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拟污水管中不同进水浓度下氮化合物的输送和转化。 (英语) 兹比尔1351.76282

小结: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来描述氮化合物在污水管中的迁移和转化。为了验证实验数据和模型模拟数据之间的一致性,在一条长21 m、直径0.15 m的模型下水道中进行了四次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值和模拟值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所有相关系数均大于0.81)。根据良好的一致性,证明了下水道底部附着的异养生物膜对系统中化合物的降解起主导作用。易生物降解底物(S_{mathrm{S}})因异养生物的需氧和缺氧生长而随试验时间减少。氨和铵态氮(S_{mathrm{NH}})随试验时间增加而增加。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氮(S_。溶解氧(S_{mathrm{O}})因微生物消耗而下降,随后因复氧而增加,形成了一条凹陷曲线。此外,本研究还确定了不同化合物的转化途径。

MSC公司:

76S05号 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过滤;渗流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尼尔森,P.H。;Raunkjr,K。;挪威,新罕布什尔州。;Aa Jensen,N。;Hvitved-Jacobsen,T.,《污水系统中废水的转化——综述》,《水科学》。技术。,25, 17-31 (1992)
[2] Bjerre,H.L。;Hvitved-Jacobsen,T。;Teichgraber,B。;Te Heesen,D.,德国Ernscher河废水有机物转化特性的实验程序,《水科学》。技术。,31, 201-212 (1995)
[3] Bjerre,H.L。;Hvitved-Jacobsen,T。;施莱格尔,S。;Teichgraber,B.,Ernscher河生物膜和沉积物的生物活性,德国,水科学。技术。,37, 9-16 (1998)
[4] Vollertsen,J.等人。;Hvitved-Jacobsen,T.,联合下水道中再悬浮沉积物的需氧微生物转化-概念模型,《水科学》。技术。,37, 69-76 (1998)
[5] 田中,N。;Hvitved-Jacobsen,T.,在变化的好氧/厌氧条件下下水道中废水有机物的转化,水科学。技术。,37, 105-113 (1998)
[6] Hvitved-Jacobsen,T。;Vollertsen,J。;Nielsen,P.H.,《重力下水道中微生物废水转化的过程和模型概念》,《水科学》。技术。,37, 233-241 (1998)
[7] Hvitved-Jacobsen,T。;Vollertsen,J。;田中,N.,《下水道运输过程中的废水质量变化——碳和硫微生物转化的需氧和厌氧综合模型概念》,《水科学》。技术。,38, 257-264 (1998)
[8] 亨泽,M。;Gujer,W。;米诺,T。;van Loosdrecht,M.C.M.,《活性污泥模型:ASM1、ASM2、ASM1d和ASM3》(2000),国际水协会:伦敦国际水协会
[9] 巴特勒,D。;弗里德勒,E。;Gatt,K.,《表征生活污水流入量和质量》,《水科学》。技术。,31, 13-24 (1995)
[10] 希梅内兹,C.B。;Landa,V.H.,《墨西哥城废水的理化和细菌学特征》,《水科学》。技术。,37, 1-8 (1998)
[11] 塞德尔,M。;Servais,P。;Martaud,M。;甘都因,C。;Mouchel,J.M.,《降雨期间沿联合下水道集水区的有机碳生物降解性和异养细菌》,《水科学》。技术。,37, 25-33 (1998)
[12] 阿瑟,S。;Ashley,R.M.,《近床固体输送对联合下水道首次污水冲洗的影响》,《水科学》。技术。,37, 131-138 (1998)
[13] 德尔加多,S。;阿尔瓦雷斯,M。;Aguiar,E。;Rodrguez-Gmez,L.E.,运输期间再生废水转化过程中溶解氧的影响。案例研究:西班牙特内里费岛,水科学。技术。,37, 123-130 (1998)
[14] Pai,T.Y。;欧阳,C.F。;Su,J.L。;Leu,H.G.,用活性污泥模型2d模拟A2O工艺在不同回流上清液下的稳定出水水质,J.Chin。工程研究所,24,1,75-84(2001)
[15] Pai,T.Y。;欧阳,C.F。;Su,J.L。;Leu,H.G.,模拟不同回流混合液下TNCU工艺的稳态出水特性,应用。数学。型号。,25, 12, 1025-1038 (2001) ·Zbl 1014.92044号
[16] Pai,T.Y。;蔡永平。;周永杰。;Chang,H.Y。;Leu,H.G。;欧阳,C.F.,三种不同类型EBNR工艺的微生物动力学分析,Chemosphere,55,1,109-118(2004)
[17] Pai,T.Y。;Chuang,S.H。;蔡永平。;Ouyang,C.F.,《利用活性污泥-生物膜混合模型模拟溶解氧变化下的厌氧/缺氧氧化物和旋转生物接触器组合工艺》,J.Environ。工程-ASCE,130,12,1433-1441(2004)
[18] Pai,T.Y.,使用扩展模型模拟不同回流有毒混合液下(A^2O)过程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变化,《过程生物化学》。,42, 6, 978-987 (2007)
[19] Pai,T.Y。;蔡永平。;Lo,H.M。;蔡,C.H。;Lin,C.Y.,灰色和神经网络预测医院污水处理厂出水中的悬浮固体和化学需氧量,计算。化学。工程师,31,10,1272-1281(2007)
[20] Pai,T.Y。;王,S.C。;Lo,H.M。;Chiang,C.F。;刘,M.H。;Chiou,R.J.,评估镉和铜对活性污泥过程中异养生长和分解速率影响的新型建模概念,J.Hazard。材料。,166, 1, 200-206 (2009)
[21] Pai,T.Y。;Chang,H.Y。;Wan,T.J。;庄,S.H。;Tsai,Y.P.,使用扩展活性污泥模型模拟TNCU2工艺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变化,Appl。数学。型号。,33, 11, 4259-4268 (2009)
[22] Pai,T.Y。;Chen,C.L。;Chung,H。;Ho,H.H。;Shiu,T.W.,《监测和评估污水干管中污水质量和微生物功能群的变化》,《环境》。莫尼特。评估。,171, 1-4, 551-560 (2010)
[23] Pai,T.Y。;欧阳,C.F。;Liao,Y.C。;Leu,H.G.,重力流下水道中的氧气转移,水科学。技术。,42, 3-4, 417-422 (2000)
[24] 杰拉尔德,C.F。;Wheatley,P.O.,《应用数值分析》(1989),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Inc:Addison-Whesley Publishing Company,Inc纽约·Zbl 0684.65002号
[26] 安德森·D·R。;斯威尼,D.J。;Williams,T.A.,《商业和经济统计》(附学生光盘、iPod Key Term和InfoTrac)(2005年),西南大学出版社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