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速列车作用下大跨度斜拉桥在地震激励和轨道不平顺作用下的随机动力分析和运行安全评估。 (英语) Zbl 07847833号

摘要:地震作用下大跨度桥梁上的列车运行是地震地区高速铁路不可避免的问题。本文旨在利用概率密度演化方法(PDEM)研究列车-斜拉桥相互作用体系的地震随机动力行为。该系统同时涉及随机多点地震激励、行波和随机轨道不平顺的多种效应。由水平和垂直位置组成的多点地震激励由随机有害函数产生,并均匀调制为非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精确的随机轮轨接触关系耦合38度车辆和桥梁,并考虑桥墩激励之间地震行波的相位关系,建立了该系统的运动方程。PDEM被证明适用于此类含时系统,并用于将随机激励转换为一系列具有初始概率的确定性代表激励。通过求解相应的确定性概率响应,可以很容易地得到各种非平稳随机响应,包括随机响应的时变概率密度演化函数、均值曲线和标准差。然后以斜拉桥为例进行了算例分析,通过与蒙特卡罗模拟的比较,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此外,还讨论了列车速度和地震烈度对列车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影响。

MSC公司:

74H50型 固体力学动力学问题中的随机振动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Heredizaavoni,E.和Vanmarcke,E.H.,《多支撑结构系统的地震随机振动分析》,J.Eng.Mech。ASCE120(5)(1994)1107-1128。
[2] Kiureghian,A.D.和Neuenhofer,A.,多支撑地震激励的反应谱法,Earthq。工程结构。Dyn.21(8)(1992)713-740。
[3] 曾庆云、郭晓荣,《车桥时变系统分析理论与应用》(中国铁道出版社,北京,1999)。
[4] 翟伟民,《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第4版。(科学出版社,北京,2015)。
[5] 夏宏、张宁、郭伟伟,《车-桥系统耦合振动》(科学出版社,北京,2014)。
[6] Xia,H.,Zhang,N.和Guo,W.,《高速铁路车-桥系统的动态相互作用》(Springer,Berlin,Heidelberg,2018)。
[7] Yang,Y.B.和Wu,Y.S.,地震作用下列车在桥梁上行驶的动力稳定性,J.Sound Vib.258(1)(2002)65-94。
[8] Yau,J.D.和Fryba,L.,移动荷载和垂直地震地面激励引起的悬梁响应,《工程结构》29(12)(2007)3255-3262。
[9] 夏宏、韩勇、张宁和郭伟,非均匀地震激励下的车-桥系统动力分析,Earthq。工程结构。Dyn.35(12)(2006)1563-1579。
[10] Fryba,L.和Yau,J.,因地震而承受移动荷载和支撑运动的吊桥,J.Sound Vib.319(1-2)(2009)218-227。
[11] 杜晓东,徐玉良,夏华,非均匀地震动作用下桥-车系统的动力相互作用,地震。工程结构。Dyn.41(1)(2012)139-157。
[12] Liu,M.F.,Chang,T.P.和Zeng,D.Y.,移动车辆荷载和垂直地震激励下悬索桥系统的相互振动行为,应用。数学。模型.35(1)(2011)398-411·Zbl 1202.74081号
[13] 黑山,P.A.,加尔各答,R.,Pouca,N.V.和Tanabe,M.,中强地震作用下桥梁上列车运行安全评估,Earthq。工程结构。Dyn.45(3)(2016)483-504。
[14] Jin,Z.、Pei,S.、Li,X.、Liu,H.和Qiang,S.,垂直地面运动对简支梁桥上铁路车辆地震脱轨的影响,J.Sound Vib.383(2016)277-294。
[15] 李毅、朱淑、蔡春生、杨春生、强淑,大跨度斜拉桥上铁路车辆在均匀地震激励下的动力响应,国际结构杂志。刺。Dyn.16(2016)1550055,https://doi.org/10.1142/S021945541550054
[16] Nishimura,K.、Terumichi,Y.、Morimura,T.和Sogabe,K.,用于激励轨道上轨道车辆安全分析的车辆动力学仿真开发,J.Compute。农林。Dyn.4(1)(2009)011001,https://doi.org/10.1115/1.3007901
[17] Zhang,N.,Xia,H.和De Roeck,G.,多点地震激励下的列车-桥梁系统动力学分析,机械学杂志。科学。Technol.24(11)(2010)2181-2188。
[18] Ju,S.H.,地震期间桥梁上高速列车的非线性分析,非线性动力学69(1-2)(2012)173-183。
[19] Gao,X.,Duan,P.和Qian,H.,考虑列车速度和地震影响的大跨度连续桥梁动力响应分析,国际结构杂志。刺。Dyn.20(6)(2020)2040013,https://doi.org/10.1142/S0219455420400131
[20] Guo,W.,Wang,Y.,Liu,H.,Long,Y.,Jiang,L.和Yu,Z.,基于谱强度理论的桥梁列车运行安全评估,Int.J.Struct。刺。第21(14)王朝(2021)2140008,https://doi.org/10.1142/S021945542140083
[21] Feng,Y.,Hou,Y.、Jiang,L.、Zhou,W.、Yu,J.和Guo,W.,考虑轨道-桥梁系统不确定性的随机横向地震损伤轨道不平顺谱,国际结构杂志。刺。第21(14)(2021)年,2140004年,https://doi.org/10.1142/S021945542140046
[22] Huang,F.,Cheng,B.和Teng,N.,地震下中低速磁浮列车车辆-导轨-桥梁系统的动态性能,国际结构杂志。刺。Dyn.21(12)(2021)2150166,https://doi.org/10.1142/S0219455421501662
[23] Liu,X.,Jiang,L.,Xiang,P.,Feng,Y.,Lai,Z.和Zhou,W.,考虑桥梁不确定性参数的高速铁路列车在桥梁上的运行安全,Int.J.Struct。刺。第22(10)(2022)代2241008,https://doi.org/10.1142/S0219455422410085
[24] 张,Z.,张,Y.,Lin,J.,Zhao,Y.、Howson,W.P.和Williams,F.W.,列车在行波地震波作用下穿越桥梁的随机振动,《工程结构》33(12)(2011)3546-3558。
[25] Zhang,Z.C.,Lin,J.H.,Zhang、Y.H.、Zhao,Y.,Howson,W.P.和Williams,F.W.,《水平地震作用下车桥系统的非静态随机振动分析》,《工程结构》32(11)(2010)3571-3582。
[26] 曾,Z.,何,X.,赵,Y.,Yu,Z..,Chen,L.,Xu,W.和Lou,P.,列车-实验室-轨道-桥梁耦合系统在地震作用下的随机振动分析,结构。《工程机械》54(5)(2015)1017-1044。
[27] Xu,L.和Zhai,W.,受地震和轨道随机不规则性影响的车轨耦合系统随机分析模型,J.Sound Vib.407(2017)209-225。
[28] Li,J.和Chen,J.B.,《结构的随机动力学》(Wiley,新加坡,2009)·Zbl 1170.74003号
[29] Li,J.和Chen,J.B.,概率保持原理和广义密度演化方程,结构。安全30(1)(2008)65-77。
[30] Yu,Z.,Mao,J.,Guo,F.和Guo,W.,使用概率密度演化方法对三维车-桥系统进行非静态随机振动分析,J.Sound Vib.366(2016)173-189。
[31] Yu,Z.W.和Mao,J.F.,使用随机轮轨接触模型进行车-轨-桥相互作用的概率分析,《工程结构》.144(2017)120-138。
[32] Mao,J.、Yu,Z.、Xiao,Y.、Jin,C.和Bai,Y.,基于概率密度演化方法的车桥耦合系统随机动力学分析,概率论。《工程机械》第46卷(补编C)(2016年)第48-61页。
[33] Yu,Z.W.和Mao,J.F.,基于概率密度演化方法的车-桥耦合系统随机动力学模型,应用。数学。模型59(2018)205-232·Zbl 1480.70040号
[34] Xu,L.和Zhai,W.,受地震和轨道随机不规则性影响的车轨耦合系统随机分析模型,J.Sound Vib.407(2017)209-225。
[35] Xu,L.和Zhai,W.,车辆-轨道耦合系统时空随机分析的新模型,车辆系统。Dyn.55(3)(2017)427-448。
[36] Jin,Z.,Liu,W.和Pei,S.,随机地震和轨道不平顺激励下桥梁上铁路车辆安全性的概率评估,《工程结构》266(2022)114527。
[37] Guo,W.W.,Xia,H.,De Roeck,G.和Liu,K.,sesia高架桥上火车-轨道-桥梁相互作用的积分模型:动态模拟和临界评估,Comput。结构112-113(2012)205-216。
[38] Zeng,Z.P.,Zhao,Y.G.,Xu,W.T.,Yu,Z.W.,Chen,L.K.和Lou,P.,使用列车-实验室-轨道-桥梁相互作用模型对轨道不平顺和行波情况下的列车-桥梁随机振动分析,J.Sound Vib.342(2015)22-43。
[39] 翟伟民、夏浩、蔡春斌、高明明、李小新、郭小刚、张宁和王国勇,《高速车-轨-桥动力相互作用第一部分:理论模型和数值模拟》,《国际轨道交通杂志》第1期(2013)1-24页。
[40] Johnson,K.L.,《接触力学》(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1985年)·Zbl 0599.73108号
[41] Kalker,J.J.,《滚动接触中的三维弹性体》(Kluwer学术出版社,荷兰,1990年)·Zbl 0709.73068号
[42] Chen,G.和Zhai,W.M.,一种新的轮轨空间动态耦合模型及其验证,Veh。系统。Dyn.41(4)(2004)301-322。
[43] Wilson,E.L.,《结构的静态和动态分析:以地震工程为重点的物理方法》(Computer and Structures Inc,Berkley,California,2004)。
[44] Xia,H.,Xu,Y.L.和Chan,T.,长吊桥与运行列车的动力相互作用,J.Sound Vib.237(2)(2000)263-280。
[45] Clough,R.W.和Penzien,J.,《结构动力学》(McGraw-Hill,纽约,1993年)·Zbl 0357.73068号
[46] Lin,J.H.和Zhang,Y.H.,《大跨度结构的地震随机振动》,载于《振动与冲击手册》,De Silva,C.主编(CRC出版社,佛罗里达州博卡拉顿,2005年)。
[47] Chen,J.B.,Sun,W.L.,Li,J.和Xu,J.,随机过程的随机调和函数表示,J.Appl。机械-事务处理。ASME80(0110011)(2013)1-11。
[48] Chen,J.,Kong,F.和Peng,Y.,非平稳随机过程的随机调和函数表示,Mech。系统。信号Pr.96(2017)31-44。
[49] Fang,K.T.,《统计学中的数字理论方法》(查普曼和霍尔,英国,1994年)·Zbl 0925.65263号
[50] Li,J.和Chen,J.,非线性随机结构响应分析的数值理论方法,计算。《机械》39(6)(2007)693-708·Zbl 1167.74050号
[51] Hua,L.K.和Wang,Y.,《数论在数值分析中的应用》(Springer,Heridelberg Berlin,纽约,1981)·Zbl 0465.10045号
[52] Fang,K.T.,《均匀设计:数理方法在实验设计中的应用》,《数学学报》。申请。Sin.3(4)(1980)363-372·Zbl 0473.62067号
[53] 张军,L.,《结构动力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
[54] Deodatis,G.,《非静态随机向量过程:地震地面运动应用》,概率。《工程机械》11(3)(1996)149-167。
[55] Li,J.和Chen,J.B.,《不确定参数结构的动态响应和可靠性分析》,国际数值杂志。方法。工程62(2)(2005)289-315·Zbl 1179.74062号
[56] Seya,H.,Talbott,M.E.和Hwang,H.H.M.,钢框架结构的概率地震分析,Probabilist。《工程机械》8(2)(1993)127-136。
[57] Deodatis,G.和Shinozuka,M.,非平稳随机过程的自回归模型,J.Eng.Mech.114(11)(1988)1995-2012。
[58] Yang,Y.和Wu,Y.,地震作用下桥梁上列车的动态稳定性,J.Sound Vib.258(1)(2002)65-94。
[59] Zeng,Z.、Zhao,Y.、Xu,W.、Yu,Z.,Chen,L.和Lou,P.,使用列车-实验室-轨道-桥梁相互作用模型对轨道不平顺和行波地震波作用下的列车-桥梁随机振动分析,J.Sound Vib.342(2015)22-43。
[60] 李毅、朱绍、蔡春生、杨春生、强绍,大跨度斜拉桥上铁路车辆在均匀地震激励下的动力响应,国际结构杂志。刺。Dyn.16(5)(2016)1550005,https://doi.org/10.1142/S021945541550054
[61] Gong,W.,Zhu,Z.,Liu,Y.,Liu,R.,Tang,Y.和Jiang,L.,在空间变化的地面运动下,列车穿过三塔斜拉桥的运行安全评估,Railw。《工程科学》28(2)(2020)184-198。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