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持语义网格上知识级代理协作的基础设施。 (英语) Zbl 1099.68506号

概要:语义网格基础设施中可以定位知识层吗?是否可以设计一种代理通信语言(ACL),使知识级代理能够在地理分布的语义网格中进行协作,而不管节点是否出现故障?本文试图解决上述语义网格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代理的开放服务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将地理上分布的代理集成在语义网格中。该体系结构与标准Internet组件和技术集成良好,并支持知识级代理之间的通信。代理的作用是检索、执行和组合可用的服务,提供更复杂的服务实例。代理间通信是通过利用高级代理通信语言来实现的,该语言支持容错匿名交互协议,并满足一组定义良好的知识级编程要求。在这里,我们介绍了Agent通信语言的体系结构和实现。通过几个案例研究对架构进行了评估,突出了我们提案的主要特点。我们的方法的主要优点是证明不同的问题,例如高级代理间通信和容错,可以成功地集成到网格基础设施中,网格基础设施提供Web服务,维护体系结构的清晰设计和知识级特征。

MSC公司:

68M10个 计算机系统中的网络设计和通信
68T05型 人工智能中的学习和自适应系统

软件:

WS2JADE公司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DOI程序

参考文献:

[1] DeRoure D,Jennings NR,Shadbolt NR(2003)语义网格:未来的电子科学基础设施。摘自:F.Berman、G.Fox和A.J.G.Hey(编辑),《网格计算——实现全球基础设施》,John Wiley and Sons Ltd.第437–470页
[2] Foster I,Kesselman C,Nick J,Tuecke S(2002)《网格的生理学:分布式系统集成的开放式网格服务体系结构》。开放网格服务基础设施工作组,全球网格论坛,6月22日
[3] Luck M、McBurney P、Preist C(2003)《代理技术:实现下一代计算》(基于代理计算的路线图)。AgentLink,ISBN 0854327886
[4] Fensel D(2004)三空间计算:基于持久信息发布的语义web服务。摘自:IFIP通信系统情报会议记录,泰国曼谷,第43–53页
[5] Genesereth MR,Nilsson NJ(1987),人工智能的逻辑基础。Morgan Kaufmann,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Zbl 0645.68104号
[6] Gaspari M(1998)《Agent语言中的并发和知识级通信》。人工智能105(1-2):1–45·Zbl 0909.68028号 ·doi:10.1016/S0004-3702(98)00080-0
[7] Roure DDe,Hendler JA(2004)《电子科学:网格和语义网络》。IEEE智能系统19(1):65–71
[8] DeRoure D、Jennings NR、Shadbolt NR(2005)《语义网格:过去、现在和未来》。收录:IEEE 93(3)会议记录:669–681·doi:10.1109/JPROC.2004.842781
[9] W3C网络生物学工作组。OWL Web本体语言指南,2004年2月10日。W3C建议。
[10] Davies N、Fensel D、Richardson M(2004)《Web服务的未来》。英国电信技术期刊22(1):118–130·doi:10.1023/B:BTTJ.0000015502.09747.39
[11] Martin D、Paolucci M、McIlraith S、Burstein M、McDermott D、McGuinness D、Parsia B、Payne T、Sabou M、Solanki M、Srinivasan N、Sycara K(2004)《将语义引入Web服务:OWL-S方法》。In:语义Web服务和Web流程组合第一届国际研讨会(SWSWPC 2004),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第5–21页
[12] Domingue J、Cabral L、Hakinpour F、Sell D、Motta E(2004)IRS-III:创建基于WSMO的语义Web服务的平台和基础设施。摘自:2004年德国法兰克福WIW WSMO实施研讨会论文集。CEUR-WP,ISSN 1613-0073
[13] Berners-Lee T,Hendler J,Lassila O(2001)《语义网络》。《科学美国人》284:34–43·doi:10.1038/科学美国人0501-34
[14] McIlraith S,Son T,Zeng H(2001)《语义Web服务》。IEEE智能系统,语义网专题16(2):46–53
[15] Dragoni N,Gaspari M(2006)异步代理通信语言、自治代理和多代理系统中的崩溃故障检测,(出版中)DOI 10.1007/s10458-006-006-y,URLhttp://dx.doi.org/10.1007/s10458-006-006-y
[16] Dragoni N,Gaspari M,Guidi D(2005)在(语义)Web中集成知识级代理:一种基于代理的开放服务体系结构。摘自:第18届国际FLAIRS会议记录,美国佛罗里达州克利尔沃特海滩,2005年。AAAI出版社
[17] Dragoni N,Gaspari M(2005)《用于指定容错软件体系结构的基于对象的代数》。逻辑与代数编程杂志63(2):271–297·Zbl 1080.68013号 ·doi:10.1016/j.jlap.2004.05.006
[18] Mullender S(1993)分布式系统。艾迪森·韦斯利·Zbl 0825.68245号
[19] Singhal M(1989)《分布式系统中的死锁检测》。IEEE计算机22(11):37–48
[20] Gruber T(1993)《可移植本体论的翻译方法》。知识获取5(2):199-220·doi:10.1006/knac.1993.1008
[21] Gaspari M(2002)动态代理系统的ACL。计算智能18(2):102–119·doi:10.1111/1467-8640.00185
[22] Smith RG(1980)《合同网协议:分布式问题求解器中的高级通信和控制》。IEEE计算机汇刊29(12):1104–1113·doi:10.1109/TC.1980.1675516
[23] Chandra TD,Toueg S(1996)《可靠分布式系统的不可靠故障检测器》。美国医学会杂志43(2):225–267·Zbl 0885.68021号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45/226643.226647
[24] He H,Haas H,Orchard D(2004)Web服务体系结构使用场景。技术报告NOTE-ws-arch-scenarios-20040211,W3C
[25] Traversat B、Arora A、Abdelaziz M、Duigou M、Haywood C、Hugly J-C、Pouyoul E、Yeager B(2003)Project JXTA 2.0 Super Virtual Network。在线提供:网址:http://www.jxta.org/
[26] Jacob B、Ferreira L、Bieberstein N、Gilzean C、Girard J、Strachowski R、Yu S(2003)《使用Globus实现网格计算应用》。IBM红皮书,国际标准图书编号0738453331,SG24-6936-00
[27] Aydt R、Gunter D、Smith W、Taylor V、Tierney B(2002)《电网性能系统的简单案例研究》。电网工作草案GWD-Perf-9-3,2002年。在线可用:http://www-didc.lbl.gov/GGF-PERF/GMA-WG/documents.html
[28] Carman M、Serafini L、Traverso P(2003)《Web Service Composition as Planning》。In:ICAPS Web服务规划研讨会会议记录,意大利特伦托
[29] Foster I、Jennings NR、Kesselman C(2004)《大脑与肌肉的相遇:为什么网格和代理需要彼此》。2004年,美国纽约,第三届国际AAMAS会议记录。IEEE计算机学会,第8-15页
[30] Moreau L等人(2003)《关于生物信息学网格中代理的使用》,载于:第三届IEEE/ACM CCGRID’2003基于代理的集群和网格计算研讨会,日本东京,第653–661页
[31] Tveit A(2002)Jfipa–基于代理的网格计算体系结构。参见:AISB'02公约会议记录,人工智能和网格计算研讨会,英国伦敦,2002年4月。AISB公司
[32] Nguyen XT,Kowalczyk R(2005)WS2JADE:将Web服务与Jade代理集成。参加:荷兰乌得勒支AAMAS面向服务计算和基于代理的工程研讨会(SOCABE’2005)
[33] Klein M、Rodríguez-Aguilar JA、Dellarocas C(2003)《使用独立于域的异常处理服务实现稳健的开放式多代理系统:代理死亡案例》。自治代理和多代理系统7(1-2):179–189·doi:10.1023/A:1024145408578
[34] Shah N,Chao KM,Anane R,Godwin N(2003)开放多代理系统中异常处理的灵活方法。摘自:澳大利亚墨尔本2003年AAMAS研讨会挑战会议记录,第7-10页
[35] Parsons S,Klein M(2004)《走向稳健的多代理系统:处理双重拍卖中的通信异常》。摘自:美国纽约第三届国际AAMAS会议记录,第1482-1483页
[36] Kumar S、Cohen PR、Levesque HJ(2000)《自适应代理体系结构:使用持久代理团队实现容错》。载于:《第四届多智能体系统国际会议论文集》(ICMAS-2000),美国华盛顿特区,2000年。IEEE计算机学会,第159页
[37] Cheyer A、Martin D(2001)《开放代理体系结构》。自治代理和多代理系统杂志4(1):143–148·doi:10.1023/A:101091302035
[38] Decker K、Sycara K、Williamson M(1997)《互联网中间代理》。摘自:《第十五届国际人工智能会议记录》(IJCAI-97),日本名古屋,1997年。摩根考夫曼出版社,第578–583页
[39] Sycara K、Klusch M、Widoff S、Lu J(1999)《开放信息环境中代理之间的动态服务匹配》。SIGMOD记录(ACM数据管理特别利益小组)28(1):47–53
[40] Finin T,Labrou Y,Mayfield J(1997)KQML作为一种代理通信语言。In:软件代理,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第291–316页
[41] FIPA通信法案图书馆规范。在线可用:http://www.fipa.org/2002文件编号:SC00037J。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