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科教 >> 正文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太空视角瞰滇池——揭开“滇文化”面纱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20日 14:32:21  来源:云南网-春城晚报

  原标题: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太空视角瞰滇池——揭开“滇文化”面纱

 

作为水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云南除了拥有纵横奔腾的大江大河外,九大高原湖泊也在红土之上熠熠生辉。

九湖治,云南兴;九湖清,云南美!

近年来,云南省持续加大力度推进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狠抓保护治理,取得积极成效,散落在高原上的一颗颗明珠”,展现出动人魅力。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联合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特别策划太空视角瞰云南——9湖档案”,用“吉林一号卫星的眼界,带你走近云南九大高原湖泊。

这里有绝美的湖光景色,有浓郁的风土人情,快来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吧!

 

  滇池——高原明珠”重焕光彩

  滇池,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南,是中国第六大淡水湖、云南省最大淡水湖,有高原明珠”之称。

  滇池为新生代形成的地震断层陷落型湖泊,状如弓形,湖水在西南海口洩出,称螳螂川,为长江上游干流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

  ▲滇池开屏新闻资料图)

  自古以来,滇池深深影响着云南政治、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新石器时代,滇池地区的居民环湖而居,捕鱼为食,留下了研究内容最为丰富的贝丘遗址”。云南贝丘遗址”的贝类是田螺科螺蛳属,仅在云南省的湖泊内有分布。

  ▲晋宁古城村“贝丘遗址”开屏新闻资料图)

  两千多年前,以滇池为中心滋生了灿烂辉煌的青铜文化。古滇时期的青铜器,前期具有浓郁的云南地方民族风格和先进的铸造工艺,形成独树一帜的文化体系;汉朝时又与外来的中原文化相互融汇,在中国的青铜文化中占有独特而重要的一席之地。学界习惯上把战国至东汉时期在滇池地区出现的青铜文化称为“滇文化”。

  位于滇池畔的干沟尾湿地公园(图源:新华网 杨景浩 摄

  滇池航运历史悠久,元代白族诗人王升就曾在滇池赋》中写道千艘蚁聚于云津,万舶蜂屯于城垠,致川陆之百物,富昆明之众民”,描绘了当时昆明城东南云津码头的繁盛景象。明朝时,引滇池水作护城河,可以行船,航运发达。

  ▲滇池里的帆船开屏新闻资料图)

  清代文化奇人孙髯翁曾倾注心血写下盘龙江水利图说》,提出治水方案,并以180字的大观楼长联,写绝了滇池的无限风光,概括了云南的数千年往事”。

  ▲昆明大观楼开屏新闻资料图)

  曾经,这颗高原明珠”一度沦为中国污染最严重的内陆淡水湖泊之一,水质曾达到劣V(V)类。为了治疗这块伤疤”,国家把滇池列为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推动滇池生态环境和水污染治理。

  ▲滇池绿道开屏新闻资料图)

  多年来,云南省把滇池治理当作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发起了高原湖泊的救亡战役。通过推进环湖截污和交通建设、外流域引水及节水、入湖河道整治、农业农村面源治理、生态修复与建设、生态清淤六大工程”建设,促进了滇池治理向好发展。十三五”时期,滇池全湖水质从劣第30页年来的最好水质。

  ▲南滇池湿地公园开屏新闻资料图)

  如今,滇池也有了新的目标——到2025年,滇池草海和外海水质稳定达到Ⅳ类及以上。

  ▲滇池海埂大坝上人鸥同乐开屏新闻资料图)

  随着保护治理措施进一步推进,滇池水质不断改善,一个生态之湖、景观之湖、人文之湖正向我们走来!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综合自云南日报、昆明日报、美丽云南》微视频等

  责任编辑 猫恩泊

  责任校对 易科彦

  主编 何晓宇

  终审 编委 陈洁

责任编辑:邓蕊丹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中证函10658000(5元/\20803])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公司(10658000)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国际比较项目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美元®yunnan.cn 2003年8月起保留所有权利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