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量子场论与审美差异。 (英语) Zbl 1067.81503号

摘要:理论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明确以美学为由拒绝了一种被称为量子电动力学(QED)的成功理论,这是被称为量子场论(QFT)的理论家族的原型。值得注意的是,理论物理学家史蒂文·温伯格(Steven Weinberg)也在很大程度上基于美学基础支持QED和其他QFT。为了评估这些对立的美学观点,本文简要介绍了QFT的物理特性,并对狄拉克和温伯格的美学主张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狄拉克不顾QED的成功,拒绝了QED,因为这个理论没有屈服于他所认为的美丽的数学,而温伯格对QFT的支持主要建立在理论的物理概念上。特别是,他依赖于对称性,对称性是构建当前极为成功的粒子物理基本理论的基础。这一成功决定了温伯格对QFT之美的信念。通过对这些方法的评估,详细讨论了导致科学家认为一个理论从根本上来说是美丽理论的因素。

MSC公司:

81第05页 量子理论中的一般问题和哲学问题
81V10型 电磁相互作用;量子电动力学
81T99型 量子场论;相关经典场论
81-03 量子理论史
01A60型 20世纪数学史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巴罗·J.D.,《世界中的世界》(1990年)
[2] 曹天佑,《20世纪场论的概念发展》(1998)·Zbl 0871.01008号
[3] CHANDRASEKHAR S.,《真理与美:科学中的美学与动机》(1987)
[4] DOI:10.1007/BF00413723·doi:10.1007/BF00413723
[5] DAVIES P.C.W.,《超强力量:寻找大自然的大统一理论》(1985)
[6] DIRAC P.A.M.,程序。罗伊。囊。爱丁堡59页122–(1939)
[7] 内政部:10.1098/rspa.1951.0204·Zbl 0043.42801号 ·doi:10.1098/rspa.1951.0204
[8] DOI:10.1038/科学美国人0563-45·doi:10.1038/科学美国人0563-45
[9] DOI:10.1103/PhysRev.139.B684·doi:10.1103/PhysRev.139.B684
[10] DIRAC P.A.M.,《爱因斯坦:第一个百年》(1980)
[11] DOI:10.1007/BF02650229·doi:10.1007/BF02650229
[12] DIRAC P.A.M.,《关于伟大物理学家的回忆:保罗·阿德里安·莫里斯·迪拉克》(1987)
[13] DIRAC P.A.M.,《基本力量的统一:1988年DIRAC纪念讲座的第一次》(1990年)
[14] DOI:10.1093/b美学/30.1.24·doi:10.1093/bjaesthetics/30.1.24
[15] FEYNMAN R.P.,《QFD:光与物质的奇怪理论》(1985)
[16] GLASHOW S.L.,《粒子与场的视角》(1985)
[17] T HOOFT G.,《寻找终极积木》(1997)·Zbl 1344.81006号
[18] HOVIS R.C.,S.d.Am.268第62页–(1993年)
[19] KAKL。”M.,《超空间:平行宇宙、时间扭曲和第十维度的科学漫游》(1994)
[20] 数字对象标识码:10.1111/j.1475-4975.1991.tb00238.x·doi:10.1111/j.1475-4975.1991.tb00238.x
[21] KLEIN等人。,《寻求统一:物理奇遇》(1999)·兹比尔0977.83001
[22] KRAGH H.,《狄拉克:科学传记》(1982)
[23] MCALLISTER J.W.,《科学中的美与革命》(1996)
[24] PAIS A.,《关于伟大物理学家的回忆:保罗·阿德里安·莫里斯·狄拉克》(1987)
[25] REES M.,《开始之前:我们的宇宙和其他人》(1997)
[26] DOI:10.1038/科学美国人0774-50·doi:10.1038/科学美国人0774-50
[27] WElNBERG S.,Daedalus 106第17页–(1977年)
[28] 温伯格S.,《物理宇宙的性质:1976年诺贝尔会议》(1979年)
[29] 温伯格S.,《物理学的激情》(1985)
[30] 温伯格S.,《基本粒子与物理定律:1986年狄拉克纪念讲座》(1987)
[31] 魏伯格S.,《最终理论的梦想》(1992)
[32] 温伯格S.,《诺贝尔讲座:物理19711980》(1992)
[33] WEINBER S.,《场的量子理论》(1995)·doi:10.1017/CBO9781139644167
[34] WILL C.M.,爱因斯坦是对的吗测试广义相对论(1986)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