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吴方法的微分方程完全对称分类算法。 (英语) Zbl 1204.35021号

针对含有任意参数的偏微分方程的完全对称分类问题,提出了一种使用吴方法的替代算法(微分特征集算法)。这种分类是通过将确定方程的解集分解为相应微分多项式系统的微分特征集的一系列零集的并集来确定的。所得分解的每个分支产生一类对称性和相应的参数。该算法使分类更加直观和系统,也为吴方法在微分方程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途径。为了证明算法的有效性,以具有任意函数参数的线性和非线性波动方程以及参数Burgers方程的经典和非经典对称性为例,给出了完整的势对称性分类。

MSC公司:

35B06型 PDE上下文中的对称性、不变量等
35A30型 PDE背景下的几何理论、特征和变换
58立方英尺70英寸 流形上偏微分方程的不变性和对称性
35K05美元 热量方程式
58J72型 流形上PDE的对应关系和其他转换方法(例如,Lie-Bäcklund)
35A25型 适用于PDE的其他特殊方法
PDF格式BibTeX公司 XML格式引用
全文: 内政部

参考文献:

[1] Olver PJ(1993)《李群在微分方程中的应用》,第2版。Springer Verlag,纽约
[2] Bluman GW,Kumei S(1991)《对称与微分方程》。应用数学科学81。Springer-Verlag/纽约世界出版公司·Zbl 0698.35001号
[3] Ovsiannikov LV(1982)微分方程组分析(trans:Ames WF)。纽约学术出版社
[4] Reid GJ(1991)将偏微分方程组简化为标准形式的算法,确定其解空间的维数并计算其泰勒级数解。欧洲应用数学杂志2:293–318·Zbl 0768.35001号 ·doi:10.1017/S095679250000577
[5] Reid GJ,Wittkopf AD(2000)微分方程类最大对称群的确定。摘自:符号和代数计算国际研讨会论文集(ISSAC),苏格兰圣安德鲁斯,第272-280页·Zbl 1326.68367号
[6] Reid GJ(1991)发现微分方程的抽象李对称代数而不积分确定方程。欧洲应用数学杂志2:319–340·Zbl 0768.35002号 ·doi:10.1017/S095679250000589
[7] Reid GJ,Wittkopf AD,Boulton A(1996)将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简化为简化对合形式。欧洲应用数学杂志7:605–635·Zbl 0892.35041号 ·doi:10.1017/S095679250002618
[8] Schwarz F(1992a)一种用于确定对称群大小的算法。计算49:95–115·Zbl 0759.68042号 ·doi:10.1007/BF02238743
[9] Schwarz F(1992b)偏微分方程的约简与完备算法。在:Wang P(编辑)1992年符号和代数计算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CM出版社,伯克利,第49–56页·Zbl 0978.65515号
[10] Wolf T,Brand A(1995)《使用CRACK和相关程序调查DE》,SIGSAM公告,特刊,第1-8页
[11] Mansfield E(1991)微分Gröbner基。悉尼大学学位论文(博士论文)
[12] Mansfield EL(1993)微分代数包diffgrob2在微分方程经典对称性中的应用。符号组件杂志5-6(23):517-533
[13] Lisle IG,Reid GJ(2006)使用非交换不变微分算子的对称分类。计算数学6(3):353–386·Zbl 1107.35011号 ·doi:10.1007/s10208-05-0186-x
[14] Boulier F,Lazard D,Ollivier F,Petitot M(1995)有限生成微分理想根的表示。1995年符号和代数计算国际研讨会论文集。纽约ACM出版社,第158-166页·Zbl 0911.13011号
[15] Hubert E(1999)代数微分方程的基本成分。符号组件28(4-5):657-680·Zbl 0943.34002号 ·doi:10.1006/jsco.1999.0319
[16] Ibragimov NH(1994)《微分方程李群分析CRC手册》,第3卷:理论发展和计算方法的新趋势。博卡拉顿CRC出版社
[17] Hereman W(1996)《李对称分析符号软件评论》,第3卷。CRC出版社,博卡拉顿,第367–413页
[18] Topunov VL(1989)将线性偏微分方程组简化为被动形式。应用数学学报16:191–206·Zbl 0703.35005号 ·doi:10.1007/BF00046572
[19] Riquier C(1910)Les systèmes d’équations aux dés riveées partielles。巴黎Gauthier-Villars
[20] Janet M(1920)《河流粒子的系统方程》。数学杂志3:65–151
[21] Kolchin ER(1973)微分代数和代数群。纽约学术出版社·Zbl 0264.12102号
[22] Ritt JF(1950)微分代数,AMS学术讨论会出版物。美国数学学会,纽约
[23] 克拉克森PA,曼斯菲尔德EL(2001)对称分析中的开放问题。收录:Leslie JA,Robart T(eds)微分方程几何研究。当代数学系列,第285卷。AMS,普罗维登斯,RI,第195-205页·Zbl 1172.35306号
[24] Ames WF,Lohner RJ,Adams E(1981)u tt的群性质=[f(u)u x]x。国际非线性力学杂志16:439–447·Zbl 0503.35058号 ·doi:10.1016/0020-7462(81)90018-4
[25] Fushchych WI、Shtelen WM、Serov NI(1993)《数学物理非线性方程的对称性分析和精确解》(transl:English)。多德雷赫特·克鲁沃
[26] Lie S(1881)在最佳积分von einer Klass线性粒子微分方程中实现了更优的积分。数学基础六(H3):328–368
[27] Ibragimov NH,Torrisi M,Valenti A(1991)方程v tt=f(v,v x)v xx+g(x,v x。数学物理杂志32:2988–2995·Zbl 0737.35099号 ·doi:10.1063/1.529042
[28] Akhatov I,Gazizov R,Ibragimov NH(1991)《非局部对称:启发式方法》。J苏维埃数学55:1401–1450·Zbl 0760.35002号 ·doi:10.1007/BF01097533
[29] Torrisi M,Tracina R(1998)热传导模型的等效变换和对称性。国际非线性力学杂志33:473–487·Zbl 0911.35005号 ·doi:10.1016/S0020-7462(97)00028-0
[30] Zhdanov R,Lahno V(1990)非线性源导热方程的群分类。物理与数学杂志Gen 32:7405–7418·Zbl 0990.35009号 ·doi:10.1088/0305-4470/32/42/312
[31] Nikitin AG,Popovych RO(2001)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群分类。Ukr数学J 53:1053–1060·Zbl 0993.58020号 ·doi:10.1023/A:1013347626895
[32] Popovych RO,Ivanova NM(2004)非线性扩散-对流方程组分类的新结果。物理与数学杂志Gen 37:7547–7565·Zbl 1067.35006号 ·doi:10.1088/0305-4470/37/30/011
[33] Huang DJ,Ivanova NM(2007)一类变系数非线性电报方程的群分析与精确解。数学物理杂志48(7):1-23(文章编号073507)
[34] Wittkopf AD(2004)差分消除算法和实现。加拿大SFU数学系博士论文
[35] Wu WT(1984)机械定理的基本原理——初等几何证明。系统科学与数学科学杂志4:207–235
[36] Wu WT(2000)数学机械化。科学出版社,北京
[37] Wu WT(1989)《代数微分几何基础》。系统科学与数学科学杂志2:289–312·Zbl 0739.14001号
[38] Cox D、Little J、O'Shea D(1992)《理想、变种和算法:计算代数几何和交换代数导论》。纽约施普林格-弗拉格·Zbl 0756.13017号
[39] Chaolu T(1999)偏微分方程对称向量的Wu-d特征算法。数学科学学报(中文)19(3):326–332
[40] Chaolu T(2003)微分多项式系统约简的算法理论。高等数学(中国)32(2):208-220
[41] Chaolu T,Gao XS(2002)微分多项式系统的近d-char-set。数学科学学报(中文)45(6):1041–1050·Zbl 1033.68049号
[42] 高XS,王大科,廖Q,杨H(2006)方程求解与机器证明-用MMP解决问题(中文)。北京科学出版社(该软件包可从以下网址下载http://www.mmrc.iss.ac.cn/xgao/software.html )
[43] Clarkson PA,Mansfield EL(1994)对称约简非经典方法的算法。SIAM应用数学杂志54:1693-1719·Zbl 0823.58036号 ·doi:10.1137/S0036139993251846
[44] Collins GE(1967)次结果和简化多项式序列。美国临床医学杂志14:128–142·Zbl 0152.35403号 ·doi:10.1145/321371.321381
[45] Li ZM(1987)科林定理的新证明,MM-Res预印本。MMRC 1:33–37
[46] Baikov VA,Gazizov RA,Ibragimov NH(1988)非线性方程的近似群分析_{tt}-(f(u)u_x)_x+\epsilon\phi(u)u _t=0}\)。差异Uravn 24(7):1127
[47] Bluman GW,Chaolu T(2005),非线性电报方程的局部和非局部对称性。数学物理杂志46:1-9(文章编号023505)
[48] Bluman GW,Chaolu T(2005),非线性电报型方程的守恒定律。数学分析应用杂志310:459–476·Zbl 1077.35087号
[49] Bluman GW,Chaolu T(2005)《比较非线性电报方程的对称性和守恒定律》。数学物理杂志46:1–14(文章编号073513)
[50] Bluman GW,Chaolu T,Anco SC(2006)直接从已知守恒定律的对称作用中获得的新守恒定律。数学分析应用期刊322(1):233–250·Zbl 1129.35067号 ·doi:10.1016/j.jmaa.2005.08.092
[51] 塞登堡A(1956)微分代数的消去理论。加州大学公共数学(NS)3(2):31–38·Zbl 0072.26502号
[52] Rosenfeld A(1959)微分代数专业。泛美数学Soc 90:394–407·Zbl 0192.14001号 ·doi:10.1090/S0002-9947-1959-0107642-2
[53] Li ZM,Wang DM(1999)偏微分系统零分解中的相干、正则和简单系统。系统科学与数学科学杂志12(增刊):43–60·兹伯利1094.13545
此参考列表基于出版商或数字数学图书馆提供的信息。其项与zbMATH标识符进行启发式匹配,可能包含数据转换错误。在某些情况下,zbMATH Open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补充/增强。这试图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原始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而不要求完整或完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