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圆形隧道周围的岩石应力:一种新的简单数学方法。 (英文) Zbl 1499.74072号

小结:提出了一种新的预测非圆形隧道围岩应力的简单数学方法,并用数值模型对该方法进行了标定和验证。可以发现,隧道形状和极角对理论模型的适用范围有显著影响,并使用该方法获得了矩形隧道的适用范围。该方法可用于预测集中应力值,分析岩石应力变化率,并可反算适用区域内的力学边界条件。应力变化率的结果表明,水平应力与垂直边界荷载负相关,与水平边界荷载正相关。垂直应力与水平边界荷载负相关,与垂直边界荷载正相关。这些发现可用于解释通过现场钻孔应力监测获得的应力垂直增量的演变。

MSC公司:

74升10 土壤和岩石力学
74H35型 固体力学动力学问题的奇异性、爆破和应力集中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G.HASAN,《常规形状隧道周围应力的弹性解》,国际采矿科学杂志。《技术》,34(1997)。
[2] P.P.黄福,L.Q.ZHANG,F.Q.WU,基于高效保角映射的任意形状单孔围岩应力场解析解研究,中国岩石力学杂志。Eng.,S2(2011),第3905-3913页。
[3] C.CARRANZA-TORRES和C.FAIRHURST,满足Hoek-Brown破坏准则的岩体中地下开挖的弹塑性响应,国际岩石力学杂志。采矿科学。,36(1999),第777-809页。
[4] M.R.ISLAM和R.SHINJO,巴拉普库里亚煤矿火成侵入体和潜在煤层气排放源进入巷道周围应力分布和位移的数值模拟,孟加拉国西北部,《国际煤炭地质杂志》,78(2009),第249-262页。
[5] N.HOSSEINI、K.ORAEE、K.SHAHRIAR和K.GOSHTASBI,使用被动地震速度层析成像和地质统计估计研究长壁采矿盘周围的应力重分布,阿拉伯地质学杂志。,6(2011年),第1407-1416页。
[6] A.M.HEFNY和K.Y.LO,《横向各向异性岩石中隧道周围应力和位移的分析解》,国际期刊Numer。分析。方法地质力学。,23(1999),第161-177页·兹伯利0926.74079
[7] K.M.LEE、X.Y.HOU、X.W.GE和Y.TANG,联合盾构隧道衬砌的分析解,国际期刊Numer。分析。方法地质力学。,25(2001),第365-390页·Zbl 0969.74559号
[8] 吕义英和杨伟伟,新形成空洞周围应变软化岩体的应力和位移解析解,中南大学学报,20(2013),第1397-1404页。
[9] N.I.MUSKHELISHVILI,《弹性数学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数学公报》,48(1964),第445-447页。
[10] K.-H.PARK和Y.-J.KIM,弹-脆塑性岩石中圆形开口的分析解,国际岩石力学杂志。采矿科学。,43(2006),第616-622页。
[11] S.K.SHARAN,广义Hoek-Brown岩石中圆形开口周围应力和位移的分析解,国际岩石力学杂志。采矿科学。,45(2008),第78-85页。
[12] 冯勤,姜碧生,张琦,王丽萍,寒区隧道围岩应力和变形的弹塑性解析解,寒区科学。《技术》,108(2014),第59-68页。
[13] 韩国浩,张春平,王明生,浅埋隧道围岩应力和变形的显式解析解,中国岩土工程学报,36(2014),第2253-2259页。
[14] A.R.KARGAR、R.RAHMANNEJAD和M.A.HAJABASIS,采用复变方法求解深部衬砌非圆形隧道应力场的半解析弹性解,国际固体结构杂志。,51(2014),第1475-1482页。
[15] A.VRAKAS和G.ANAGNOSTOU,隧道施工中弹塑性地面响应曲线的有限应变封闭解,国际期刊Numer。分析。方法地质力学。,38(2014),第1131-1148页。
[16] H.HUO、A.BOBET、G.FERNáNDEZ和J.RAMíREZ,承受远场剪切应力的深矩形结构的分析解,隧道与地下空间技术,21(2006),第613-625页。
[17] 陆安中,张楠,张小良,陆德华,李维生,具有任意形状隧道的正交各向异性岩体应力分析的解析方法,国际地质力学杂志。,15 (2015).
[18] V.G.UKADGAONKER和D.K.N.RAO,平面内载荷下对称层压板孔周围应力的一般解,Compos。结构。,49(2000),第339-354页。
[19] 刘春伟,曹国良,刘春霞,等径法在高埋非圆形地下洞室围岩应力分析中的应用,中国铜业杂志,(2010),第1-5页。
[20] 沈伟良,白杰,余玉英,刘福,黄志飞,动压下泥底巷道底鼓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中国煤炭科学杂志。《科技》,42(2014),第28-31页。
[21] Y.YU,J.BAI,X.WANG,W.SHEN,C.LIAN,软岩巷道非对称变形破坏特征及稳定性控制研究,矿业安全工程,31(2014),第340-346页。
[22] 朱文华,华晓忠,陈德华,基于地应力测试的深埋隧道塑性区定量分析,中国实验力学杂志。,28(2013),第657-662页。
[23] 许振林,《弹性》,第四版,北京,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73-77页。
[24] M.SHABANIMASHCOOL和C.C.LI,煤矿长壁开采数值模拟和闸门稳定性分析,国际岩石力学杂志。采矿科学。,51(2012),第24-34页。
[25] S.YAN、J.BAI、X.WANG和L.HUO,《高瓦斯长壁放顶煤开采巷道布置的创新方法》,国际岩石力学杂志。采矿科学。,59(2013),第33-41页。
[26] 沈伟林,白建斌,王晓云,余勇,厚硬顶板采动支承应力加载巷道响应与控制技术,国际岩石力学杂志。采矿科学。,90(2016),第26-34页。
[27] 白建斌、沈伟良、郭国良、王晓云、余勇,掘进工作面邻近沿空掘巷顶板变形、破坏特征及预防技术,岩石力学。《岩石工程》,48(2015),第2447-2458页。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