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将地方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来源:新华日报
2024-05-24 16:04

原标题:将地方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地方文化代表着一个地区的精神和灵魂,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民族智慧。我国的地方文化丰富多彩、别具特色,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强大的资源和支撑。目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发展面临教育模式较单一、时效性较低、缺乏地方文化特色等一系列问题。而将地方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一方面,有利于丰富思政教育内容,提高思政教育质量;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阐发地方文化的时代价值与深厚底蕴,进而有效弘扬和传承地方文化。因此,需要加快地方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步伐,推动地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互促互进、同向同行。

完善课程设置 充分体现地方文化特色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的思政课程设置往往存在课程普适性较高、内容大同小异等问题。究其原因,现有思政课程内容偏于宏观和抽象,缺少地方文化元素的融入,对地方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不足,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让学生对思政课教育产生排斥心理。为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完善高校思政课课程设置,深入结合地方文化特色。首先,要增设相关课程。可在原有课程体系中新增地方文化相关课程,包括地方文化导论、地方文化专题、相关名人事迹等,提高学生对地方文化历史的了解,让学生深入体会和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同时,高校可设立地方文化相关的选修课,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并纳入学生学分系统,以改革传统教育模式,丰富高校思政课内容,更好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要加大教学力度。思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地方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通过讲述地方文化的典型案例和人物事迹等,让学生在无形中接受地方文化的熏陶。再次,可编撰相关教材。在进行思政课教材编写时,要充分挖掘地方文化的内涵,将其融入到思政课教材中,以贯穿高校思政教育的始终,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创新教学手段 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手段是教师开展教学和进行教育所采取的一系列方法与措施,在推动地方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教师采取多元化、科学性的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还能够将地方文化的传承与思政教育充分结合,提高教育的实效性。首先,可引入案例分析教学法。传统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大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存在满堂灌”现象。因此,教师可采用案例分析法,生动形象地给学生讲述贴近生活实际的地方文化案例,帮助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体会地方文化的精神和内涵,从而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增强教育的有效性。其次,可采用实地考察教学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参观和考察地方文化遗址、名人故居、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如周恩来故居、徐悲鸿故居、张謇纪念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地方文化的特色与魅力,引导学生从实践中了解地方文化,激发学生对于继承和弘扬地方特色文化的热情。此外,教师还可以采取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性和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互相沟通交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提高地方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吸引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开展实践活动 推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实践活动是地方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关键环节,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把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有效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加强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和感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一方面,积极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例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宣传、保护和传承的志愿工作,投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与保护、地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等,助力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从而锻炼和提高其实践能力,实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另一方面,组织学生进行地方文化调查研究。让学生深入到地方文化中去,充分了解地方文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前景。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研究和探讨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此外,可举办地方文化相关创意比赛。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创意和想象力,以地方文化为题材进行创作,包括摄影、绘画、歌曲、文学作品等,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可开展与地方文化相关的知识竞赛、主题演讲等活动。推动地方文化渗透到思政教育和校园建设的方方面面,加深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

利用现代技术 有效展示地方文化内涵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如何开展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思政教育体现地方特色,成为当前思政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难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包括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思政教育与地方文化相融合,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推动资源共享,进而提高思政教育质效。首先,要构建网络教育资源平台。平台可包含地方文化的历史民俗、传统节日、精神观念以及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素材,以推动思政教育与地方文化资源有机结合的深度与广度。网络教育平台具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且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这些资源。这提高了学生地方文化学习的便利性,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其次,可建立智能推荐系统。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特点等,有针对性地在网络教育平台上为学生推荐因人而异的学习方案,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再次,可增强网络平台的互动功能。借助网络平台的互动功能,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线进行提问、答疑、交流、讨论等,这不仅可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流沟通,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为学生答疑解惑,实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帮助和指导。

综上所述,地方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在课程设置中加入地方文化元素,改革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开展相关实践活动,推动课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以上方法,有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推动地方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在新时代高校教育改革中,我们需要加快探索地方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助力培养一代又一代具有文化自信和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

韩勤,作者单位: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本文系2020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融入张謇爱国主义精神之研究” 〈2020SJB1237)

责任编辑:张苇柠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版权所有©2008-2024 www.workercn.cn。保留所有权利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