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型流感漂移的动力学:线性三株模型。 (英语) Zbl 0947.92017号

小结:我们分析了一个流行病学模型,该模型由三株共循环流感菌株组成的线性链组成,为暴露于特定菌株的宿主提供对其他菌株的部分免疫交叉保护。在极端情况下,感染中间菌株可以防止其他两个菌株的进一步感染,我们将模型简化为六维核,能够在相对较高的交叉保护水平下显示自我维持振荡。降维是通过变量的变换来完成的,该变换保留了负责从阻尼振荡到极限环解过渡的特征值。

MSC公司:

92C60型 医学流行病学
37N25号 生物学中的动力系统
92天30分 流行病学
37国集团15 动力系统中极限环和周期轨道的分岔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古普塔,S。;弗格森,N。;Anderson,R.,抗原多样性传染源中菌株结构的混沌持续性和进化,《科学》,280912(1998)
[2] E.D.Kilbourne,《病毒进化的宿主决定:可变重言式》,S.S.Morse(Ed.),《病毒的进化生物学》,Raven,纽约,1994年,第253页;E.D.Kilbourne,《病毒进化的宿主决定:可变重言式》,S.S.Morse(Ed.),《病毒的进化生物学》,Raven,纽约,1994年,第253页
[3] R.A.Lamb,流感病毒的基因和蛋白质,收录于:R.M.Krug,H.Fraenkel-Conrat,R.R.Wagner(编辑),《流感病毒》,纽约Plenum出版社,1989年,第1页;R.A.Lamb,流感病毒的基因和蛋白质,收录于:R.M.Krug,H.Fraenkel-Conrat,R.R.Wagner(编辑),《流感病毒》,纽约Plenum出版社,1989年,第1页
[4] P.E.M.Fine,《数学模型在流感流行病学中的应用:评论》,载于:P.Selby(编辑),流感模型,MTP,Lancaster,1982年,第15页;P.E.M.Fine,《数学模型在流感流行病学中的应用:评论》,载于:P.Selby(编辑),流感模型,MTP,Lancaster,1982年,第15页
[5] Thacker,S.B.,《流感在人群中的持久性》,《流行病学》。修订版,8129(1986)
[6] Palese,P。;Young,F.J.,甲型、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的变异,《科学》,2151468(1982)
[7] 韦伯斯特,R.G。;Laver,W.G。;空气,G.M。;Schild,G.C.,流感病毒变异的分子机制,《自然》,296115(1982)
[8] 韦伯斯特,R.G。;比恩,W.J。;O.T.戈尔曼。;钱伯斯,T.M。;Kawaoka,Y.,甲型流感病毒的进化和生态学,微生物。修订版,56152(1992)
[9] Stuart-Harris,C.,《流感的流行病学和预防》,美国。科学。,69, 166 (1981)
[10] F.L.Smith,P.Palese,流感病毒基因变异,收录于:R.M.Krug,H.Fraenkel-Conrat,R.R.Wagner(编辑),《流感病毒》,纽约,1989年,第319页;F.L.Smith,P.Palese,流感病毒基因变异,收录于:R.M.Krug,H.Fraenkel-Conrat,R.R.Wagner(编辑),《流感病毒》,纽约,1989年,第319页
[11] Fine,P.E.M.,《羊群免疫:历史理论与实践》,《流行病学》。第15版,第265页(1993年)
[12] 汉普森,A.W.,《大流行性流感监测》,J.Inf.Dis。,176,S8(1997)
[13] Webster,R.G.,《未来人类流感大流行预测》,《传染病杂志》。,176,第14条(1997年)
[14] Fox,J.P.,野外观察到的干扰现象,最新进展。微生物。,8, 443 (1982)
[15] Frank,A.L。;Taber,L.H。;Wells,J.M.,《同一季节感染两种亚型流感病毒的个人》,J.Inf.Dis。,147, 120 (1983)
[16] A.S.Monto、J.S.Koopman、I.M.Longini Jr,《Tecumseh疾病研究》。十二、。流感感染与疾病,1976-1981年。美国流行病学杂志。121 (1985) 811; A.S.Monto、J.S.Koopman、I.M.Longini Jr,《Tecumseh疾病研究》。十二、。流感感染和疾病,1976年至1981年。美国流行病学杂志。121 (1985) 811
[17] Ackerman,E。;Longini Jr,I.M。;Seaholm,S.K。;Hedin,A.S.,流感病毒干扰机制的模拟,国际流行病学杂志。,19, 444 (1990)
[18] Couch,R.B。;Kasel,J.A.,《人类对流感的免疫力》,《微生物年鉴》。,37, 529 (1983)
[19] Davies,J.R。;格里利,E.A。;Smith,A.J.,《甲型流感:感染和再次感染》,J.Hyg。外倾角。,92, 125 (1984)
[20] Davies,J.R。;格里利,E.A。;Smith,A.J.,甲型H1N1流感感染。2.过去经验对自然挑战的影响,J.Hyg。外倾角。,96, 345 (1986)
[21] A.J.Levine,《病毒》,W.H.Freeman,纽约,1992年,第155页;A.J.Levine,《病毒》,W.H.Freeman,纽约,1992年,第155页
[22] Dietz,K.,病毒种群的流行病学干扰,J.Math。生物学,8291(1979)·Zbl 0412.92024号
[23] 莱文,S.A。;Pimentel,D.,《寄生虫系统中间增长率的选择》,《美国国家》,117,308(1981)
[24] 卡斯蒂略-查韦斯,C。;Hethcote,H.W。;安德烈森,V。;莱文,S.A。;刘伟,具有年龄结构、比例混合和交叉免疫的流行病学模型,J.Math。《生物学》,27,233(1989)·Zbl 0715.92028号
[25] V.Andreasen,传染病动力学中的多时间尺度,收录于:C.Castillo-Chavez,S.A.Levin,C.A.Shoemaker(编辑),《资源管理和流行病学问题的数学方法》,柏林斯普林格出版社,1989年,第142页;V.Andreasen,传染病动力学中的多时间尺度,收录于:C.Castillo-Chavez,S.A.Levin,C.A.Shoemaker(编辑),《资源管理和流行病学问题的数学方法》,柏林斯普林格出版社,1989年,第142页·Zbl 0682.92010号
[26] 古普塔,S。;斯温顿,J。;Anderson,R.M.,《寄生虫种群异质性对疟疾传播动力学影响的理论研究》,Proc。R.Soc.伦敦。B、 256231(1994)
[27] W.Liu,S.A.Levin,《流感及其相关数学模型》,收录于:S.A.Levin、T.G.Hallam、L.J.Gross(编辑),《应用数学生态学》,Springer出版社,1989年,第235页;W.Liu,S.A.Levin,《流感和一些相关数学模型》,收录于:S.A.Levin、T.G.Hallam和L.J.Gross(编辑),《应用数学生态学》,施普林格出版社,1989年,第235页
[28] 萨克,S.B。;Stroup,D.F.,《通过连续的密闭传播保持甲型流感:非随机混合的影响》,国际期刊。流行病。,19, 1078 (1990)
[29] 安德烈森,V。;林,J。;Levin,S.A.,《赋予部分交叉免疫的共循环流感菌株的动力学》,J.Math。生物学,35825(1997)·Zbl 0874.92023号
[30] Buonagurio,D.A。;中田,S。;Parvin,J.D。;Krystal,M。;Palese,P。;Fitch,W.M.,《50年来人类甲型流感病毒的进化:NS变化的快速统一速率》,《科学》,232,980(1986)
[31] 惠誉,W.M。;Leiter,J.M。;李,X。;Palese,P.,人类甲型流感病毒的达尔文正向进化,Proc。美国国家科学院。科学。美国,88,4270(1991)
[32] 尼科尔,S.T。;Rowe,J.E。;Fitch,W.M.,水疱性口炎病毒的间断平衡和正达尔文进化,Proc。美国国家科学院。科学。美国,90,10424(1993)
[33] Gillespie,J.H.,RNA病毒的发作性进化,Proc。美国国家科学院。科学。美国,90,10411(1993)
[34] 香料,C.C。;Lawrence,C.J.,《大伦敦的流行性流感》,J.Hyg。外倾角。,93, 105 (1984)
[35] W.H.Press,S.A.Teukolsky,W.T.Vetterling,B.P.Flannery,《C中的数字食谱》,第二版,第486ff页。剑桥大学,纽约,1992年;W.H.Press,S.A.Teukolsky,W.T.Vetterling,B.P.Flannery,《C中的数字食谱》,第二版,第486ff页。剑桥大学,纽约,1992年·兹比尔0778.65003
[36] Y.A.Kuznetsov,V.V.Levitin,内容1.5。可通过www.cwi.nl/ftp获取;Y.A.Kuznetsov,V.V.Levitin,内容1.5。可通过www.cwi.nl/ftp获取
[37] 弗格森,N。;安德森,R。;Gupta,S.,《抗体依赖性增强对多菌株病原体传播动力学和持久性的影响》,Proc。美国国家科学院。科学。美国,96,790(1999)
[38] Simon,H.,《人工生命科学》(1969),麻省理工学院:麻省理学院剑桥分校
[39] 莱文,S.A.,《脆弱的自治领》(1999),《珀尔修斯图书:珀尔修斯·图书阅读》,马萨诸塞州
[40] Bremermann,H.J。;Thieme,H.R.,《病原体毒力的竞争排除原则》,J.Math。生物学,27179(1989)·Zbl 0715.92027号
[41] Pease,C.M.,应用于A型流感的进化流行病学机制,Theor。流行音乐。《生物学》,31422(1987)·Zbl 0614.92012号
[42] 安德烈森,V。;莱文,S.A。;Lin,J.,A型流感漂移进化模型,Z.Angew。数学。机械。,76, 2, 421 (1996) ·兹伯利0886.92023
[43] 艾根,M。;McCaskill,J.和P.Schuster。分子准物种,J.Phys。化学。,92, 6881 (1988)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