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洋县绿色动能筑起“金山银山”

2024-05-21 17:27:59 来源:西北在线

夏日的洋县傥水河畔,绿树红花迎风摇曳,一群朱鹮和野生白鹭时而在空中盘旋,时而在水中觅食。

在紧邻河岸的纸坊街道草坝村,村前是中科院洋县黑米朱鹮栖息案例试验基地,村后是万亩黄金梨园。全村步步是景,处处含韵:秀美青山、如画田园、别致村舍,将这里装扮成网红打卡点,每逢节假日,游客纷至沓来。

在洋县,像草坝村一样的生态旅游点还有很多,戚氏的农耕体验、马畅的荷塘美景、龙亭的稻蛙养殖等深受游客青睐,成为城里人乡村游的打卡地。

洋县风光如此美丽,得益于多年保护朱鹮取得的成效。1981年,朱鹮在洋县被发现,40多年来,历经‘发现’‘抢救’‘繁衍’‘壮大’,目前朱鹮种群数量已经突破1万只,受危等级由‘极危’降为‘濒危’,栖息地由最初发现时的八里关姚家沟逐步向东亚历史分布地恢复,朱鹮从“发现”到“保护”,从“繁衍”到“复兴”,创造了从孤羽七只到万鸟竞翔的生态奇迹,谱写了陕西生态文明史上拯救濒危物种的盛世华章,也更加彰显了该县生态文明治理成效。

近年来,洋县牢固树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守牢生态底线,强化“河长”“林长”责任机制,绿色底子更加殷实,逐渐积累起来的绿色动能筑起了金山银山”。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8.6%,“5+1”治水建设幸福河湖三年行动成效显著。汉江出境水质稳定达到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县域各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我17岁就跟父亲在汉江河上摆渡,过去,偷采砂石、乱捕乱扔乱倒等行为让江水变色了。自前几年县上搞起了环境保护后,这些现象不见了,河水清了,也能看到鱼了,朱鹮有时还飞到船上。”龙亭镇闫家岭渡口32岁的船夫王瑞说。

生态资源是洋县的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然成为洋县人民的共识。该县依托生态资源和养生资源,发挥旅游+”优势,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完善生态保护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不断提高森林资源和水资源科学利用水平,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统一,坐收生态绿”利,助力乡村振兴走出新路。   

5月1日,在华阳超哥农家乐,老板闫超和爱人正在厨房忙碌地给客人做菜。“我们2009年在生态旅游带动下,经营了农家乐。”这里的好山好水吸引来很多游客,古镇内就有10多家农家乐,旅游农宿、农耕体验、腊肉、蜂蜜等特产销售,村民一天天富了起来。”闫超高兴地说。

我带着一家人,慕名从贵州前来游玩。这儿空气特别清新,简直就是天然氧吧,风景美丽,真是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心情舒畅,身心放松。”在华阳自然居农家乐休闲旅游的贵州游客刘先生说。

近年来,该县紧扣绿色循环、生态宜居”战略定位,以打造国家优质有机生态产品供给基地”为抓手,以打造全域旅游为目标,全县旅游景点达34个,高效推进华阳景区5A级创建步伐,以良好生态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去年,接待游客108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亿元。

5月13日,在洋县康原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包装车间,10余名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按照订单装货验货。负责人王亮告诉笔者:今年我们的货源充足,近10天就要向如皋发30多万元的黑米、粉条等有机产品。”

该县立足保护朱鹮形成的生态优势,把发展有机产业作为群众增收的重要载体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根基,擦亮朱鹮”名片,做好有机”文章,积极探索在致富路上越走越稳,用勤劳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的实践路径,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家园。注册“朱鹮牌”商标6大类50多种,“朱鹮之原”集体商标2件,产品商标21件,全县有机产品实现了名优产品称号全覆盖,成为全国第二个加入亚洲国际有机联盟的地方政府。至2023年,累计认证有机产品15大类111种17.68万亩,培育“链主”企业23家,发展有机产品生产企业41户。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1%、7.9%。

如今,一个蓝天、碧水、绿色、清静”的生活环境,如美丽画卷在洋县这片充满希望的大地上舒展开来。

(张恤民)

责任编辑:赵颖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