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线性离散时间系统最优控制的逐次逼近方法。 (英语) Zbl 1139.93334号

作者提出了一种算法,用于设计非线性离散时间系统最优控制问题的次优解。本文所考虑的系统在控制上是线性的,性能指标在状态和控制上都是二次的。其主要思想是构造一个交互式的控制序列,该序列优化线性时变状态方程序列,其中包含由必要的最优性条件产生的两点边值问题产生的附加扰动项。这种方法被称为逐次逼近最优控制,我认为这是不合理的。作者对所提出的次优控制序列的收敛性进行了一些估计,并给出了两个非线性系统的仿真结果,该系统的二次性能指标由所提出的方法所发现的具有合理交互次数的次优控制律控制。

MSC公司:

93C55美元 离散时间控制/观测系统
4.95亿 基于必要条件的数值方法
93立方厘米 控制理论中的非线性系统
49公里15 常微分方程问题的最优性条件
93B40码 系统理论中的计算方法(MSC2010)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Aganovic Z,《IEEE自动控制交易》,第29页,第1932–1935–(1994)页·Zbl 0819.93030号
[2] Banks SP,IMA数学控制与信息杂志,第9页,第179-196页,1992年
[3] DOI:10.1016/S0362-546X(01)00657-5·Zbl 1042.93503号 ·doi:10.1016/S0362-546X(01)00657-5
[4] DOI:10.1016/S0005-1098(97)00128-3·Zbl 0949.93022号 ·doi:10.1016/S0005-1098(97)00128-3
[5] 内政部:10.1080/00207179608921843·兹比尔0910.49017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080/00207179608921843
[6] DOI:10.1016/S0898-1221(97)00276-9·Zbl 0905.49003号 ·doi:10.1016/S0898-1221(97)00276-9
[7] 内政部:10.1080/00207179208934344·Zbl 0850.93308号 ·doi:10.1080/00207179208934344
[8] 内政部:10.1016/0005-1098(77)90070-X·Zbl 0382.93047号 ·doi:10.1016/0005-1098(77)90070-X
[9] 内政部:10.1016/0005-1098(93)90069-6·Zbl 0771.93027号 ·doi:10.1016/0005-1098(93)90069-6
[10] 数字对象标识码:10.1016/S0362-546X(00)85016-6·Zbl 0959.49021号 ·doi:10.1016/S0362-546X(00)85016-6
[11] 内政部:10.1080/00207729208949445·Zbl 0772.49002号 ·doi:10.1080/00207729208949445
[12] 刘永清,大系统时滞、稳定性与控制理论与应用(1992)
[13] 内政部:10.1137/S1064827598344315·兹伯利0969.65084 ·doi:10.1137/S1064827598344315
[14] 内政部:10.1016/0005-1098(71)90008-2·Zbl 0225.49027号 ·doi:10.1016/0005-1098(71)90008-2
[15] Randal WB,《国际控制杂志》71页,第717–743页-(1998年)
[16] 内政部:10.1016/0898-1221(96)00007-7·Zbl 0849.93057号 ·doi:10.1016/0898-1221(96)00007-7
[17] 内政部:10.1007/BF00940055·Zbl 0794.49031号 ·doi:10.1007/BF00940055
[18] Saridis GN,IEEE系统交易,人类控制论9,第152-159页–(1979)
[19] Tang G-Y,系统和控制信件
[20] 唐国勇,《青岛海洋大学学报》,32页,第615-620-(2002)页
[21] Wang S,IMA数学控制与信息杂志,第17页,第167–178页–(2000)
[22] Zhao XH,《第四届控制与自动化国际会议论文集》,第404–408页,(2003)
[23] Aganovic Z,《IEEE自动控制汇刊》,第1932–1935–(1994)页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