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的旷达之旅-忻州在线 忻州新闻 忻州日报网 忻州新闻网
分享到:
 
 
当前位置:首页>>忻印象频道>>忻印象>>正文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的旷达之旅
2024年05月27日 09时33分  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


古有著手成春”的说法,作为旅行达人,大诗人苏轼仿佛有著足成春”的魔法。凡他踏足之处,总有文学的芬芳荡漾:眉州、汴梁、凤翔、黄州、颍州、杭州……一个个地名,在苏轼身后,化成了一座座流芳千古的人文地标。

后世文人来到这些地方,往往不免感叹苏轼题诗在上头”。到了美丽的西子湖畔,自然会想起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到了荔枝累累的惠州,自然会想起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到了奇峰迭起的壮美匡庐,自然会想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这位宝藏诗人”的文化魅力,也像庐山风景一样博大精深,引人入胜。虽然人生之路颇多坎坷,但其以旷达的人生态度,为后世之人如何面对人生低谷树立了典范。

眉山:一门父子三词客

四川眉山是苏轼出生地,今有三苏祠,是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的故居。据说为培养苏轼兄弟,苏洵颇费了一番苦心。他并没有逼迫孩子读书,而是在他们玩得高兴时,故意躲在旁边偷偷看书。当两个孩子跑来问他在干什么时,他便把书藏起来,脸上还做出不愿意让他们知道的表情。苏轼和苏辙很好奇,于是就趁苏洵不在家的时候,悄悄从书房里把书偷”出来,津津有味地读个不停,从此他们养成了热爱阅读的习惯。后来苏洵又告诉两个孩子士生于世,治气养心,无恶于身”,培养他们树立高远志向,指导他们写文章,引导他们读《春秋》《论语》等书。

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苏洵带着20岁的苏轼、18岁的苏辙一起从四川出发,进京应试。当时主考官是诗人欧阳修,副考官是诗人梅尧臣。他们对苏家父子的诗文非常喜欢,尤其对苏轼最为赞赏,欧阳修称赞苏轼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从此,苏轼走出眉山,逐渐扬名天下。

到了元代,苏轼在眉山的故居改宅为祠,那里三分水,二分竹”,一直有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的美誉。

太白山:应似飞鸿踏雪泥

苏轼从政之初,在陕西太白山下任凤翔判官。弟弟苏辙写诗为他送行,苏轼回赠一首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前四句诗,后来被概括成了雪泥鸿爪”一词。

太白山是秦岭山脉主峰,而秦岭是我国南北方分界线,也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古人认为太白山是一座神山,还给太白山的山神封了封号,唐朝时叫神应公”,宋朝改封为惠民侯”。苏轼到此任职时,遇到一场大旱灾,他动员太守一起到太白山上举行祈雨仪式,还亲自写了一篇凤翔太白山祈雨祝文》。也是凑巧,他们举行完仪式在回城的路上,天上忽然翻滚起黑云,苏轼高兴地作了一首真兴寺阁祷雨》,当夜果真下起一场蒙蒙细雨,略微缓解了一点旱象,但是还不足以解除整个旱灾。

苏轼很纳闷,问了百姓才知道,山神的级别”从唐朝的公”降为了宋朝的侯”,于是他就给朝廷起草了一封乞封太白山神状》。恰在此时,天上开始突降大雨,而且连降三天。苏轼高兴地把府衙的一个亭子命名为喜雨亭”,还专门写了篇喜雨亭记》。后来,朝廷依照苏轼的请求,又给山神恢复了“级别”。这个“祈雨得雨”的故事当然只是个美丽传说,但也反映了人们对苏轼的喜爱。陕西凤翔东湖至今仍有喜雨亭,亭中立有一碑,上刻苏轼撰写的《喜雨亭记》。

超然台:无所往而不乐

超然台在山东密州,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农历八月,时任密州太守的苏轼带领当地人,在一处北魏废弃土台基础上修葺而成。其在超然台记》中写道: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熙宁九年(1076年)的中秋节,苏轼是在密州度过的。那个夜晚,他在超然台上通宵畅饮,直至天明,随后乘兴写下流传千古的水调歌头》,抒发对弟弟苏辙的深情思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南宋学者胡仔曾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苏轼在密州只生活了两年时间,又动身前往徐州赴任。他身后的超然台饱经风雨,几经兴废,于2009年底得以重建。

黄州:自笑平生为口忙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到黄州当一个小小的团练副使,生活境况变得非常艰苦,好在上司徐君猷太守很欣赏他的才华。苏轼在给徐写的词中说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可见其境遇的凄苦。然而,苏轼在逆境中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他在黄州期间写下不少经典之作,最著名的就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另外还有著名的前后《赤壁赋》。

后来,徐太守接到调令,前往湖南上任。每岁之春,与眉阳子瞻游于安国寺,饮酒于竹间亭,撷亭下之茶,烹而饮之。公既去郡,寺僧继连请名……”安国寺的僧人为表达对太守的追慕,请苏东坡为他们经常相聚的小亭取个名字,苏轼便题写了遗爱”二字,后来又写了一篇《遗爱亭记》。

苏轼自称“老饕”,在《初到黄州》一诗中说自笑平生为口忙”。确实,他除了诗文独步天下,同时也是知名美食家,有不少美食的发明都与他有关,其中最著名的恐怕便是东坡肉,后来又被演变成东坡肘子。在黄州,苏轼写了一篇猪肉颂》,详细介绍了猪肉的做法——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即少水多料,小火慢炖。

儋州:兹游奇绝冠平生

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农历四月,已经年过花甲的苏东坡被贬为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他回望家山,悲凉写道: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尽管瘴疠横生,虫兽横行,苏轼还是很快就适应了环境,他注尚书》,制松墨,做姜羹,吃生蚝……称兹游奇绝冠平生”。另外,他还教当地农人凿井开泉和垦荒耕种,并在载酒堂开始了一番卓有成效的文化苦旅。

在儋州,他自建了桄榔庵作为住所,又得乡人帮助,建起了一座载酒堂。堂名出自西汉扬雄载酒问字的典故。苏东坡在这里除了携酒会饮于堂”,还设帐授学,敷扬文教,创造了琼之有士始于儋”的人文奇迹。载酒堂”后来被改建为东坡书院,历经多次重建和修缮,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载酒堂悬挂的匾额是清人所书,堂中塑有东坡讲学的彩色雕塑,左右有好友黎子云和儿子苏过听学,耳畔仿佛还能听到东坡先生的吟咏之声……

1101年,苏轼遇赦北返,途中不禁感叹: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数月后他病逝于常州,享年64岁。经过近千年历史,苏轼留下的人文地标,依然熠熠生辉……(袁 晶 马 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型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