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聚焦云南>> 云南沧源县翁丁村:用好红白理事会 传承民族好习俗
【字号:
【打印】

云南沧源县翁丁村:用好红白理事会 传承民族好习俗

2024-05-24来源:精神文明报
    2023年6月,云南省民政厅印发了关于开展生态葬式葬法试点工作的通知》,将临沧市沧源县、西双版纳州勐海县作为全省推行少数民族节地生态葬试点,推动生态集中安葬与绿色殡葬、人文殡葬、惠民殡葬相结合,实现安葬方式从资源消耗向绿色生态可持续转型,使节地生态丧葬习俗成为主流。
    世代居住生活在沧源佤族自治县的佤、傣、拉祜等民族的传统丧葬习俗是公认朴素、生态、绿色的节地生态葬式葬法之一,无论实行遗体深埋还是民间火化后均不留坟头、不立碑、不祭扫,逝者对墓地没有占有权,同一块墓地重复循环使用,成为推动殡葬行业绿色发展的典型示范。
    翁丁村是一个距今有400多年建寨历史的佤族村寨,面积15.88平方千米,全村辖3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306户1308人。翁丁村把推行节地生态葬与倡导移风易俗、厚养薄葬、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相结合,把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作为提升乡风文明、推进移风易俗的重要抓手,将简办红白喜事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
    在推进移风易俗的过程中,在红白理事会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下,翁丁村的佤族传统丧葬习俗得到很好的传承,更为推行节地生态安葬试点工作奠定了基础。翁丁村充分发挥老村干部、德高望重的老人、党员和乡贤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健全以村党支部为引导,能人带动、群众参与和程序规范、管理有序、共建共享的红白理事会、老年人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村里党员、理事会成员带头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新风尚,形成村民办事不攀比、铺张浪费和我制定、我承诺、我遵守”的良好氛围。
    我们佤族在办丧事时,家中不设灵堂,子女不披麻戴孝,不烧香磕头,只有司仪老人帮忙迎接来吊唁的人。”翁丁村支书肖文军介绍说,翁丁村白事待客既经济又简单,办事时间一般一至两天,通过摆长宴一菜一饭一汤一坨肉”,方便寨子内外亲戚交流,有时办事人家场地小,本寨人拿着小盆或碗打包回去吃,整个白事宴席简朴又不失庄重,既让人情交往味道”不减,又使人情负担得以减负。现如今,随着部分村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办事从之前的长宴改为8人桌宴,“一菜一饭一汤一坨肉”改为“三菜”(即,一个凉拌菜,一个荤菜,一个汤)一饭,没有大操大办、讲排场、摆阔气、搞攀比、铺张浪费现象,白事花费在8000元至1.5万元不等。
    红白事家家户户都会有,要根据自己能力办事,即使生活条件好,有更大的经济能力,也不能浪费。”红白理事会理事长杨岩块介绍,我们理事会虽然只有5个人,年龄最大72岁,最小40岁,覆盖3个自然村,当村民家有事我们都会到达现场,大力宣传办理红白事从简的好处,引导村民不要大操大办、攀比,村民都比较赞同和接受。”
    此外,翁丁村积极开展新时代十星级文明户”和致富带头人”、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用文明新风软实力”打造乡村振兴硬环境”;用好用活合作社积分管理,将积分管理与党建引领、文化旅游相结合,以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文明创建、行为规范等为着力点,突出治理脏乱差、反对封建迷信等内容,将积分制的主要内容、评分标准、考核结果交由村民来商定,充分调动广大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引导村民改变陋习、树立文明新风。2023年,翁丁村调解群众婚丧嫁娶等矛盾5起,帮助群众做好事、解难事10件。
    今年,我们印发沧源佤族自治县推行少数民族节地生态葬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启动推行少数民族节地生态葬试点工作,希望能有效保护和发扬少数民族节地生态传统优良丧葬习俗,引导大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减轻群众负担,推进殡葬移风易俗,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沧源县民政局负责人银韫喆如是说。赵淑芳 李新翠 尹美秀)
公告公示 更多>>
州市播报 更多>>
文明评论 更多>>
版权所有(c)2021保留所有权利。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 省文明办 主办云南文明网运营中心 承办 京国际比较项目1003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