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具有随机扰动的非完整系统的自适应鲁棒控制。 (英语) Zbl 1117.93027号

摘要:本文研究具有未知协方差随机扰动的链式非完整系统。目的是利用不连续控制设计系统概率(u0)和(u1)的几乎全局自适应渐近控制器。设计了一个切换控制律(u_0),在奇异(x_0(t_0)=0)和非奇异(x_0(t_0。然后将状态标度技术引入到((x_1,x_2,dots,x_n)子系统的非连续反馈中。因此,利用反推技术,针对非奇异(x_0(t_0)neq0)情况下的不同(u_0)子系统和奇异(x_0(t_0)=0)情况,给出了((x_1,x_2,dots,x_n)-子系统的全局自适应渐近控制律(u_1)。通过仿真验证了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MSC公司:

93B35型 灵敏度(稳健性)
93立方厘米 模糊控制/观测系统
93E03型 控制理论中的随机系统(一般)
93E15型 控制理论中的随机稳定性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Brockett,R.W.,《渐近稳定性和反馈镇定》,《微分几何控制理论》(eds.Brockett,R.W.,Millman,R.S.,Sussmann,H.J.),波士顿:Birkhauser,1983,181–191·Zbl 0528.93051号
[2] Astolfi,A.,非完整系统的连续控制,系统与控制快报,1996,27:37-45·Zbl 0877.93107号 ·doi:10.1016/0167-6911(95)00041-0
[3] Astolfi,A.,Schaufelberger,W.,《具有不连续控制的多链系统的状态和输出反馈镇定》,载于《第35届IEEE决策与控制会议论文集》,神户,1996年,第1443–1447页·Zbl 0901.93058号
[4] 蒋志平,链式多输入系统时变稳定器的迭代设计,《系统与控制快报》,1996,28:255–262·Zbl 0866.93084号 ·doi:10.1016/0167-6911(96)00029-1
[5] Murray,R.,Sastry,S.,《非完整运动规划:正弦转向》,IEEE Trans。自动控制,1993,38:700–716·Zbl 0800.93840 ·doi:10.1109/9.277235
[6] Morin,P.,Pomet,J.,Samson,C.,《非线性系统时变反馈镇定的发展》,非线性控制系统设计研讨会预印本(NOLCOS’98),Enschede,1998,587-594。
[7] Arnold,V.I.,Novikov,S.P.(编辑),《动力系统VII》,柏林:斯普林格-Verlag出版社,1994年。
[8] Bennani,M.K.,Rouchon,P.,平面和链式系统的鲁棒稳定,欧洲控制会议,1995年。
[9] Hespanha,J.P.,Liberzon,S.,Morse,A.S.,《走向不确定非完整系统的监督控制》,美国控制会议前奏,1999年,3520–3524。
[10] Wang,Z.P.,Ge,S.S.,Lee,T.H.,具有强非线性漂移的不确定非完整系统的鲁棒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IEEE系统、人与控制论汇刊,2004,34(5):2048-2059·doi:10.1109/TSMCB.2004.833340
[11] Laiou,M.C.,Astolfi,A.,高阶广义链式系统的间断控制,《系统与控制快报》,1999年,37:309–322·Zbl 0948.93042号 ·doi:10.1016/S0167-6911(99)00037-7
[12] Kushner,H.J.,《随机稳定性与控制》,纽约:学术出版社,1967年·Zbl 0244.93065号
[13] Isidori,A.,《非线性控制系统》,第3版,纽约:Springer-Verlag出版社,1995年·Zbl 0878.93001号
[14] Sontag,E.D.,Artstein非线性稳定定理的“通用”构造,《系统与控制快报》,1989年,13:117-123·Zbl 0684.93063号 ·doi:10.1016/0167-6911(89)90028-5
[15] Willems,J.L.,动力系统稳定性理论,伦敦:纳尔逊,1970年。
[16] Deng,H.,Krstic,M.,Williams,R.,随机非线性稳定第一部分:反步设计,系统与控制快报,1997,32:143–150·Zbl 0902.93049号 ·doi:10.1016/S0167-6911(97)00068-6
[17] Deng,H.,Krstic,M.,Williams,R.,《随机非线性稳定——第二部分:反推设计》,《系统与控制快报》,1997,32:151-159·Zbl 0902.93050号 ·doi:10.1016/S0167-6911(97)00067-4
[18] Tilbury,D.M.、Sordalen,O.J.、Bushnell,L.G.等人,《一种多杆拖车系统:使用动态反馈将其转换为链式形式》,载于《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机器人控制研讨会论文集》,意大利卡普里,1994年,159–164;以及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汇刊,1995,11(6):807–818。
[19] Tilbury,D.M.,Sastry,S.S.,《多级n拖车系统:Goursat范式和延拓的案例研究》,发表于非线性控制系统设计研讨会,加州塔霍湖,1995年,555–560·Zbl 0833.93042号
[20] Tilbury,D.M.、Laumond,J.P.、Murray,R.等人,使用正弦曲线的拖车转向类车系统,《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国际会议论文集》,1992年,第2卷,1993-1998年·doi:10.10109/机器人.1992.219988
[21] Murray,R.M.,一类非整数分布的幂零基及其在非完整系统轨迹生成中的应用,控制数学,信号与系统,1995,7(1):58-75·Zbl 0825.93319号 ·doi:10.1007/BF01211485
[22] 蒋志平,不确定非完整系统的鲁棒指数调节,自动,2000,36:189-209·Zbl 0952.93057号 ·doi:10.1016/S0005-1098(99)00115-6
[23] Arnold,V.I.,《常微分方程理论中的几何方法》,第2版,柏林:施普林格出版社,1987年。
[24] 刘永国,张建芳,随机非线性系统的最小阶观测器与输出反馈镇定控制设计,中国科学,F辑,2004,47(4):527-544·Zbl 1186.93065号 ·doi:10.1360/03yf0079
[25] 潘志刚,刘永刚,石世杰,具有稳定零动态的观测器标准形随机非线性系统的输出反馈镇定,中国科学,F辑,2001,44(4):292-308·Zbl 1006.65045号 ·doi:10.1007/BF02878709
[26] Qksendal,B.,《随机微分方程——应用简介》,纽约:Springer-Verlag出版社,1995年。
[27] Krstic,M.,Kanellakopoulos,I.,Kokotovic,P.V.,非线性和自适应控制设计,纽约:威利出版社,1995年。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