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规模无线网络中\((X,S)\)瓶颈小区的性能分析。 (英语) Zbl 1260.68045号

摘要:我们提出了(X,S)-瓶颈小区的性能分析模型,并对(X,S)-瓶颈单元的性能进行了一些概率分析,如平衡状态概率、流的传输概率和吞吐量。为了获取(X,S)瓶颈单元的基本方面,我们使用了两层准生灭模型(QBDs)。瓶颈单元的一般特征由第一层次QBD控制,而每个流的特征由第二层次QBD.捕获。基于该模型,我们提出了一种方法来推导这些概率的一些理论范围。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分析(X,S)瓶颈小区的性能。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无线网络的设计和管理。

MSC公司:

68平方米 计算机系统环境下的性能评估、排队和调度
68M10个 计算机系统中的网络设计和通信
87年第68季度 计算机科学中的概率(算法分析、随机结构、相变等)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G.R.Gupta,N.Shroff,《多跳无线网络的延迟分析》,摘自:Proc。IEEE INFOCOM,2009年4月。;G.R.Gupta,N.Shroff,《多跳无线网络的延迟分析》,摘自:Proc。IEEE INFOCOM,2009年4月。
[2] Y.Li,L.Qiu,Y.Zhang,R.Mahajan,E.Rozner,无线网络的可预测性能优化,收录于:Proc。ACM SIGCOMM,2008年8月。;Y.Li,L.Qiu,Y.Zhang,R.Mahajan,E.Rozner,无线网络的可预测性能优化,收录于:Proc。ACM SIGCOMM,2008年8月。
[3] Neuts,M.F.,《随机模型中的矩阵几何解:算法方法》(1981),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Zbl 0469.60002号
[4] P.Chaporkar,K.Kar,S.Sarkar,通过无线网络中的最大调度保证吞吐量,载于:第43届Allerton通信、控制和计算年会,2005年。;P.Chaporkar、K.Kar、S.Sarkar,《通过无线网络中的最大调度保证吞吐量》,载于:第43届Allerton通信、控制和计算年会,2005年·Zbl 1304.94004号
[5] 林,X。;Shroff,N.B。;Srikant,R.,《无线网络跨层优化教程》,IEEE通讯选定领域期刊,24,8,1452-1463(2006年8月)
[6] M.J.Neely,突发流量无线网络最大调度的延迟分析,收录于:IEEE INFOCOM,2008。;M.J.Neely,具有突发业务的无线网络中最大调度的延迟分析,见:IEEE INFOCOM,2008。
[7] S.Shioda,T.Yag,端到端网络路径瓶颈带宽测量的新方法,收录于:IEEE国际通信会议(ICC),2005年。;S.Shioda,T.Yag,端到端网络路径瓶颈带宽测量的新方法,收录于:IEEE国际通信会议(ICC),2005年。
[8] 帕克森,V.,端到端互联网数据包动力学,IEEE/ACM网络汇刊,7,3277-292(1999)
[9] F.Lehrieder,M.Menth,基于PCN的多瓶颈链路流终止,收录于:IEEE国际通信会议(ICC),德国德累斯顿,2009年6月。;F.Lehrieder,M.Menth,基于PCN的多瓶颈链路流终止,收录于:IEEE国际通信会议(ICC),德国德累斯顿,2009年6月·Zbl 1208.68052号
[10] Yan,G.F。;王建新。;Wang,W.P.,基于QBD的PLCN端到端通信信道的分析模型,信息处理快报,109,23-24,1252-1259(2009)·Zbl 1197.90086号
[11] S.Tao,R.Guerin,《互联网路径性能的在线评估:应用前景》,摘自:Proc。IEEE INFOCOM,第3卷,2004年,第1774-1785页。;S.Tao,R.Guerin,《互联网路径性能的在线评估:应用前景》,摘自:Proc。IEEE INFOCOM,第3卷,2004年,第1774-1785页。
[12] 萨拉马提安,K。;Vaton,S.,网络通信信道的隐马尔可夫模型,ACM SIGMETRICS性能评估评论,29,1,92-101(2001)
[13] 西尔维拉,F。;de Souza e.Silva,e.,《数据包丢失的短期动态建模》,ACM SIGMETRICS性能评估审查,34,3,27-29(2006)
[14] 雷姆克,A。;B.R.Haverkort。;Cloth,L.,模型检验无限状态马尔可夫链,(第11届构造和分析系统工具和算法国际会议论文集(TACAS'05)。程序。第十一届构造和分析系统工具和算法国际会议(TACAS'05),LNCS,第3440卷(2005),Springer,237-252·Zbl 1087.68059号
[15] 雷姆克,A。;B.R.Haverkort。;Cloth,L.,QBDs的CSL模型检查算法,理论计算机科学,382,1,24-41(2007)·Zbl 1159.68481号
[16] Sule Alfa,A.,《带贝努利重试的GI/G/1系统的离散时间分析:算法方法》,《运筹学年鉴》,141,51-66(2006)·Zbl 1122.90328号
[17] 古普塔,P。;Kumar,P.R.,《无线网络的容量》,IEEE信息理论汇刊,46,2388-404(2000年3月)·Zbl 0991.90511号
[18] 贾马尔,A.E。;Mammen,J。;Prabhakar,B。;Shah,D.,《无线网络中的最佳吞吐量延迟缩放——第一部分:流体模型》,IEEE信息理论汇刊,52,11,5111-5116(2006年11月)·Zbl 1323.94009号
[19] 拉马斯瓦米,V。;Taylor,P.G.,具有可数相位的水平相关准出生和死亡过程中速率算子的一些性质,统计学随机模型中的通信,12143-164(1996)·Zbl 0846.60086号
[20] Chihara,T.S.,《正交多项式导论》(1978),《戈登与布雷奇:戈登与布莱奇纽约》·Zbl 0389.33008号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