线性系统灵敏度分析,J.Franklin Inst.,第323卷,第273-283页(1987)·兹伯利0614.93018
[9] Kekkeris,G.Th。;Paraskevopoulos,P.N.,利用正交函数进行轨迹灵敏度分析,国际期刊控制,第41卷,581-584(1985)·Zbl 0555.93015号
[10] Paraskevopoulos,P.N。;Kekkeris,G.Th.,《使用正交函数的输出灵敏度分析》,《国际控制杂志》,第40卷,763-772(1984)·Zbl 0551.93018号
[11] Paraskevopoulos,P.N。;Sklavounos,P.G。;Karkas,D.A.,《灵敏度分析的新正交级数法》,J.Franklin Inst.,第327卷,第419-433页(1990年)·Zbl 0703.93027号
[12] 宾夕法尼亚州斯帕利斯。;Mouroutsos,S.G.,《使用多项式级数进行时不变线性系统的输出灵敏度分析》,J.Franklin Inst.,第321卷,第325-336页(1986年)·Zbl 0605.93017号
[13] Szczepaniak,P.S.,线性系统灵敏度分析的正交级数法,《国际控制杂志》,第46卷,1811-1818(1987)·Zbl 0626.93015号
[14] Szczepaniak,P.S.,《使用正交函数对线性系统进行灵敏度分析》,《国际控制杂志》,第40卷,2153-2156(1988)·Zbl 0656.93026号
[15] Chen,C.F。;萧春华,通过沃尔什函数进行最优控制的分段常数增益设计,IEEE Trans。自动。控制,第AC-20卷,596-603(1975)·Zbl 0317.49042号
[16] 黄,C。;Shih,Y.P.,通过拉盖尔多项式进行参数识别,国际期刊系统。科学。,第13卷,209-217(1982)·Zbl 0475.93033号
[17] 金·R·E。;Paraskevopoulos,P.N.,离散时间SISO系统的参数识别,国际控制杂志,第30卷,1023-1029(1979)·Zbl 0418.93026号
[18] 黄,C。;Chen,M.Y.,通过移位勒让德多项式对时变线性系统的分析和最优控制,国际控制杂志,第41卷,1317-1330(1985)·Zbl 0562.93035号
[19] Agrawal,O.P.,最优控制问题数值解的一般公式,《国际控制杂志》,第50卷,627-638(1989)·Zbl 0679.49031号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