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里原理与自发对称破缺。 (英语) Zbl 1078.81007号

概述:1894年,皮埃尔·居里宣布了后来被称为居里原理的原理:必须在其原因中发现效应的不对称性。在同一份出版物中,居里讨论了后来被称为自发对称破缺的一个关键特征:这些现象通常不显示支配它们的定律的对称性。哲学家们一直对居里原理的含义和地位感兴趣。直到最近,他们才开始探究自发对称破缺的奥秘。本文旨在通过追踪它们在科学物理、普通量子力学和量子场论中的相互作用,推进对这两个孪生主题的讨论。量子场论特有的自发对称性特征在哲学文献中很少受到关注。这里重点介绍了这些特征,并解释了为什么居里原理虽然在量子场论中有效,但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是空洞的。

MSC公司:

81第05页 量子理论中的一般问题和哲学问题
81R40型 量子理论中的对称破缺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DOI程序

参考文献:

[1] DOI:10.1017/CBO9780511622625·doi:10.1017/CBO9780511622625
[2] Albert D 1998量子力学与经验马萨诸塞州剑桥:哈佛大学出版社
[3] Aragorgis A,Weyling the time away:弯曲时空中量子场动力学的非统一可实现性,《现代物理学历史与哲学研究》33页151–(2002)·Zbl 1222.81220号
[4] 数字对象标识码:10.1111/j.2041-6962.2002.tb01912.x·doi:10.1111/j.2041-6962.2002.tb01912.x
[5] Barbashov BM,场论中的连续对称性,Fortschrite der Physik 10 pp 535–(1983)
[6] Brading K,对称性和Noether定理(2003)
[7] DOI:10.1017/CBO9780511535369·doi:10.1017/CBO9780511535369
[8] Brown LM,对称性自发破缺:量子场论的重新发现和整合,《物理和生物科学的历史研究》21页211–(1991)
[9] 内政部:10.1017/CBO9780511563997·doi:10.1017/CBO9780511563997
[10] 内政部:10.1017/CBO9780511470813·Zbl 0964.00052号 ·doi:10.1017/CBO9780511470813
[11] 内政部:10.1088/0264-9381/20/2/310·Zbl 1025.83031号 ·doi:10.1088/0264-9381/20/2/310
[12] 内政部:10.1093/bjps/21.2133·doi:10.1093/bjps/21.2133
[13] 科尔曼·S,《二维中没有戈德斯通玻色子》,《数学物理通讯》31,第259页–(1973)·Zbl 1125.81321号
[14] DOI:10.1017/CBO9780511565045·doi:10.1017/CBO9780511565045
[15] 居里·P,《物理科学杂志》第3期第393页–(1894)
[16] 厄曼J,《规范的修正:约束哈密顿形式主义的颂歌》(2003)
[17] Earman J,《自发对称破缺的粗略指南》(2003)
[18] DOI:10.1103/PhysRevLett.16.408.2·doi:10.1103/PhysRevLett.16.408.2
[19] Fabri E,量子场论中的破缺对称性,Nuovo Cimento A 48 pp 376–(1967)
[20] Fonda L Ghirardi GC 1970量子物理学中的对称原理纽约:Marcel Dekker
[21] Glimm JM Jaffe A 1987量子物理学第二版,纽约:Springer-Verlag
[22] Goldstone J,“超导体”解决方案的场论,Nuovo Cimento 19 pp 54–(1961)·Zbl 0099.23006号
[23] DOI:10.1103/PhysRev.127.965·Zbl 0106.20601号 ·doi:10.103/物理版本127.965
[24] Greenberger DM,《大学物理中的奇异基本粒子现象——自发对称破缺和尺度不变性》,《美国物理杂志》46页394–(1978)
[25] Guralnik GS,破缺对称和Goldstone定理2 pp 567–(1968)
[26] Henneaux M Teitelboim C 1992量规系统的量化,新泽西州普林斯顿: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Zbl 0838.53053号
[27] 希格斯P,对称性自发破缺和规范理论,第506页–(1997年)
[28] DOI:10.1023/A:1004929109216·doi:10.1023/A:1004929109216
[29] DOI:10.1007/BF01773346·Zbl 0138.45603号 ·doi:10.1007/BF01773346
[30] Kosso P,自发破缺对称的认识论,综合122 pp 359–(2000)
[31] Lee TD,CP不守恒和自发对称性破缺,《物理学报告》第9期第143页–(1974)
[32] 刘丙,经典自发对称破缺,科学哲学(2003)
[33] Martin C,规范原则、规范参数和自然逻辑pp S221–(2001)
[34] 莫里森·M,《新的方面:作为元定律的对称性》,第157页–(1995)
[35] DOI:10.1017/CBO9780511527333·Zbl 0966.83001号 ·doi:10.1017/CBO9780511527333
[36] Noether E,不变变分问题,Nachrichten von der Ko“niglichen Gesellschaft der Wissenschaften zu Go”ttingen。Mathematisch-physikalische Klasse 2第235页–(1918)
[37] Olver PJ 1993李群在微分方程中的应用第2版,纽约:Springer-Verlag
[38] Radicati LA,关于对称破缺概念早期发展的评论,第195页–(1987)
[39] Roberts J,自发破缺对称的概念和Goldstone定理的新方法,pp 404–(1992)·Zbl 0947.81511号
[40] Rosen J(编辑)1982年《物理中的对称性:精选再版》,Stony Brook,NY:美国物理教师协会
[41] Ruetsche L,《程度问题:将单一不平等付诸实践》,《科学哲学》70页1329–(2003)
[42] Streater RF,公理理论中对称性的自发破缺,伦敦皇家学会学报,A系列287,第510页–(1965)·doi:10.1098/rspa.1965.0193
[43] Streater RF,对称性自发破坏第109页–(1966)
[44] Van Fraassen BC 1991量子力学:经验主义观点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
[45] Wald RM 1994弯曲时空和黑洞热力学中的量子场论芝加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Zbl 0842.53052号
[46] Wigner EP 1959群论及其在量子力学中的应用纽约:学术出版社
[47] Zel’Dovich YB,离散对称自发破裂的宇宙学后果,苏联物理学JETP 40 pp 1–(1975)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