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动态图的非线性离散系统建模与计算。 (英语) Zbl 1485.93328号

摘要:本文通过动态图模型讨论了非线性离散控制系统的建模特点。该方法的显著特点是,复杂系统中的采样器不仅被视为信号采样源,而且被视为整个系统结构离散化的源。这种特性使我们能够将复杂系统划分为一组更简单、动态交互的子系统或结构状态。该方法的应用使人们能够克服与采样器的各种操作模式相关的困难,系统中存在非线性元件,存在延迟,以及其他复杂因素。

理学硕士:

93C55美元 离散时间控制/观测系统
93立方35 多变量系统、多维控制系统
93立方厘米 控制理论中的非线性系统
93元62角 数字控制/观测系统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链接

参考文献:

[1] 据。Tou,《现代控制理论》,Mashinostroyeniye,莫斯科,1971年·Zbl 0215.30102号
[2] I.Hiroshi、O.Hiromitus和S.Akira,多速率采样数据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IMA数学控制与信息杂志,11(4),1994年,第341354页·Zbl 0812.93053号
[3] R.Gessing,多变量多速率系统描述与设计,IFAC工业系统控制,30(6),1997年,第705-709页。
[4] R.Dorf和R.Bishop,《现代控制系统》,新泽西州上鞍河:普伦蒂斯·霍尔出版社,2001年。
[5] Z.Li,C.Wen,&Y.Soh,脉冲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IEEE自动控制汇刊,46(6),2001年,第894-897页·Zbl 1001.93068号
[6] J.Yuz,G.Goodwin,线性和非线性系统的采样数据模型,Springer-Verlag,伦敦,2014年·Zbl 1353.93004号
[7] L.Chen,K.Narendra,基于线性化的非线性离散时间系统的识别和控制:统一框架,IEEE Trans。神经网络,15(3),2004年,第663673页。
[8] Sh.Peng,X.Shi,J.Zhang,A.Miao,&E.Wang,基于模型估计的多速率采样数据控制系统的稳定性,IEEE智能计算和智能系统国际会议,2009年,第517-521页。
[9] X.Yang,D.Peng,X.Lu,&X.Li,脉冲控制系统的最新进展,模拟中的数学和计算机,1552019,第244-268页·兹比尔07316555
[10] D.Kadirova,A.Kadirova,《复杂离散系统图形仿真》,《多媒体信息系统杂志》,2015年第2(3)期,第263274页。
[11] D.Kadirova,基于动态图的离散电路和系统的分析与合成,TSTU,塔什干,2016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