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滞后Hammerstein系统的规定性能自适应控制。 (英语) Zbl 1419.93029号

小结:针对Hammerstein系统,提出了一种规定的性能自适应控制(PPAC),其中非线性由类反冲滞后描述。为了简化控制器设计并保证控制系统的精度,通过两步将跟踪误差转化为性能误差。第一步是将跟踪误差转化为标量误差,但它会放大跟踪误差,降低受控系统的精度。因此,提出了一种新的性能函数(PPF)的S(z),第二步是通过所提出的PPF将标量误差转化为性能误差,从而保证标量误差收敛到规定的界以提高控制精度。最后,对Lyapunov函数候选项引入Lambert(W)函数,以保证闭环系统有界且跟踪误差收敛。仿真结果表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理学硕士:

93C40型 自适应控制/观测系统
第93页第51页 设计技术(稳健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93立方厘米 控制理论中的非线性系统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Baghel A和Kulkarni S,使用原始ja方法和场分离方法的jiles-atherton(ja)磁滞模型中的动态损耗包含,IEEE磁学汇刊,2014,50(2):369-372。
[2] Dezelak K,Petrun M,Klopcic B,et al.,《计算焊接变压器内磁滞损耗时简化和jiles-atherton模型的使用》,IEEE磁学汇刊,2014,50(4):1-4。
[3] 王Z,张Z,毛J,基于boucwen滞后补偿器的压电执行器精确跟踪控制,电子快报,2012,48(23):1459-1460。
[4] Laudani A,Fulginei F,and Salvini A,Bouc-wen磁滞模型的计量进化优化辨识,IEEE磁学汇刊,2014,50(2):621-624。
[5] 高X,李毅,任X,等,具有bouc-wen滞后非线性的hammerstein系统的变增益超扭曲滑模控制,第35届中国控制会议,陈杰、赵Q主编,成都,2016。
[6] 高X,任X,龚X,等,基于分段辨识方法的preisach滞后模型辨识,第32届中国控制会议,潘琦、赵琦主编,西安,2013。
[7] Kuczmann M和Kovacs G,粘型频率依赖preisach模型的改进和应用,IEEE磁学汇刊,2014,50(2):385-388。
[8] Gao X,Ren X,Zhu C,et al.,具有滞后非线性的hammerstein系统的识别和控制,IET控制理论应用,2015,9(13):1935-1947。
[9] Ren B,Ge S,Su C Y,et al.,一类具有滞后输入的纯反馈形式的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神经控制,IEEE系统、人类和控制论汇刊,B部分:控制论,2009,39(2):431-443。
[10] Ren B,Ge S,Lee T H,et al.,一类具有不确定滞后输入和时变状态时滞的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神经控制,IEEE神经网络汇刊,2009,20(7):1148-1164。
[11] Gu G Y,Zhu L M,and Su C Y,用改进的prandtl-ishlinskii模型对压电陶瓷致动器的不对称滞后非线性进行建模和补偿,IEEE工业电子学报,2014,61(3):1583-1595。
[12] Liu S,Su C Y,Li Z,一类具有prandtl-ishlinskii滞后模型的非线性系统的鲁棒自适应逆控制,IEEE自动控制汇刊,2014,59(8):2170-2175·Zbl 1360.93358号
[13] Su C Y,Oya M,and Hong H,未知类反冲滞后非线性系统的稳定自适应模糊控制,IEEE模糊系统汇刊,2003,11(1):1-8。
[14] 王浩,陈斌,刘凯,等,一类具有未知类回滞的非严格反馈随机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神经跟踪控制,IEEE神经网络与学习系统汇刊,2014,25(5):947-958。
[15] 刘毅,林毅,一类具有未知类回滞非线性系统的全局自适应输出反馈跟踪,控制理论应用,IET,2014,8(11):927-936。
[16] 陈强,陶磊,南英,基于扩展状态观测器的高阶非线性系统的全阶滑模控制,系统科学与复杂性杂志,2016,29(4):978-990·Zbl 1346.93104号
[17] 李德伟,任X M,吕X H,具有侧隙非线性的hammeratein系统的鲁棒逆补偿控制,第31届中国控制会议,李伟,赵Q主编,合肥,2012。
[18] Pouliquen M,Giri F,Gehan O,et al.,具有非参数输入侧隙和开关非线性的hammerstein系统的子空间识别,IEEE第52届决策与控制年会(CDC),Tits A L编辑,佛罗伦萨,2013。
[19] Dong R和Tan Y,带间隙伪手模型系统的内部模型控制,IEEE机器人、自动化和机电一体化会议,编辑:Yang G,Chendu,2008年。
[20] Bechlioulis C和Rovithakis G,具有规定性能的反馈线性化mimo非线性系统的鲁棒自适应控制,IEEE自动控制汇刊,2008,53(9):2090-2099·Zbl 1367.93298号
[21] Na J,Chen Q,Ren X,et al.,带摩擦补偿的伺服机构自适应规定性能运动控制,IEEE工业电子学报,2014,61(1):486-494。
[22] Su C Y,Stepanenko Y,Svoboda J,et al.,一类具有未知类回滞非线性系统的鲁棒自适应控制,IEEE自动控制汇刊,2000,45(12):2427-2432·Zbl 0990.93118号
[23] Annaswamy A M、Skantze F P和Loh A P,凸/凹参数化连续时间系统的自适应控制,Automatica,1998,34(1):33-49·Zbl 0910.93049号
[24] Na J,未知死区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规定性能控制,国际自适应控制与信号处理杂志,2013,27(5):426-446·Zbl 1283.93153号
[25] Kostarigka A和Rovithakis G,具有规定性能的不确定mimo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动态输出反馈神经网络控制,IEEE神经网络和学习系统汇刊,2012,23(1):138-149。
[26] Han S I和Lee J M,严格反馈非线性动态系统的改进规定性能约束控制,控制理论应用,IET,2013,7(14):1818-1827。
[27] Na J,Chen A S,Herrmann G,et al.,基于未知输入观测器和自适应参数估计的车辆发动机转矩估计,IEEE车辆技术汇刊,2018,67(1):409-422。
[28] Wang S,Ren X,Na J,et al.,具有规定跟踪性能的非线性伺服机构基于扩展状态观测器的漏斗控制,IEEE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报,2017,14(1):98-108。
[29] Na J,Herrmann G,Zhang K,通过修改的参考模型和新的自适应改进自适应控制的瞬态性能,鲁棒与非线性控制国际期刊,2017,27(8):1351-1372·Zbl 1364.93405号
[30] 杜杰,海姆·冯毅,基于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的纳米定位系统鲁棒自适应控制,控制理论与应用,2011,28(4):479-484。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它的项目与zbMATH标识符启发式匹配,并且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