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资料区 >> 正文
统战人物】普洱江城:一生奉献爱心 大爱撒满人间——记和萍酒店总经理邱声和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07日 10:23:00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说到邱声和,江城人民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创办的和萍酒店在江城当地可是响当当”的,可最让人记住的不是他

  邱声和,男,1954年4月出生,四川人,初中文化。现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和萍酒店总经理。曾经,他为了生活抬过石头、挑过沙灰、开过拖拉机、做过木工活、从事过饲料加工。1989年,他和江城大寨箐的一名姑娘喜接连理,并有了一双儿女。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妻子的帮助和支持下,他们的小餐馆开业了。秉承着诚实守信、重义轻利的理念,经过夫妻的共同努力,原来的小餐馆变成了今天在江城县内鹤鹤有名的和萍酒店;原来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也变成了两鬓斑白的老人;原来嗷嗷待哺的孩子变成了踏实肯干、朝气蓬勃的青年。时过境迁,他常告诫自己的孩子,我们都是农民的儿子,诚实、肯干、懂得感恩是我们不能丢的命根子。

  多年来,他先后被推选为县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工商联会员、商会副主席等,他助人为乐的事迹多次被县内外媒体争相报道, 2008年被县残联评为致富不忘扶弱助残,情系万家积德行善”的典型代表,2013年,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先后被评为省、市、县级道德模范。在他的家中挂满了感恩的人们送来的各种锦旗和牌匾。一个普普通通的商人,为什么被赋予这么多的荣誉和光环呢?就因为他的大爱情怀。如今年过半百的他,仍然衣着朴素、省吃俭用、勤俭持家,仍一如既往地做着一项伟大的事业——慈善。

  多年来,邱声和一直很关注农村贫困人群的生活状况、精神需求,以政协委员的身份经常深入农村了解百姓的所需所想所求,把农村群众最关注、最迫切的需求形成提案及时反映给党委、政府,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作用。2009年,当他知道整董镇整董村规划建设新农村,但部分村民因资金困难不能顺利开工时,他就联合多位政协委员为村民捐钱捐物。仅这一次,邱声和自己就为整董镇整董村捐赠水泥10吨,带动其他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为整董镇整董村捐资13万元。他不仅把自己的爱心献给了农村群众,更把政协委员的职责书写得可圈可点。

  段建东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跟随爸爸和奶奶生活,在父亲去世,奶奶患病无力抚养他的情况下,一户家庭贫困的亲戚收养了段建东。由于家庭贫困,读书成了段建东一家的困难。邱声和得知段建东的实际情况后,从2009年开始就对他进行了跟踪助学帮困,并许诺只要你能读,我就敢一直供”。段建东读书一直很努力,最终考起了昆明医学院,当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邱声和第一个赶到段建东家里,手里拿着两个红包,说道:一个红包装的是祝贺你的喜钱;一个红包装的是你的学费和生活费”。段建东手捧红包,眼含热泪,看着眼前双鬓斑白的邱声和,久久说不出话来。

  段建东只是众多受过邱声和帮助的学生中的一个缩影,从1996年以来,邱声和每年都要资助3至5名农村贫困学生完成从小学到初中毕业的学费。 2008年至今,他还自愿承担了8名孤儿从小学到大学的所有学费。他对贫困学生及困难家庭的资助就在他建盖和萍酒店,债台高筑时,也从未间断过。照他的话说30多人,资助金额近40万元。受他资助过的孩子都亲切地叫他爸爸或者干爹。

  张忠平就是叫邱声和干爹的人之一。张忠平父母早亡,一直由年老的爷爷抚养,邱声和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找到了张忠平的爷爷,向老人表示有意愿抚养这个孩子。可张忠平的爷爷怕自己的亲孙子成了别人的儿子,死活不愿意。最后邱声和说:你的孙子长大了还是你的孙子,我只不过想为他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让他接受更好的教育,让他成长成才,以后更好地赡养您啊”,经过邱声和多次的做思想工作,老人终于答应邱声和把自己的孙子带到县城读书。

  邱声和不仅以金钱的方式资助别人,更以父爱的情怀温暖别人的心。回到县城之后的张忠平始终少言寡语,与周围的孩子格格不入,邱声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次,邱声和去接放学张忠平回家,没想到却看见张忠平在校门外躲着抽烟,邱声和走了上去,搂住正在抽烟的张忠平,简单说了一声走吧,回家了”。到了晚上,邱声和敲开了张忠平的房门,父子俩推心置腹、促膝长谈了整整一夜。从那晚之后张忠平就开始管邱声和叫干爹了,性格也逐渐开朗起来。

  张忠平学习成绩一直不好,邱声和觉得让孩子掌握一门手艺比什么都强,就决定出资让张忠平学开挖机。年轻人总是有灵性,一学就会,很快就掌握了技术,并很快找到了工作。家人就建议邱声和,娃娃有工作了就没有必要再资助了,邱声和毅然否定,并说:虽然他有了工作,可以养活自己,但是他爷爷呢?还不是这个娃娃得为他养老送终,其实他们生活比我们拮据,依我看只要他没有到18岁,“

  在很多失业人员当中提起邱声和这个名字,大家都很熟悉,因为在他们当中有很多人都受过邱声和的帮助。

  邱声和看到很多下岗失业人员到他酒店里打工的时候,并没因为当下劳动力难找而一心留住他们,总对他们说:打工不是长久之计,一旦你们有机会,还是去外面谋一份更好的工作比较好。”

  针对家里有土地的失业人员,邱声和自掏腰包从县农科局和林业局聘请专业老师,为他们开办石斛种植培训班和咖啡种植培训班,并为没有启动资金的失业人员提供启动资金和实用物资。邱声和出资开办的培训班一开始没有几个人来参加,到现在已经人满为患并且形成了一种不成文的培训机制。现在,他的培训班仍然在继续,以前的失业人员,现在有的变成了老师,有的已经成为了致富带头人。每当邱声和看到有人出师”,他总是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今后如果你们有能力了,一定不要忘记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这就是邱声和,一个其貌不扬、憨态可掬的普通商人,他的所想所言,所作所为,就像一首首动人的歌,无不让人心旌摇荡,直至深深震撼!他总是说:我是一个商人,但我首先是一个农民儿子,诚实、肯干、懂得感恩是我们不能丢的命根子”。多么朴实无华的一句话,却蕴含了人世间最珍贵,最美好的品质!(供稿:江城县委统战部)

责任编辑:陈世金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中证函10658000(5元/\20803])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公司(10658000)
关注云南网微信
中国信息网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0007612
云南网简介|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国际比较项目08000875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B2-20090008号®yunnan.cn 2003年8月起保留所有权利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