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具有分布时变时滞和混合模式的随机马尔可夫跳跃系统的基于滤波的故障检测。 (英语) Zbl 1300.93154号

摘要:研究了随机马尔可夫跳跃系统的故障检测问题。所考虑的系统包括离散和分布式时变时滞、Itó型随机扰动以及不同的系统和时滞模式。本文的目的是设计一个故障检测滤波器,使故障检测系统随机稳定并满足规定的H_(inffty)干扰衰减水平。利用一种新的Lyapunov泛函,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给出了一个混合模型相关的充分条件。最后给出了一个数值例子来说明所提主要结果的有效性。

MSC公司:

93E03型 控制理论中的随机系统(一般)
93B36型 \(H^\infty)-控制
第93页第11页 随机控制理论中的滤波
94C12号机组 故障检测;电路和网络测试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DOI程序

参考文献:

[1] S.X.Ding、Z.Maiying、T.Bingyong和P.Zhang,“未知输入时滞LTI系统故障检测滤波器设计的LMI方法”,《美国控制会议论文集》,第2137-2142页,美国弗吉尼亚州阿灵顿,2001年6月。
[2] R.H.Chen、D.L.Mingori和J.L.Speyer,“最优随机故障检测滤波器”,《自动化》,第39卷,第3期,第377-390页,2003年·兹比尔1036.93060 ·doi:10.1016/S0005-1098(02)00245-5
[3] W.Li,F.Jiang,Z.Q.Wang,G.B.Zhou,Z.C.Zhu,“马尔可夫跳跃线性系统的故障检测”,《工程中的数学问题》,2012年第卷,文章ID 141867,27页,2012年·Zbl 1264.93246号
[4] X.He,Z.Wang和D.H.Zhou,“具有通信延迟和数据丢失的网络系统的鲁棒故障检测”,《自动化》,第45卷,第11期,第2634-2639页,2009年·Zbl 1180.93101号 ·doi:10.1016/j.automatica.2009.07.020
[5] P.Zhang和S.X.Ding,“线性离散时间、周期和采样数据系统中的故障检测”,《控制科学与工程杂志》,2008年,第849546卷,第18页,2008年。
[6] C.Peng、D.Yue、E.Tian和Z.Gu,“基于观测器的网络控制系统故障检测与网络服务质量”,《应用数学建模》,第34卷,第6期,第1653-1661页,2010年·Zbl 1193.90082号 ·doi:10.1016/j.apm.2009.09.014
[7] D.F.Zhang、H.Wang、B.C.Lu和Z.Q.Wang,“一类非线性系统基于LMI的多性能约束故障检测模糊观测器设计:比较研究”,《国际创新计算信息与控制杂志》,第8卷,第633-645页,2012年。
[8] X.M.Zhang、Z.J.Zhand和G.P.Lu,“具有随机通信延迟的状态延迟模糊系统的故障检测”,《国际创新计算信息与控制杂志》,第8卷,第4期,第2439-2451页,2012年。
[9] M.Davoodi、H.Talebi和H.Momeni,“基于动态观测器的新型同步故障检测和控制方法”,《国际创新计算信息与控制杂志》,第8卷,第4915-4930页,2012年。
[10] P.Li和V.Kadirkamanathan,“基于粒子滤波的似然比方法在非线性随机系统故障诊断中的应用”,IEEE系统汇刊,人与控制论C,第31卷,第3期,第337-343页,2001年·数字标识代码:10.1109/5326.971661
[11] N.Meskin和K.Khorasani,“连续时间马尔可夫跳跃线性系统故障检测和隔离的几何方法”,IEEE自动控制汇刊,第55卷,第6期,第1343-1357页,2010年·Zbl 1368.93054号 ·doi:10.1109/TAC.2010.2042007年
[12] H.R.Karimi、M.Zapateiro和N.Luo,“混合时变时滞和非线性扰动线性系统鲁棒故障检测滤波器设计的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富兰克林研究所杂志》,第347卷,第6期,第957-973页,2010年·Zbl 1201.93033号 ·doi:10.1016/j.jfranklin.2010.03.004
[13] L.Guo和H.Wang,“使用B样条展开和非线性滤波器对一般随机系统进行故障检测和诊断”,IEEE电路与系统学报I,第52卷,第8期,第1644-1652页,2005年·Zbl 1374.94963号 ·doi:10.1109/TCSI.2005.851686
[14] T.Li、L.Guo和L.Wu,“使用PDF对时滞随机系统进行基于观测器的最优故障检测”,《非线性分析:现实世界应用》,第9卷,第5期,第2337-2349页,2008年·Zbl 1156.93395号 ·doi:10.1016/j.nonrwa.2007.06.010
[15] Mao,“马尔可夫切换随机时滞区间系统的指数稳定性”,IEEE自动控制汇刊,第47卷,第10期,第1604-16122002页·Zbl 1364.93685号 ·doi:10.1109/TAC.2002.803529
[16] Q.Zhu和J.Cao,“具有马尔可夫跳变参数和混合时滞的随机神经网络的指数稳定性”,IEEE系统汇刊,人与控制论B,第41卷,第2期,第341-353页,2011年·doi:10.1109/TSMCB.2010.2053354
[17] Y.Liu、Z.Wang和X.Liu,“混合时滞随机高阶Markovian跳跃神经网络稳定性分析的LMI方法”,《非线性分析:混合系统》,第2卷,第1期,第110-120页,2008年·Zbl 1157.93039号 ·doi:10.1016/j.nahs.2007.06.001
[18] L.Zhang和E.-K.Boukas,“具有部分未知转移概率的马尔可夫跳跃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和镇定”,《自动机》,第45卷,第2期,第463-468页,2009年·Zbl 1158.93414号 ·doi:10.1016/j.automatica.2008.08.010
[19] P.Shi、E.-K.Boukas和R.K.Agarwal,“具有范数有界不确定性和未知延迟的马尔可夫跳变离散时间系统的控制”,IEEE自动控制汇刊,第44卷,第11期,第2139-2144页,1999年·兹比尔1078.93575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09/9.802932
[20] P.Shi、Y.Xia、G.P.Liu和D.Rees,“随机跳跃系统的滑模控制设计”,IEEE自动控制汇刊,第51卷,第1期,第97-103页,2006年·Zbl 1366.93682号 ·doi:10.1109/TAC.2005.861716
[21] Z.Fei、H.Gao和P.Shi,“时滞马尔可夫跳跃系统稳定化的新结果”,《自动机》,第45卷,第10期,第2300-2306页,2009年·Zbl 1179.93170号 ·doi:10.1016/j.automatica.2009.06.020
[22] H.Zhao、Q.Chen和S.Xu,“具有模式相关分布时滞和输入时滞的不确定马尔可夫跳跃系统的H有效保成本控制”,《富兰克林研究所学报》,第346卷,第10期,第945-957页,2009年·Zbl 1185.93036号 ·doi:10.1016/j.jfranklin.2009.05.007
[23] Z.Wang,Y.Liu和X.Liu,“具有马尔可夫跳变参数和模式相关混合时滞的一类随机系统的指数镇定”,IEEE自动控制汇刊,第55卷,第7期,第1656-1662页,2010年·Zbl 1368.93778号 ·doi:10.1109/TAC.2010.2046114
[24] G.Wang、Q.Zhang和V.Sreeram,“具有模式相关时间延迟的马尔可夫跳跃系统的延迟范围相关H\infty控制”,《亚洲控制杂志》,第12卷,第6期,第704-7132010页·Zbl 1204.93104号 ·doi:10.1002/asjc.247
[25] M.Liu、P.Shi、L.Zhang和X.Zhao,“通过比例和导数滑模观测器技术实现非线性马尔可夫跳跃系统的容错控制”,IEEE电路与系统学报I,第58卷,第11期,第2755-2764页,2011年·doi:10.1109/TCSI.2011.2157734
[26] Z.Wu、H.Su和J.Chu,“时滞奇异马尔可夫跳跃系统的H\infty滤波”,《鲁棒与非线性控制国际期刊》,第20卷,第8期,第939-957页,2010年·Zbl 1298.93333号 ·doi:10.1002/rnc.1486
[27] J.Liu、Z.Gu和S.Hu,“时变时滞Markov跳跃系统的H\inff滤波”,《国际创新计算、信息与控制杂志》,第7卷,第3期,第1299-1310页,2011年。
[28] Y.Dong、J.Sun和Q.Wu,“一类具有脉冲效应的随机马尔可夫跳跃系统的H\infty滤波”,《鲁棒与非线性控制国际期刊》,第18卷,第1期,第1-13页,2008年·Zbl 1284.93232号 ·doi:10.1002/rnc.1194
[29] H.Shen、S.Xu、X.Song和Y.Chu,“具有马尔可夫切换和混合模式相关延迟的随机系统的延迟相关H系数滤波”,《非线性分析:混合系统》,第4卷,第1期,第122-133页,2010年·Zbl 1179.93164号 ·doi:10.1016/j.nahs.2009.09.001
[30] H.Shao,“具有模式相关时滞和马尔可夫跳跃参数的不确定随机系统的时滞-范围相关鲁棒H∞滤波”,《数学分析与应用杂志》,第342卷,第2期,第1084-1095页,2008年·Zbl 1141.93025号 ·doi:10.1016/j.jmaa.2007.12.063
[31] H.Yan,M.Q.-H.Meng,H.Zhang,and H.Shi,“具有马尔可夫切换和非线性的不确定随机时滞系统的鲁棒H系数指数滤波”,《应用数学与计算》,第215卷,第12期,第4358-4369页,2010年·Zbl 1211.93124号 ·doi:10.1016/j.amc.2009.12.067
[32] C.X.Liu,Y.Q.Zhang,和H.X.Sun,“奇异随机系统的有限时间高频滤波”,《应用数学杂志》,2012年第卷,文章编号615790,16页,2012年·Zbl 1235.93243号 ·doi:10.1155/2012/615790
[33] M.Zhong、H.Ye、P.Shi和G.Wang,“马尔可夫跳跃系统的故障检测”,IEE程序控制理论与应用,第152卷,第397-4022005页·doi:10.1049/ip-cta:20045085
[34] M.Zhong、Q.Ding和P.Shi,“马尔可夫跳跃系统的奇偶性天基故障检测”,《国际系统科学杂志》,第40卷,第4期,第421-428页,2009年·Zbl 1172.93405号 ·网址:10.1080/00207720802556237
[35] H.Wang、C.Wang、H.Gao和L.Wu,“具有模式相关时滞的马尔科夫跳跃系统故障检测和隔离滤波器设计的LMI方法”,《美国控制会议论文集》,第5686-5691页,美国明尼阿波利斯,2006年6月。
[36] Y.Yin和P.Shi,“时滞随机非线性系统的增益调度鲁棒故障检测”,IEEE工业电子学报,第58卷,第4908-4916页,2011年·doi:10.10109/TIE.2010.2103537
[37] X.Yao,L.Wu和W.X.Zheng,“间歇测量马尔可夫跳跃奇异系统的故障检测滤波器设计”,IEEE信号处理汇刊,第59卷,第7期,第3099-3109页,2011年·兹比尔1392.94544 ·doi:10.1010/TSP.2011.2141666
[38] L.Zhang、E.-K.Boukas、L.Baron和H.R.Karimi,“具有部分已知转移概率的离散时间Markov跳跃线性系统的故障检测”,《国际控制杂志》,第83卷,第8期,第1564-15722010页·Zbl 1200.93134号 ·doi:10.1080/00207179.2010.481023
[39] S.He和F.Liu,“马尔可夫跳跃系统基于模糊模型的故障检测”,《鲁棒与非线性控制国际期刊》,第19卷,第11期,第1248-1266页,2009年·Zbl 1166.93343号 ·doi:10.1002/rnc.1380
[40] S.He和F.Liu,“基于过滤的模糊跳跃系统鲁棒故障检测”,《模糊集与系统》,第185卷,第95-110页,2011年·Zbl 1238.93109号 ·doi:10.1016/j.fss.2011.05.002
[41] A.H.Abolmasoumi和H.R.Momeni,“具有不同延迟和系统模式的马尔科夫跳跃系统的基于鲁棒观测器的H∞控制”,《国际控制、自动化和系统杂志》,第9卷,第768-7762011页·doi:10.1007/s12555-011-0419-5
[42] K.Gu,“时滞系统稳定性问题中的积分不等式”,《第39届IEEE决策与控制会议论文集》,第2805-2810页,澳大利亚悉尼,2000年12月。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