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类非线性离散系统基于观测器的跟踪控制设计。 (英语) Zbl 1441.93096号

Zerrik,El Hassan(编辑)等人,建模、分析和系统控制的最新进展:理论方面和应用。2018年10月26日至27日,摩洛哥梅克内斯,第八届建模、分析和系统控制研讨会论文选集。查姆:斯普林格。研究系统。Decis公司。控制243、163-175(2020年)。
摘要:本文研究了一类离散非线性系统的鲁棒跟踪和模型跟踪问题,其中非线性满足Lipschitz条件。假设系统状态不可访问。首先设计一个非线性观测器,然后根据所观察到的状态设计控制器。基于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我们证明了所构造的控制器可以将系统的输出函数驱动到由参考模型生成的期望输出,并且跟踪误差渐近减小到零。对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是可行和有效的。
关于整个系列,请参见[Zbl 1427.93007号].

MSC公司:

93B53号 观察员
93D20型 控制理论中的渐近稳定性
93C55美元 离散时间控制/观测系统
93立方厘米 控制理论中的非线性系统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Mobayen,S.,Majd,V.J.:基于复合非线性反馈技术的鲁棒跟踪控制方法,用于具有时变不确定参数和干扰的线性系统。非线性动力学。70(1), 171-180 (2012) ·Zbl 1267.93059号 ·doi:10.1007/s11071-012-0439-6
[2] Wu,H.:多时滞不确定动力系统的自适应鲁棒跟踪和模型跟踪。IEEE传输。自动。控制。49(4), 611-616 (2004) ·Zbl 1365.93227号 ·doi:10.1109/TAC.2004.825634
[3] Ackermann,J.,Guldner,J.,Sienel,W.,Steinhauser,R.,Utkin,V.I.:鲁棒自动转向的线性和非线性控制器设计。IEEE Trans。控制。系统。Technol公司。3(1), 132-143 (1995)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09/87.370719
[4] 乔伊门,泰芬:通过状态相关Riccati方程(SDRE)方法系统有效地设计非线性反馈控制器。每年。版本控制。34(1), 32-51 (2010) ·doi:10.1016/j.arcontrol.2010.03.001
[5] Ha,I.N.,Gilbert,E.L.M.E.R.G.:非线性系统中的鲁棒跟踪。IEEE传输。自动。控制。32(9), 763-771 (1987) ·Zbl 0631.93031号 ·doi:10.1109/TAC.1987.1104710
[6] Rachik,M.,Lhous,M.:“具有不确定参数的线性系统的基于观测器的控制”,《控制科学档案》,26(LXII)。编号4565-576(2016)·Zbl 1446.93026号
[7] Cao,Y.Y.,Frank,P.M.:通过模糊控制方法分析和综合非线性时滞系统。IEEE传输。模糊系统。8(2), 200-211 (2000)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09/91.842153
[8] Findeisen,R.,Imsland,L.,Allgower,F.,Foss,B.A.:状态和输出反馈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概述。Eur.J.控制。9(2), 190-206. ISO 690(2003)·Zbl 1293.93288号 ·doi:10.3166/ejc.9.190-206
[9] Chen,W.H.:基于扰动观测器的非线性系统控制。IEEE/ASME标准。麦查顿。S 9(4),706-710(2004)·doi:10.1109/TMECH.2004.839034
[10] Rodrigues,L.,How,J.P.:分段仿射系统的基于观测器的控制。国际期刊控制。76(5), 459-477 (2003) ·Zbl 1040.93034号 ·doi:10.1080/0020717031000091432
[11] Talole,S.E.、Kolhe,J.P.、Phadke,S.B.:基于扩展状态-观测器的柔性关节系统控制,并进行实验验证。IEEE传输。Ind.Electron公司。57(4), 1411-1419 (2010) ·doi:10.1109/TIE.2009.2029528
[12] Luenberger,D.G.:观察线性系统的状态。IEEE传输。百万。Y电子。8(2), 74-80 (1964) ·doi:10.1010/TME.1964.4323124
[13] Gauthier,J.P.,Hammouri,H.,Othman,S.:生物反应器非线性系统应用的简单观测器。IEEE传输。自动。控制。37, 875-880 (1992) ·Zbl 0775.93020号 ·数字对象标识代码:10.1109/9.256352
[14] Qian,C.,Lin,W.:一类非线性系统的输出反馈控制:非分离原理范式。IEEE传输。自动。控制。47, 1710-1715 (2002) ·Zbl 1364.93720号 ·doi:10.1109/TAC.2002.803542
[15] Tsinias,J.:关于线性反馈非线性系统全局镇定的定理。系统和控制。莱特。17, 357-362 (1991) ·Zbl 0749.93071号 ·doi:10.1016/0167-6911(91)90135-2
[16] Tsinias,J.:具有未知参数的时变非线性系统的Backstepping设计。系统和控制。莱特。39, 219-227 (2000) ·Zbl 0948.93046号 ·doi:10.1016/S0167-6911(99)00098-5
[17] Aboky,C.,Sallet,G.,Vivalda,J.C.:Lipschitz非线性系统的观测者。国际期刊控制。75(3), 204-212 (2002) ·Zbl 1031.93045号 ·doi:10.1080/00207170110107256
[18] Raghavan,I.R.,Hedrick,J.K.:一类非线性系统的观测器设计。国际期刊控制。1, 171-185 (1994) ·Zbl 0802.93007号
[19] Thau,F.E.:观察非线性动态系统的状态。国际期刊控制。17(3), 471-479 (1973) ·Zbl 0249.93006号 ·doi:10.1080/00207177308932395
[20] Rajamani,R.,Cho,Y.M.:非线性系统观测器的存在和设计:与距离和不可观测性的关系。国际期刊控制。69(5), 717-731 (1998) ·Zbl 0933.93019号 ·doi:10.1080/002071798222640
[21] 施赖尔·doi:10.1016/S1474-6670(17)42448-7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它的项目与zbMATH标识符启发式匹配,并且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