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含质粒和无质粒生物在恒化器中竞争两种互补资源的化感作用。 (英语) 兹比尔1447.92234

小结:我们考虑了一个在恒化器中两种互补营养素在质粒携带和无质粒生物之间的竞争模型。我们假设携带质粒的生物体以其生殖能力为代价产生化感物质,而生殖能力对无质粒的生物体是致命的。我们的分析导致了模型参数的不同阈值,这些参数是与系统相关的生物体即使在没有竞争的情况下也无法茁壮成长的条件。系统的局部稳定性是在没有一个或两个生物体的情况下获得的。此外,系统的全局稳定性是在这两种生物体存在的情况下获得的。进行了计算机模拟,以说明各种分析结果。

理学硕士:

92C75号 生物技术
92D25型 人口动态(一般)
34D23个 常微分方程解的全局稳定性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Arnold,E.M.和Voss,D.A.1981。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和磷系统的数值行为。经济。模型,13:183-193。[Crossref]、[Web of Science®]、[Google学者]
[2] Berry,J.P.、Gantar,M.、Perez,M.H.、Berry,G.和Noriega,F.G.,2008年。蓝细菌毒素作为化感物质在杀藻剂、除草剂和杀虫剂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3月药物,6:117-146。[Crossref]、[PubMed]、[Web of Science®]、[Google学者]
[3] Bhattacharyya,J.和Pal,S.2011。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竞争性捕食者的共存。非线性分析。真实世界应用,12(2):965-978。[Crossref]、[Web of Science®]、[Google学者]·Zbl 1203.92059号
[4] Busenberg,S.、Kishore,K.S.、Austin,P.和Wake,G.1990。浮游生物与营养物相互作用模型的动力学。牛市。数学。《生物》,52:677-696。[Crossref]、[Web of Science®]、[Google学者]·Zbl 0704.92020
[5] Butler,G.J.、Hsu,S.B.和Waltman,P.1983年。恒化器中竞争捕食者的共存。数学。《生物学》,17:133-151。[Crossref]、[Web of Science®]、[Google学者]·Zbl 0508.92019号
[6] Chakraborty,S.、Pal,S.和Bairagi,N.2010。具有猎物捕获的比率依赖型生态流行病学系统的动力学。非线性分析。真实世界应用,11(3):1862-1877。[Crossref]、[Web of Science®]、[Google学者]·Zbl 1198.34077号
[7] Hsu,S.B.和Tzeng,Y.H.2002。带有质粒的、无质粒的生物体在恒化器中竞争两种互补的营养物质。数学。Biosci,179:183-206。[Crossref]、[PubMed]、[Web of Science®]、[Google学者]·Zbl 1020.92029
[8] Hsu,S.B.和Waltman,P.2002。抗竞争毒素对质粒携带、无质粒竞争的影响模型。台湾。数学杂志,6(1):135-155。[Web of Science®],[Google学者]·Zbl 1029.34038号
[9] 徐S.B.、罗T.K.和沃尔特曼P.1995。在带有抑制剂的恒化器中,含质粒和无质粒生物之间的竞争。数学杂志。《生物》,34:225-238。[Crossref]、[Web of Science®]、[Google学者]·兹比尔0835.92028
[10] Jin,Z.、Maoan,H.和Guihua,L.2005。具有脉冲的Lotka-Volterra竞争系统的持久性。混沌孤子分形,24:1105-1117。[Crossref]、[Web of Science®]、[Google学者]·Zbl 1081.34045号
[11] Lee,S.H.、Pak,H.K.、Chon,T.S.和Matsumoto,T.2004。基于细胞自动机模型的具有化感作用的两个竞争物种的临界性。韩国物理学杂志。Soc,44(3):651-655。[Crossref]、[Web of Science®]、[Google学者]
[12] Nikel,P.I.、Pettinari,M.J.、Galvango,M.A.和Mendez,B.S.,2010年。代谢选择性压力稳定携带生物合成基因的质粒,用于大肠杆菌氧化还原突变体中还原的生化物质。申请。微生物。生物技术,88(2):563-573。[Crossref]、[PubMed]、[Web of Science®]、[Google学者]
[13] Pal,S.、Chatterjee,S.,Das,K.和Chattopadhydy,J.2009。在存在环境波动的情况下,浮游植物种群竞争对浮游植物水华发生和控制的作用。经济。型号,220:96-110。[Crossref]、[Web of Science®]、[Google学者]
[14] Smith,H.L.和Waltman,P.1995。《恒化器理论:微生物竞争动力学》,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Crossref],[Google学者]·Zbl 0860.92031号
[15] 宋海霞、彭义勇、朱振芳2006。宿主中携带质粒和无质粒生物之间的竞争:种群动态和抗生素耐药性。《医学与普林克实践》,15:436-442。[Crossref]、[PubMed]、[Web of Science®]、[Google学者]
[16] Yuan,S.、Zhao,Y.和Xiao,A.2009。脉冲输入和冲洗恒化器中携带质粒和无质粒生物之间的竞争。数学。问题。工程师,2009年:1-17。[谷歌学者]·Zbl 1184.37066号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