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耦合到N型四能级发射器的一维波导中的相关双光子散射。 (英语) Zbl 07771919号

摘要:研究了波导量子电动力学系统中的相关双光子散射,该系统由四能级N型发射极(4LE)侧面耦合到一维(1D)波导组成。在双光子状态下,通过施加开放边界条件并将入射态定义为自由平面波来构建系统的散射本征态,自由平面波包括作为复合单粒子穿过4LE的光子-光子束缚态。在多能级系统中,可以通过干涉来调节束缚态,以产生可控类型的相互作用(吸引或排斥)和相互作用强度。在该系统中发现了传输中的光子感应隧穿(聚束)和反射中的光子阻塞(反聚束)。此外,系统外的散射光子对在动量空间中被强烈纠缠。
©2023 Wiley-VCH股份有限公司

MSC公司:

81至XX 量子理论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D.Roy,C.M.Wilson,O.Firstenberg,修订版。物理2017,89,021001。
[2] D.E.Chang、J.S.Douglas、A.González‐Tudela、C.L.Hung、H.J.Kimble,修订版。物理2018,90,031002。
[3] H.J.Kimble,《自然》2008,453,1023。
[4] D.E.Chang、V.Vuletić、M.D.Lukin、Nat.Photonics2014、8、685。
[5] A.S.Sheremet,M.I.Petrov,I.V.Iorsh,A.V.Poshakinskiy,A.N.Poddubny,arXiv:2013.068242022。
[6] A.A.Abdumalikov、O.Astafev、A.M.Zagoskin、Yu。A.Pashkin、Y.Nakamura、J.S.Tsai、Phys。2010年修订稿、104年修订稿和193601年修订稿。
[7] K.Inomata、K.Koshino、Z.R.Lin、W.D.Oliver、J.S.Tsai、Y.Nakamura、T.Yamamoto、Phys。修订稿2014,113,063604。
[8] I.C.Hoi、A.F.Kockum、L.Tornberg、A.Pourkabirian、G.Johansson、P.Delsing、C.M.Wilson、Nat.Phys.2015年11月1045日。
[9] L.Du、Y.Li和Phys。修订版A2021、104、023712。
[10] L.Du、Y.T.Chen、Y.Zhang、Y.Li、Phys。修订号:2022年4月23日,198。
[11] X.L.Yin、Y.H.Liu、J.F.Huang、J.Q.Liao、Phys。修订版A2022106013715。
[12] W.Zhao、Z.Wang和Phys。修订版A2020、101、053855。
[13] M.A.M.Versteegh、M.E.Reimer、K.D.Jöns、D.Dalacu、P.J.Poole、A.Gulinatti、A.Giudice、V.Zwiller、Nat.Commun.2014、5、5298。
[14] G.M.Akselrod、C.Argyropoulos、T.B.Hoang、C.Cirac、C.Fang、J.Huang、D.R.Smith、M.H.Mikkelsen、Nat.Photonics2014、8、835。
[15] P.Lodahl、S.Mahmoodian、S.Stobbe,修订版。物理2015,87347。
[16] I.C.Hoi、T.Palomaki、J.Lindkvist、G.Johansson、P.Delsing、C.M.Wilson、Phys。修订稿,2012年,第108页,第263601页。
[17] D.Roy,N.Bondyopadhaya,物理。修订版A2014,89,043806。
[18] T.Y.Li、J.F.Huang、C.K.Law、Phys。版本A2015,91,043834。
[19] Y.L.Fang、H.U.Baranger、Phys。E2016、78、92。
[20] B.S.Ham,P.R.Hemmer,物理。修订稿2000、84、4080。
[21] G.S.Agarwal、W.Harshawardhan、Phys。1996年修订稿,77,1039。
[22] A.Imamoḡlu、H.Schmidt、G.Woods、M.Deutsch、Phys。修订稿1997,79,1467。
[23] S.E.Harris、Y.Yamamoto、Phys。修订稿,1998年,81,3611。
[24] J.Sheng、X.Yang、U.Khadka、M.Xiao、Opt。快线2011、19、17059。
[25] J.Sheng、X.Yang、H.Wu、M.Xiao、Phys。版本A2011,84,053820。
[26] J.Tang,Y.Deng,C.Lee,《光子研究》2021,9,1226。
[27] W.R.Kelly、Z.Dutton、J.Schlafer、B.Mookerji、T.A.Ohki、J.S.Kline、D.P.Pappas、Phys。2010年修订稿,104,163601。
[28] J.T.Shen,S.Fan,物理。修订版A2007,76,062709。
[29] M.J.Lee、J.Ruseckas、C.Y.Lee、V.Kudriašov、K.F.Chang、H.W.Cho、G.Juzeliánas、I.A.Yu、Nat.Commun.2014、5、5542。
[30] D.Wang、C.Liu、C.Xiao、J.Zhang、H.M.Alotaibi、B.C.Sanders、L.G.Wang、S.Zhu、Sci。2017年7月5796日代表。
[31] J.T.Shen,S.Fan,物理。2007年修订版,第98153003页。
[32] H.Zheng,D.J.Gauthier,H.U.Baranger,物理。修订版A2012,85,043832。
[33] L.Wang、Z.Yi、L.H.Sun、W.J.Gu、Chin。物理学。B2022,31,054206。
[34] P.P.Rohde,W.Mauerer,C.Silberhorn,《新物理学杂志》,2007,9,91。
[35] A.Faraon、I.Fushman、D.Englund、N.Stoltz、P.Petroff、J.Vučković、Nat.Phys.2008、4859。
[36] H.Zheng、D.J.Gauthier、H.U.Baranger、Phys。修订版A2010,82063816。
[37] P.J.Mosley、J.S.Lundeen、B.J.Smith、P.Wasylczyk、A.B.U'Ren、C.Sibberhorn、I.A.Walmsley、Phys。修订稿2008,100,133601。
[38] B.J.Smith、P.Mahou、O.Cohen、J.S.Lundeen、I.A.Walmsley、Opt。快递2009,17,23589。
[39] M.Barbieri、E.Roccia、L.Mancino、M.Sbroscia、I.Gianani、F.Sciarrino、Sci。2017年7月7日,第7247号代表。
[40] I.Ali‐Khan,C.J.Broadbent,J.C.Howell,Phys。2007年修订稿,98,060503。
[41] R.Grobe、K.Rzazewski、J.H.Eberly和J.Phys。B1994、27、L503。
[42] A.Ekert、P.Knight、Am.J.Phys.1995、63、415·Zbl 1219.81282号
[43] M.V.Fedorov、M.A.Efremov、P.A.Volkov、J.H.Eberly和J.Phys。B2006,39,S467。
[44] E.X.DeJesus、C.Kaufman、Phys。修订版A1987、35、5288。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