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电弹性固体中广义螺位错与界面次级裂纹的相互作用。 (英语) Zbl 07785947号

总结:研究了磁电弹性固体中广义螺位错与椭圆钝裂纹尖端产生的两个非对称界面二次裂纹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复势方法,导出了复势和广义应力场的闭式解。在某些极限情况下,本解决方案可以简化为众所周知的结果。此外,还讨论了许多针对特殊情况的新解决方案。计算了界面右侧二次裂纹尖端的能量释放率和作用于位错的象力。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位错位置、材料常数和界面二次裂纹几何参数等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的左侧界面二次裂纹或钝化率高的钝裂纹加强了位错对右侧界面二次裂尖能量释放率的影响。此外,能量释放率随着另一半平面弹性系数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着介电系数或磁导率的增加而降低。
©2019 WILEY-VCH Verlag GmbH&Co.KGaA,Weinheim版权所有

理学硕士:

74平方英尺 固体力学与其他效应的耦合
74卢比 断裂和损坏
74埃克斯 经过特殊处理的材料特性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J.V.Suchtelen,《产品性能:复合材料的新应用》,飞利浦研究报告1972,27,28。
[2] C.W.Nan,压电和压磁相复合材料中的磁电效应,物理学。版次B1994、50、6082。
[3] 李振英,邓恩明,《磁电弹性复合材料的微观力学:平均场和有效行为》,《情报学杂志》。马特。系统。结构.1998、9、404。
[4] E.Pan,各向异性磁电弹性双材料中的三维格林函数,Z.Angew。数学。《物理学》2002年第53期第815页·Zbl 1031.74024号
[5] Q.H.Qin,具有半平面边界或双材料界面的磁电弹性固体的格林函数,Philos。马格·莱特,2004,84,771。
[6] N.Pakam,A.Arockiarajan,预测磁电弹性(MEE)复合材料有效性能的分析模型,Comp。马特。科学.2012,65,19。
[7] C.C.Ma,J.M.Lee,磁电弹性层状半平面中螺旋位错的镜像力,J.Appl。物理,2007,101,123513。
[8] 王永忠,库纳,功能梯度磁电弹性固体中的螺位错,菲洛斯。Mag.Lett.2014,94,72。
[9] M.Y.Chung,T.C.T.Ting,带椭圆孔或刚性夹杂的压电-压磁-磁电各向异性弹性介质的格林函数,Philos。Mag.Lett.1995,72,405。
[10] J.X.Liu,X.L.Liu,Y.B.Zhao,带椭圆腔或裂纹的各向异性磁电弹性固体的格林函数,国际工程科学杂志,2001,39,1405·兹比尔1210.74073
[11] C.F.Gao,H.Kessler,H.Balke,磁电弹性固体中的裂纹问题。第一部分:裂纹的精确解,《国际工程科学杂志》2003年第41期,第969页·Zbl 1211.74187号
[12] C.F.Gao,H.Kessler,H.Balke,磁电弹性固体中的裂纹问题。第二部分:共线裂纹的一般解,《国际工程科学杂志》,2003,41,983·Zbl 1211.74188号
[13] G.C.Sih,Z.F.Song,与BaTiO_3-CoFe_2O_4复合材料中裂纹增长相关的磁极化和电极化效应,Theor。申请。压裂。机械2003,39,209。
[14] B.L.Wang,Y.W.Mai,压电/压磁介质中的裂纹尖端场,欧洲力学杂志A/Solid.2003,22,591·Zbl 1032.74641号
[15] C.F.Gao,P.Tong,T.Y.Zhang,磁电弹性固体中III型裂纹的断裂力学,国际固体结构杂志,2004,41,6613·Zbl 1179.74117号
[16] 胡国强,李国强,反平面剪切载荷下磁电弹性材料中的恒定运动裂纹,国际固体结构杂志,2005,42,2823·Zbl 1093.74550号
[17] M.H.Zhao,F.Yang,T.Liu,磁电弹性介质中便士形裂纹的分析,Philos。2006年3月,864397。
[18] Z.G.Zhou,P.W.Zhang,L.Z.Wu,压电/压磁材料中I型裂纹的闭合解,国际固体结构杂志,2007,44,419·Zbl 1123.74043号
[19] W.J.Feng,R.K.L.Su,E.Pan,磁电弹性材料中便士形磁介质裂纹的断裂分析,国际断裂杂志2007,146,125·Zbl 1198.74070号
[20] L.L.Liu,W.J.Feng,P.Ma,磁电弹性圆柱体在磁机电载荷作用下的一个便士形磁介质裂纹,Z.Angew。数学。机械2016,96,179·Zbl 07775012号
[21] B.L.Wang,Y.W.Mai,两个不同磁电弹性层之间反平面界面裂纹的闭合解,J.Appl。机械2006,73,281·Zbl 1111.74685号
[22] R.Li,G.A.Kardomateas,压电-电磁-弹性异种双材料中的III型界面裂纹,J.Appl。机械2006,73,220·Zbl 1111.74509号
[23] 钟晓川,李晓峰,沿两种不同磁电弹性材料界面扩展的有限长裂纹,国际工程科学杂志,2006,44,1394。
[24] H.S.Chen,W.Y.Wei,J.X.Liu,D.N.Fang,压电-压磁双材料中III型界面裂纹的扩展,国际固体结构杂志,2012,49,2547。
[25] P.Ma,W.J.Feng,R.K.L.Su,两种不同磁电弹性材料之间的电不渗透和磁渗透界面裂纹的预断裂带模型,《工程分形》。机械2013,102,310。
[26] P.Ma,R.K.L.Su,W.J.Feng,磁电弹性双材料系统中带接触区的导电界面裂纹的断裂分析,国际固体结构杂志,2015,53,48。
[27] P.Ma,R.K.L.Su,W.J.Feng,磁电弹性材料夹层中有限渗透裂纹的新扩展预断裂带模型,Acta Mech。2015, 226, 1045.
[28] O.Viun,Y.Lapusta,V.Loboda,磁电弹性材料之间夹层中有限渗透裂纹的断裂前区建模,Appl。数学。型号2015、39、6669·Zbl 1443.74118号
[29] P.Ma,R.K.L.Su,W.J.Feng,磁电弹性双材料界面亚音速和跨音速裂纹扩展的奇异性,国际工程科学杂志,2018,129,21·Zbl 1423.74836号
[30] Z.G Zhou,B.Wang,Y.G.Sun,磁电弹性复合材料中的两个共线界面裂纹,国际工程科学,2004,421155·Zbl 1211.76107号
[31] X.C.Zhong,磁电弹性固体中两个共线电介质裂纹的闭合解,应用。数学。2011、35、2930型·Zbl 1219.74042号
[32] 田伟业,尤·加伯特,磁电弹性固体中的宏观裂纹-微裂纹相互作用问题,力学。Mater.2005,37,565。
[33] 李永德,李国荣,潘俊伟,磁电弹性材料中的共线不等长裂纹系列:反平面情况,张安圭。数学。机械2011,91,743·Zbl 1315.74018号
[34] R.J.Hao,J.X.Liu,磁电弹性双材料中螺位错与半无限界面裂纹的相互作用,机械。2006年《联邦公报》,第33、415页·Zbl 1192.74321号
[35] Q.H.Fang,Y.W.Liu,C.P.Jiang,关于磁电弹性固体中广义螺位错和圆弧界面刚性线之间的相互作用,国际工程科学杂志,2005,43,1011。
[36] J.L.Zheng,Q.H.Fang,Y.W.Liu,磁电弹性固体中沿圆形不均匀性与界面裂纹相互作用的广义螺旋位错,Theor。申请。压裂。机械2007,47,205。
[37] 沈明海,与圆形层状夹杂物相互作用的磁电螺位错,《欧洲力学杂志》A/Solid.2008,27,429·Zbl 1154.74339号
[38] Z.M.Xiao,B.J.Chen,J.Luo,楔形磁电弹性双材料界面附近的广义螺位错,机械学报。2010, 214, 261. ·Zbl 1397.74074号
[39] 江泽忠,刘永伟,谢长华,磁电螺位错与含有共焦刚性线的椭圆非均匀性相互作用,马特教授。2011、239、2195号决议。
[40] 于明华,方庆华,刘永伟,曾晓红,磁电弹性介质中共焦裂纹的螺位错和椭圆不均匀性:能量释放率和应变能密度的比较,Theor。申请。压裂。机械2012,59,34。
[41] O.Viun,F.Labesse‐Jied,R.Moutou‐Pitti,V.Loboda,Y.Lapusta,磁电弹性介质中的周期性有限渗透裂纹,机械学报。2015, 226, 2225. ·Zbl 1317.74083号
[42] Y.Z.Wang,M.Kuna,含有运动反平面裂纹和螺位错的磁电弹性固体中机械电场的一般解,Z.Angew。数学。机械2015,95,703·Zbl 1326.74051号
[43] M.H.Shen,S.Y.Hung,《螺位错与穿透纤维三相磁电弹性复合材料的楔形裂纹的相互作用》,J.Mech.2016,32,153。
[44] G.C.Sih,纵向剪切问题内部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分布,J.Appl。机械1965,32,51·兹伯利0127.14805
[45] S.T.Shiue,S.Lee,螺旋位错与椭圆孔裂纹之间的弹性相互作用,J.Appl。《物理学》1988、64、129。
[46] B.M.Liaw,M.Kamel,各向异性平面中曲线孔在任意载荷下产生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工程分形》。机械1990,36669。
[47] X.Yan,拉伸矩形板中圆孔或方孔产生的裂纹,工程分形。机械2006、73、1743。
[48] Y.J.Wang,C.F.Gao,压电固体圆孔边缘产生的III型裂纹,国际固体结构杂志,2008,45,4590·Zbl 1169.74556号
[49] J.H.Guo,Z.X.Lu,H.T.Han,Z.Yang,压电材料椭圆孔产生的两个不对称边裂纹反平面问题的精确解,国际固体结构杂志,2009,46,3799·Zbl 1176.74158号
[50] J.H.Guo,Z.X.Lu,H.T.Han,Z.Yang,压电固体中椭圆孔产生的两个非对称渗透裂纹的行为,欧洲力学杂志A/Solid.2010,29,654·Zbl 1475.74108号
[51] Q.H.Fang,H.P.Song,Y.W.Liu,半椭圆钝裂纹附近边缘位错的弹性行为,中国物理。B2010、19、016102。
[52] B.Rogowski,《压电-电磁-弹性材料中椭圆孔产生的III型裂纹》,Arch。申请。机械2011,81607·Zbl 1271.74399号
[53] Y.J.Wang,C.F.Gao,H.P.Song,压电材料中任意孔边裂纹的反平面解,Mech。Res.Commun.2015,65,17。
[54] D.Li,H.C.Wang,L.X.Wu,压电双材料圆孔产生的模式III界面裂纹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强度材料。2016, 48, 49.
[55] J.Yang,Y.‐T。周,H.‐L。马,S.‐H。Ding,X.Li,《一维六角准晶中椭圆孔产生的两个非对称有限渗透裂纹的断裂行为与压电效应》,《国际固体结构杂志》2017,108,175。
[56] Q.H.Fang,Y.W.Liu,包含界面应力的螺旋位错与圆形纳米非均匀性的尺寸相关弹性相互作用,Scripta Mater。2006, 55, 99.
[57] 刘永伟,方庆华,界面应力下非均匀体内螺位错的分析,马特。科学。工程,A2007,464,117。
[58] Q.H.Fang,Y.Liu,B.Y.Huang,Y.W.Liu和P.H.Wen,螺旋位错与纳米夹杂物相互作用产生的纳米复合材料临界剪切应力的贡献,Mater。Lett.2008,62,3521。
[59] Q.H.Fang,Y.W.Liu,P.H.Wen,压电螺位错与含有导电界面刚性线的椭圆夹杂物相互作用,国际力学杂志。科学.2008,50,683·Zbl 1264.74050号
[60] Q.H.Fang,Y.W.Liu,B.Jin,P.H.Wen,具有非理想界面的三相复合圆柱模型中的压电螺位错,国际工程科学杂志,2009,47,39·Zbl 1213.74129号
[61] Q.H.Fang,Y.W.Liu,B.Jin,P.H.Wen,位错和核壳纳米线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界面效应,国际固体结构杂志,2009,461539·Zbl 1236.74231号
[62] Q.H.Fang,B.Li,Y.W.Liu,移动螺位错与共线界面刚性线之间的电弹性相互作用,Mater。科学。工程师,A2006,430,46。
[63] B.Li,Y.W.Liu,Q.H.Fang,各向异性双材料中与界面裂纹相互作用的均匀移动螺旋位错,国际固体与结构杂志2007,44,4206·Zbl 1135.74041号
[64] N.I.Muskhelishvili,《弹性数学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Noordhoff,Leyden 1977年。
[65] Y.E.Pak,压电螺钉错位力,J.Appl。机械1990,57,863·Zbl 0735.73072号
[66] 宋海平,方庆华,刘永伟,界面钝裂纹附近螺位错的屏蔽效应和发射判据,中国物理。B2009、18、1564。
[67] 张天勇,李建民,螺位错与界面裂纹的相互作用,J.Appl。《物理学》1991、70、744。
[68] 宋海平,方庆华,刘永伟,界面交叉裂纹附近螺位错的屏蔽效应和发射判据,康蒙。西奥。《物理学》,2010年,第53期,第773页·Zbl 1451.74044号
[69] J.H.Huang,H.K.Liu,W.L.Dai,压电-压磁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磁电耦合效应的优化纤维体积分数,国际工程科学杂志,2000,381207。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