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强制对流中同步时变离散加热元件,以实现最小热阻。 (英语) Zbl 1197.80031号

小结:我们对强制对流中连接在通道上的几个离散加热器的触发时间进行了数值优化。假设流动为层流且充分发展,每个耗散热源的强度由具有相位滞后(φ)和频率(ω)的正弦时间函数决定。本工作的目的是通过数值计算确定每个加热器的最佳激活相位滞后和位置,从而使系统的热阻最小。使用有限体积数值代码进行计算。将通道任意点的温度历史分解为稳态分量和两个谐波分量的组合,从而得到一个线性微分方程组。优化过程依赖于遗传算法,该算法与实现的数值代码相耦合。优化结果表明,各加热器的激活相位滞后和位置可以显著降低总热阻。针对相位滞后进行优化的设计对频率相对不敏感。数值结果与提出的尺度分析定性一致。

理学硕士:

80A20型 热量和质量传递,热流(MSC2010)
76年 强迫对流
68T05型 人工智能中的学习和自适应系统
76平方米 有限体积法在流体力学问题中的应用
90 C59 数学规划中的近似方法和启发式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塔克曼,D.B。;Pease,R.F.W.:《使用微机械结构优化对流冷却》,《电化学杂志》。Soc.129,C98(1982)
[2] Incorpera,F.P.:电子设备冷却中的对流传热,J.传热传质。ASME 1101097(1988年)
[3] Kim,S.J。;Kim,D.:电子设备冷却微观结构中的强制对流,J.传热传输。ASME 121、639(1999)
[4] Bejan,A.:形状和结构:从工程到自然(2000)·Zbl 0983.74002号
[5] Bejan,A.:对流传热,(2004)·Zbl 1079.76648号
[6] Nakayama,W.:电子冷却的微尺度技术,传热工程25,1(2004)
[7] 戈塞林,L。;Tye-Gingras,M。;Mathieu-Potvin,F.:《遗传算法在传热问题中的应用综述》,《国际传热杂志》52,2169(2009)·Zbl 1158.80306号 ·doi:10.1016/j.ijheatmasstransfer.2008.11.015
[8] Bejan,A。;Ledezma,G.A.:《电子封装冷却技术的热力学优化》,《国际传热杂志》39,1213(1996)
[9] 文卡特拉曼,M。;Shimpalee,S.公司。;Van Zee,J.W.:净几何对河道水流努塞尔数分布的影响,数值。传热A.应用。55, 309 (2009)
[10] 勒贝雷,M。;南卡罗来纳州。;萨特,V。;Lallemand,M.:用于冷却电子器件的硅微热管的制造和实验研究,J.microtech。微量元素。13, 436 (2003)
[11] Bar-Cohen,A。;阿里克,M。;Ohadi,M.:高通量微纳电子元件的直接液体冷却,Proc。IEEE 94,1549(2006)
[12] Bello-Ochende,T。;Liebenberg,L。;Meyer,J.P.:《微通道散热器的结构冷却通道》,《国际传热杂志》50,4141(2007)·Zbl 1142.80328号 ·doi:10.1016/j.ijheatmasstransfer.2007.02.019
[13] Lee,K.H。;Kim,O.J.:《热电微冷却器冷却性能分析》,《国际传热杂志》,1982年第50期(2007年)·Zbl 1124.80341号 ·doi:10.1016/j.ijheatmasstransfer.2006.09.037
[14] 班纳吉,S。;Mukhopadhyay,A。;Sen,A。;Ganguly,R.:优化电子冷却的热磁对流,数字。传热A.应用。53 (2008)
[15] Cheng,Y.P。;Lee,T.S。;Low,H.T.:电子冷却中共轭传热的数值模拟和基于场协同原理的分析,应用。热量。工程281826(2008)
[16] Mahaney,H.V。;拉马迪亚尼,S。;Incorpera,F.P.:水平矩形管道中离散热源阵列的三维混合对流传热数值模拟,Numer。传热A.应用。16, 267 (1989)
[17] Mahaney,H.V。;拉马迪亚尼,S。;Incorpera,F.P.:离散源翅片阵列三维混合对流换热的数值模拟,Numer。传热A.应用。19, 125 (1991)
[18] Incropera,F.P.公司。;科尔比,J.S。;莫法特,D.F。;Ramadhyani,S.:矩形通道中离散热源的对流传热,《国际传热杂志》29,1051(1986)
[19] Mcentire,A.B。;Webb,B.W.:凸出和嵌入式二维离散热源的局部强制对流传热,《国际传热杂志》33,1521(1990)
[20] Shaw,H.J。;Chen,W.L.:热源阵列通道中的层流强制对流,Warme stoffubertra。26, 195 (1991)
[21] Wang,C.Y.:强制对流中热源的最佳布置,《传热学杂志》114,508(1992)
[22] 莫雷加,A.M。;Bejan,A.:层流强制对流冷却的离散热源平行板的最佳间距,数值。传热A.应用。25, 373 (1994)
[23] 古普塔,A。;Jaluria,Y.:安装在矩形管道中的突出加热元件阵列的强制对流液体冷却,J.电子。打包。120, 243 (1998)
[24] Sultan,G.I.:通过被动冷却,增强来自多个突出热源的强制对流传热,模拟水平通道中的电子元件,微电子。J.31,773(2000)
[25] 陈,S。;刘,Y。;Chan,S.F。;Leung,C.W。;Chan,T.L.:模拟电子封装冷却中最佳间距问题的实验研究,热质传递37,251(2001)
[26] Da Silva,A.K。;洛伦特,S。;Bejan,A.:层流强制对流平板上离散热源的最佳分布,《国际传热杂志》47,2139(2004)·Zbl 1045.76562号 ·doi:10.1016/j.ijheatmasstransfer.2003.12.009
[27] 比尔根,E。;Muftuoglu,A.:在带有通风孔的方形腔体中,离散加热器在其最佳位置的混合对流冷却策略,国际公社。热质传递35,545(2008)·Zbl 1132.80305号
[28] Da Silva,A.K。;Gosselin,L.:强制对流中离散加热器的进化布置,数值。传热A.应用。54, 20 (2008)
[29] Dias,T。;Milanez,L.F.:通过遗传算法自然对流的垂直墙上热源的最佳位置,《国际传热杂志》49,2090(2006)·Zbl 1189.76528号 ·doi:10.1016/j.ijheatmasstransfer.2005.11.031
[30] Schafer,D.M。;拉马迪亚尼,S。;Incorpera,F.P.:从串联离散源阵列到受限矩形射流的层流对流传热的数值模拟,Numer。传热A.应用。22, 121 (1992)
[31] Willingham,T.C。;Mudawar,I.:通道高度对来自离散热源线性阵列的强制对流沸腾和临界热流密度的影响,《国际传热杂志》351865(1992)
[32] Willingham,T.C。;Mudawar,I.:离散热源线性阵列的强制对流沸腾和临界热流密度,《国际传热杂志》35,2879(1992)
[33] Bejan,A。;Sciubba,E.:《通过强制对流冷却的平行板的最佳间距》,Int.J.《传热传质》352259(1992)
[34] Bejan,A。;Errera,M.R.:《容积冷却流体通道的对流树》,《国际传热杂志》43,3105(2000)·Zbl 0967.80007号 ·doi:10.1016/S0017-9310(99)00353-1
[35] Wechsatol,W。;洛伦特,S。;Bejan,A.:圆盘状物体中流体流动的最佳树状网络,《国际传热杂志》45,4911(2002)·Zbl 1032.76542号 ·doi:10.1016/S0017-9310(02)00211-9
[36] Morega,A.M。;巴尔加斯,J.V.C。;Bejan,A.:强制对流中脉动加热器的优化,《国际传热杂志》38,2925(1995)·Zbl 0923.76302号 ·doi:10.1016/0017-9310(95)00085-N
[37] 吴海伟。;Juang,J.J.:平面离散源有限域瞬态热传导的有限元分析组合方法,Numer。传热B.基金。29, 459 (1996)
[38] 拉赫曼,M.M。;Raghavan,J.:暴露于水平横流中的突出电子模块的瞬态响应,《国际热流杂志》20,48(1999)
[39] Kreyszig,E.:高等工程数学(1999)·Zbl 0103.27803号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它的项目与zbMATH标识符启发式匹配,并且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