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丙烷段塞和空气通过初期流化床向上流动的燃烧。 (英语) Zbl 1113.80331号

小结:提出了一个数学模型,以显示空气和丙烷混合物在有段塞的流化床中的段塞、云和颗粒相中的温度、化学成分和能量释放或传递的演变,向上移动,通过之前在空气初始流态化状态下设置的颗粒相。分析开始时,段塞在分配器的孔口处形成,直到它们在床内爆炸或出现在自由表面。该模型还分析了离开流化床自由表面直至丙烷完全燃烧的气体混合物中发生的情况。它基本上是建立在燃烧反应的简单准全局机制以及流化两相模型的质量和传热方程上的。其目的不是提出一种新的建模方法,而是将经典模型(一个涉及反应动力学,另一个涉及床层流体动力学)结合起来,以更好地了解流化床反应器内发生的事件,从而加深对此类反应器的理解。通过在实验室规模的流化床中使用四种粒度的沙子(400–500、315–400、250–315和200–250m)对商用丙烷进行燃烧试验,获得了与数值模型相平衡的实验数据。CO、CO和O的摩尔分数测量了烟气中的温度和流化床的温度,并与数值结果进行了比较。

MSC公司:

80A25型 燃烧
80A32型 化学反应流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Hilligardt K.,德国化学工程9,第215页–(1986)
[2] 内政部:10.1017/CBO9780511530142·兹比尔0995.76002 ·doi:10.1017/CBO9780511530142
[3] Rhodes M.,《粒子技术导论》(1999)
[4] 内政部:10.1016/0009-2509(74)80085-0·doi:10.1016/0009-2509(74)80085-0
[5] Kunii D.,流态化工程(1990)
[6] Davidson J.F.,《交易IChemE 38》,第144页–(1960)
[7] Harrison M.A.,《交易IChemE 39》第409页–(1961年)
[8] 内政部:10.1016/0009-2509(72)80089-7·doi:10.1016/0009-2509(72)80089-7
[9] DOI:10.1016/0009-2509(91)85157-S·doi:10.1016/0009-2509(91)85157-S
[10] 内政部:10.1016/0009-2509(86)85230-7·doi:10.1016/0009-2509(86)85230-7
[11] DOI:10.1016/S0010-2180(98)00043-1·doi:10.1016/S0010-2180(98)00043-1
[12] 内政部:10.1080/00986447408960430·网址:10.1080/00986447408960430
[13] Agarwal P.K.,《化学工程研究设计》65页431–(1987)
[14] 内政部:10.1002/aic.690360110·doi:10.1002/aic.690360110
[15] Barkarov,A.P.和Makhorin,K.E.1975。流化床中天然气的燃烧。燃料研究所专题讨论会C3-1–C3-9。系列1:流态化燃烧
[16] Pillai K.K.,《能源研究所杂志》142第142页–(1981)
[17] Dennis,J.S.,Hayhurst,A.N.和Mackley,I.G.丙烷/空气混合物在流化床中的点火和燃烧。第十九届燃烧专题讨论会(国际)。第1205-1212页。匹兹堡:燃烧研究所。
[18] Van der Vaart,D.R.和Davidson,J.F.在流化床中预先与空气混合的碳氢化合物气体的燃烧。程序。第五届流态化工程基础会议。丹麦:AIChE。
[19] DOI:10.1016/0010-2180(90)90042-P·doi:10.1016/0010-2180(90)90042-P
[20] DOI:10.1016/0010-2180(91)90184-D·doi:10.1016/0010-2180(91)90184-D
[21] 内政部:10.1016/0009-2509(91)85013-N·doi:10.1016/0009-2509(91)85013-N
[22] DOI:10.1016/0010-2180(91)90147-4·doi:10.1016/0010-2180(91)90147-4
[23] Bulewicz M.,流化床燃烧2(1997)
[24] DOI:10.1016/S0009-2509(97)00334-5·doi:10.1016/S0009-2509(97)00334-5
[25] Ribeiro,L.和Pinho,C.M.C.T.流化床气泡中丙烷和甲烷的燃烧。1998年加拿大机械工程学会(CSME)热与流体工程研讨会。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第1卷,第33-40页。
[26] Kanury A.M.,燃烧现象简介(1977)
[27] 威廉姆斯·F·A,燃烧理论,第2页。编辑(1985年)
[28] Borman G.L.,燃烧工程(1998)
[29] DOI:10.1016/j.combustflame.2004.11.010·doi:10.1016/j.combustflame.2004.11.010
[30] 内政部:10.1080/00102208108547504·doi:10.1080/00102208108547504
[31] Davidson J.F.,《流体化颗粒》(1963年)
[32] 内政部:10.1016/0360-1285(84)90118-7·doi:10.1016/0360-1285(84)90118-7
[33] DOI:10.1205/证书82.12.1597.58039·doi:10.1205/cerd.82.11597.58039
[34] 内政部:10.1002/aic.690210114·doi:10.1002/aic.690210114
[35] 怀特·F,粘性流体流动,,2。编辑(1991)
[36] Ribeiro,L.和Pinho,C.集中注入初始流化床的空气/丙烷混合物的燃烧。第八届国际能源促进清洁环境会议,2005年清洁空气。2005年6月27日至30日,葡萄牙里斯本。
[37] Geldart D.,《气体流态化技术》(1986年)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它的项目与zbMATH标识符启发式匹配,并且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