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氏电路中混沌的自适应控制。 (英语) Zbl 1213.93100号

小结:针对蔡氏电路混沌系统这一简单的三维自治系统,提出了一种反馈控制方法和自适应反馈控制方法。利用李亚普诺夫理论证明了这两种方法的渐近稳定性,并且可以将系统分别拖至其三个不稳定平衡点之一。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是有效的,通过引入自适应技术提高了控制性能。

MSC公司:

93C40型 自适应控制/观测系统
34甲10 常微分方程问题的混沌控制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欧洲DML

参考文献:

[1] E.Ott、C.Grebogi和J.A.Yorke,“控制混乱”,《物理评论快报》,第64卷,第11期,第1196-1199页,1990年·Zbl 0964.37501号 ·doi:10.1103/PhysRevLett.64.1196
[2] S.Boccaletti、C.Grebogi、Y.C.Lai、H.Mancini和D.Maza,“混沌控制:理论和应用”,《物理报告》,第329卷,第3期,第103-197页,2000年·doi:10.1016/S0370-1573(99)00096-4
[3] H.Ren和D.Liu,“永磁同步电机混沌的非线性反馈控制”,IEEE电路与系统汇刊II,第53卷,第1期,第45-50页,2006年·doi:10.10109/TCSII.2005.854592
[4] G.Chen和X.Dong,“从混沌到秩序:控制混沌非线性动力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国际分岔与混沌杂志》,第3卷,第6期,第1363-1369页,1993年·Zbl 0886.58076号 ·doi:10.1142/S0218127493001112
[5] 黄宗诚、谢家义、林瑞生,“蔡氏电路的线性连续反馈控制”,《混沌、孤子与分形》,第8卷,第9期,第1507-1515页,1997年·doi:10.1016/S0960-0779(96)00150-6
[6] M.Feki,“线性化混沌系统的自适应反馈控制”,《混沌、孤子与分形》,第15卷,第5期,第883-890页,2003年·Zbl 1042.93510号 ·doi:10.1016/S0960-0779(02)00203-5
[7] M.T.Yassen,“改良Chua电路系统的自适应控制和同步”,《应用数学与计算》,第135卷,第1期,第113-128页,2003年·Zbl 1038.34041号 ·doi:10.1016/S0096-3003(01)00318-6
[8] T.Wu和M.S.Chen,“改良蔡氏电路系统的混沌控制”,《物理D》,第164卷,第1-2期,第53-58页,2002年·Zbl 1008.37017号 ·doi:10.1016/S0167-2789(02)00360-3
[9] 郭伟平,基于蔡氏电路系统的混沌控制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北京,2003。
[10] 何南华,高奇,龚川,冯玉祥,江春江,“一类蔡氏混沌系统的自适应跟踪控制”,载《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CDC’09),第4241-4243页,2009年6月·doi:10.1109/CCDC.2009.5192052
[11] J·张、H·张和G·张,“控制基于忆阻器的蔡氏电路中的混沌”,载于《通信、电路和系统国际会议论文集》(ICCCAS’09),第961-963页,2009年7月。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