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公教师网 > 中国教师招聘考试>教师面试技巧>说课>

高中语文教师招聘面试诗两首》说课稿

来源:教师招聘网  时间:2015-12-30 09:07:39

  • 1
  • 24年教师招聘考试课程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备战教师招聘面试为考生整理了高中语文面试说课稿诗两首》,希望大家认真备考!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现代《诗两首》:《雨巷》和《再别康桥》。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本课学习共需2课时,今天我着重说明第1课时,也就是《雨巷》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雨巷》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诗两首》中的第一篇,本单元选编的是四首中国现当代诗歌,要求学生能在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的情况下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把握其中丰富的意象,领悟诗歌独特的意境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二)说重点难点

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资源创设情境,并通过诵读分析诗歌的意象,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意象的品读是学习诗歌的关键,所以我把品读诗歌的意象作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学情

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多篇现当代诗歌,对诗歌的诵读技巧并不陌生,所以学习起来不是很吃力。高一的新生正处在学习角色的转变期,从初中的学习内容转变到高中的学习内容上,对许多课文艺术手法和艺术技巧总是处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状态中,这就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和点拨,才能使学生们找到自己心中的答案,学会正确分析鉴赏的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

雨巷》是现代派大师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本单元以雨巷》为例子给学生展示了象征主义诗歌的特点,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基于此,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品读诗之韵律,品味诗之意象,领悟诗之意境,体悟诗之真情。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人论事,体悟作者情怀,引发共鸣,逐渐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四、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高中语文新课改明确提出新的教学理念: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雨巷》是一首新诗。因而在教学中,我采取以下教法:

1情景导入法:情景的创设一直以来都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倡的一种手段,它能拉近读者与文本的时空的距离,也为教学的开展,尤其是诗歌的教学,做了感情上的铺垫。

2导读与诵读法:诵读是诗歌教学的一个有效的方法,既可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诗歌的情感又可以让学生充分欣赏诗歌的音乐美,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当然必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教师必须在导”字上下功夫,学生在对诗歌的理解上教师要多加点拨和引导。

三。拓展与迁移法: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通过拓展与迁移,指点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动手得到更深刻的审美体验,强化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来自中公教师网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编辑:qgjsks_zyp)

1 2 4
全部

搜索搜索

备考资料免费领

互动交流

  • 微博二维码

    微信:中公教师考试

    中公教师官方微信

  • 教师资格微信二维码

    微信:中公教师资格考试

    共享信息全面备考

  • 教师招聘微信二维码

    中公教师题库

    随时随在线做题

  • 题库二维码

    视频号:中公教师考试+

    碎片时间也能学习

页面介绍

本栏目为您提供高中语文教师招聘面试诗两首》说课稿_中公教师网 ,更多高中语文教师招聘面试诗两首》说课稿_中公教师网相关内容,请关注中公教师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