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密云水库建成60年后-中国文明网
记者手记:密云水库建成60年后
发表时间:2023-12-13来源:中国文明网
字体:
打印:

  今年暑假,北京市密云二小的学生来到密云水库文化展览展示中心,担任这里的志愿服务讲解员。

  密云水库文化展览展示中心以密云水库建设发展为主线,通过老照片、场景还原、多媒体互动、声光电配合等多种手段,讲述密云水库的前世今生。

  小讲解员通过观摩学习、撰写讲解稿和一个学期的磨合,已将家乡的这段历史熟稔于心。他们带领参观者穿过60年的时空,走进密云儿女的悠悠岁月。

图片

密云二小学生宋依泽为观众讲解潮白河往事。贾园园 摄

暑期,众多学生、家长前来观展。贾园园 摄

  潮白河是海河水系五大河之一,贯穿北京市。潮、白两河在密云十里堡河槽村汇合后始称潮白河。曾经,潮白河水患频发,两岸人民饱受洪涝之苦。为解决潮白河水患并破京津“水荒”困局,1958年6月,国务院作出了着手修建密云水库的决定,京津冀20多万人参与建设,清华大学水利系和机电系的应届毕业生参与设计工作。1960年9月1日,密云水库基本竣工,实现了一年拦洪、两年建成”的水利史奇迹。

密云水库库区沙盘。王钰 摄

观众在密云水库文化展览展示中心参与多媒体互动。王钰 摄

  60年后的今天,仲夏午后的密云水库湖面辽阔、浮光跃金、碧空如洗,当地司机师傅带着采访组一行沿着水库区南线穿行,山路蜿蜒,光影变幻,清风徐来,丝毫没有暑热之感。几只白鹭独自在河道里闲庭信步,野鸭三两成群逆流而上,身边不时闪过骑行的队伍,岔路口的路牌提醒机动车车主骑行优先”。行至观景区,师傅减慢车速,指向远处的湖面,那湖面之下,是他的出生地。

俯瞰密云水库。北京市密云区委宣传部供图)

  从水库修建开始,到20世纪末基本结束,密云水库移民三次,累计移民16010户,69346人。在密云区溪翁庄镇尖岩村的乡情村史馆里,陈列着村民从老家”带走的老物件,油灯、碾盘、木锯……草木情深,故土难离。

  尖岩村第一书记王淑平介绍,如今的尖岩村靠水吃水,把发展定位在生态民俗游。特色民宿逢周末一房难求,开湖时节,水库鱼引得游客挤满了路边饭馆,离乡的年轻人陆续返乡创业,绿水青山实实在在地变成金山银山。

尖岩村路边的树上结满待熟的果实。王钰 摄

  密云因水而立,因水而美,因水而富。擦亮这张生态名片是密云人的共识。今年8月,密云区正式发布水库儿女”志愿服务品牌,整合多支志愿服务团队力量,全力服务保水富民。密云水库文化展览展示中心和密云多所小学达成合作协议,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介绍家乡。站在展示中心的潮白河投影画面中,滚滚河水奔腾不息,激荡在岁月长河中的移民故事承载着美丽的乡愁,将被一代一代的水库儿女讲述。采访报道组 王钰)

责任编辑:王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