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强制来证明分辨率和副调制的完整性。 (英语) Zbl 0723.68093号

摘要:提出了一种在一阶等式逻辑中建立定理证明系统完备性结果的方法。这种技术是对模型理论强制的改编,最初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来构建某些一阶逻辑理论的模型。我们的方法适用于可能具有无限多个无限范围的项排序,但不使用超限树。我们通过证明归结和副调式的完备性,以及由归结和副调的限制形式、包含子句的简化和删除组成的一组推理规则的完备化来说明该方法。

MSC公司:

68吨15 定理证明(演绎、解析等)(MSC2010)
2012年第68季度 语法和重写系统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Bachmair,L.,《分辨率和副调制的证明标准化》(重写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科学讲稿,355(1989),Springer-Verlag:Springer-Verlag Berlin)·Zbl 1503.03015号
[2] (Barwise,J.,《数学逻辑手册》(1977),爱思唯尔北-荷兰德:爱思唯尔北-霍兰德纽约)
[3] Barwise,J。;罗宾逊,A.,《通过强迫完成理论》,《数学年鉴》。逻辑,2119-142(1970)·Zbl 0222.02058号
[4] 贝尔,J.L。;Slomson,A.B.,《模型和超级产品》(1974年),爱思唯尔北-荷兰德:爱思唯尔北-荷兰德纽约·Zbl 0179.31402号
[5] Brand,D.,用修正法证明定理,SIAM J.Compute。,4, 412-430 (1975) ·Zbl 0333.68059号
[6] Chang,C.-L。;Lee,R.C.-T.,《符号逻辑与机械定理证明》(1973),学术出版社:纽约学术出版社·Zbl 0263.68046号
[7] Cohen,P.J.,《集合论与连续统假说》(1966),W.A.Benjamin,Inc.:W.A.Benjamin,Inc.纽约·Zbl 0182.01301号
[8] Dershowitz,N.,术语重写系统的排序,理论计算机科学,17279-301(1982)·Zbl 0525.68054号
[9] 德肖维茨,N.T.,《重写的终止》,J.符号Comp。,3, 69-116 (1987) ·Zbl 0637.68035号
[10] 北卡罗来纳州德肖维茨。;Manna,Z.,用多集排序证明终止,ACM通信,22/8465-476(1979)·Zbl 0431.68016号
[11] Gallier,J.H.(计算机科学的逻辑:自动定理证明的基础(1986),Harper and Row:Harper and Row New York)·兹伯利0605.003004
[12] Xiang,J。;Rusinovitch,M.,《证明定理证明策略的反驳完备性:超限语义树方法》,J.Assoc.Comp。《机械》(1991),(即将出版)·Zbl 0799.68170号
[13] Huet,G。;Oppen,D.C.,《等式和重写规则:一项调查》,(R.,Book,Formal Languages:Perspectives and Open Problems(1980),学术出版社),349-405
[14] Keisler,H.J.,《模型理论基础》(Barwise,J.,数学逻辑手册(1977),爱思唯尔北荷兰:爱思唯尔北荷兰纽约),47-104·Zbl 0153.01702号
[15] Rnuth,D.E。;Bendix,P.B.,通用代数中的简单单词问题,(Leech,J.,抽象代数中的计算问题(1970),佩加蒙出版社),263-297·Zbl 0188.04902号
[16] Kunen,K.(《集合论,独立性证明导论》(1983),爱思唯尔科学出版公司:爱思唯尔科技出版公司,纽约)·Zbl 0534.03026号
[17] (Kunen,K.;Vaughan,J.E.,《集合论拓扑手册》(1984),爱思唯尔科学出版公司:纽约爱思唯尔科学出版公司)·Zbl 0546.00022号
[18] Loveland,D.W.,(《自动定理证明:逻辑基础》(1978),北荷兰特出版公司:纽约北荷兰德出版公司)·Zbl 0364.68082号
[19] Mendelson,E.(《数理逻辑导论》(1979),D.Van Nostrand公司:D.Van Nostrand公司,纽约)·Zbl 0498.03001号
[20] Peterson,G.E.,《建立完备性的一种技术导致等式定理证明》,SIAMJ。计算。,12, 82-100 (1983) ·Zbl 0522.68087号
[21] 拉西奥瓦,H。;Sikorski,R.(《元数学的数学》(1963),PWN-Polish科学出版社:PWN-Poland科学出版社华沙)·Zbl 0122.24311号
[22] Robinson,A.,《模型理论中的强迫》,数学专题讨论会。,5, 69-82 (1970) ·Zbl 0212.01802号
[23] 罗宾逊,G。;Wos,L.,《对等一阶理论中的准调制和理论证明》,《机器智能》,4135-150(1969)·Zbl 0219.68047号
[24] Robinson,J.A.,《基于归结原理的面向机器的逻辑》,J.Assoc.Comp。机械,12/1,23-41(1965)·兹伯利0139.12303
[25] Rusinovitch,M.,《用分辨率和叠加证明定理》,《符号计算杂志》,11,21-49(1991)·Zbl 0723.68094号
[26] Todorcevic,S.,《树与线性有序集》(Kunen,K.;Vaughan,J.E.,《集合理论拓扑手册》(1984),爱思唯尔科学出版公司:爱思唯尔科学出版社,纽约),235-293·Zbl 0557.54021号
[27] 张,H。;Kapur,D.,使用条件重写规则证明一阶定理,(第九届自动演绎国际会议,310(1988)),1-20,计算机科学讲稿·Zbl 0645.68096号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