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线性不确定脉冲动力系统的神经网络混合自适应控制。 (英语) Zbl 1215.93131号

摘要:针对非线性不确定混合动力系统,提出了一种神经网络混合自适应控制框架。所提出的混合自适应控制框架是基于Lyapunov的,并保证闭环混合系统的部分渐近稳定性;也就是说,关于与混合对象状态相关联的部分闭环系统状态的渐近稳定性。提供了一个数值例子来证明所提出的混合自适应稳定方法的有效性。

理学硕士:

93D20型 控制理论中的渐近稳定性
34K45型 带脉冲的泛函微分方程
92B20型 用于/用于生物研究、人工生命和相关主题的神经网络
93立方厘米 控制理论中的非线性系统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Antsaklis,P.J。;Nerode,A.,混合控制系统专刊。混合控制系统专刊,IEEE Trans。自动。控制,43,4(1998)·Zbl 0901.00018号
[2] 莫尔斯,A.S。;潘特利德斯,C.C。;Sastry,S。;舒马赫,J.M.,混合控制系统专刊。混合控制系统专题,Automatica,35,3(1999)·Zbl 0930.00028号
[3] Haddad,W.M。;切拉博伊纳,V。;Nersesov,S.G.,《脉冲和混合动力系统:稳定性、耗散性和控制》(2006),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普林斯顿大学出版,新泽西州普林斯顿·Zbl 1114.34001号
[4] 拉克什米坎塔姆,V。;贝诺夫,D.D。;Simeonov,P.S.,《脉冲微分方程理论》(1989),《世界科学:世界科学新加坡》·Zbl 0719.34002号
[5] Bainov博士。;Simeonov,P.S.,《脉冲效应系统:稳定性、理论和应用》(1989),Ellis Horwood Limited:Ellis Holwood Limited England·Zbl 0676.34035号
[6] Samoilenko,A.M。;Perestyuk,N.,脉冲微分方程(1995),《世界科学:世界科学新加坡》·Zbl 0837.34003号
[7] Haddad,W.M。;切拉博伊纳,V。;Kablar,N.A.,非线性脉冲动力系统第一部分:稳定性和耗散性,国际控制杂志,741631-1658(2001)·Zbl 1051.93089号
[8] Haddad,W.M。;Hayakawa,T。;Nersesov,S.G。;Chellaboina,V.,非线性脉冲动力系统的混合自适应控制,国际期刊Adapt。控制信号处理。,19, 6, 445-469 (2005) ·Zbl 1090.93030号
[9] 斯特罗姆,K.J。;Wittenmark,B.,自适应控制(1989),Addison-Wesley:马萨诸塞州Addison-Whesley Reading·Zbl 0697.93033号
[10] Ioannou,宾夕法尼亚州。;Sun,J.,鲁棒自适应控制(1996),Prentice-Hall:新泽西州Prentice-Hall Upper Saddle River·Zbl 0839.93002号
[11] Narendra,K.S。;Annaswamy,A.M.,《稳定自适应系统》(1989),Prentice Hall:Prentice Hall Englewood Cliffs,新泽西州·Zbl 0758.93039号
[12] Krstić,M。;Kanellakopoulos,I。;Kokotović,P.V.,非线性和自适应控制设计(1995),威利:威利纽约·Zbl 0763.93043号
[13] 古德温,G.C。;Sin,K.S.,《自适应滤波预测与控制》(1984),新泽西州恩格尔伍德克利夫斯:恩格尔伍德克里夫斯,新泽西Prentice-Hall·Zbl 0653.93001号
[14] 刘易斯,F.L。;Jagannathan,S。;Yesildirak,A.,机器人操纵器和非线性系统的神经网络控制(1999),Taylor&Francis:Taylor和Francis London,UK
[15] 斯普纳,J。;Maggiore,M。;Ordonez,R。;Passino,K.,《非线性系统的稳定自适应控制和估计:神经和模糊逼近技术》(2002),John Wiley&Sons:John Willey&Sons纽约,NY
[16] Ge,S.S。;Wang,C.,不确定MIMO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神经控制,IEEE Trans。神经网络,15,3,674-692(2004)
[17] 陈,F.C。;Khalil,H.K.,使用神经网络的一类非线性离散时间系统的自适应控制,IEEE Trans。自动。控制,40,5,791-801(1995)·Zbl 0925.93461号
[18] Jagannathan,S。;Lewis,F.L.,一类非线性动力系统的离散时间神经网络控制器,IEEE Trans。自动。控制,41,11,1693-1699(1996)·Zbl 0872.93046号
[19] Ge,S.S。;Lee,T.H。;Li,G.Y。;Zhang,J.,一类离散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国际控制杂志,76,4,334-354(2003)·兹比尔1048.93055
[20] 切拉博伊纳,V。;巴特,S.P。;Haddad,W.M.,非线性混合和脉冲动力系统的不变性原理,非线性分析。TMA,53,527-550(2003)·Zbl 1082.37018号
[21] Vidyasagar,M.,《非线性系统分析》(1993),新泽西州普伦蒂斯·霍尔:普伦蒂斯霍尔·恩格尔伍德克利夫斯·Zbl 0900.93132号
[22] Willems,J.C.,最小二乘平稳最优控制和代数Riccati方程,IEEE Trans。自动。控制,16,6,621-634(1971)
[23] Chen,C.-T.,《线性系统理论与设计》(1984年),霍尔特、莱茵哈特和温斯顿:霍尔特、雷茵哈特与温斯顿纽约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它的项目与zbMATH标识符启发式匹配,并且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