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两会声音|关于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的那些热点建议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成为高频词,引起广泛热议:新质生产力”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被提及;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开展人的职业生涯

与此同时,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网络安全的保障,网络安全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保障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基石。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遵循。

以下是今年两会关于网络安全与人工智能的部分热点建议。

维护网络安全强化网络空间治理

中国人关于进一步保障维护网络安全的建议》。王麒建议,通过企业和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等教育培训机构,加强开展网络安全相关教育与培训;进一步完善构建网络安全制度体系;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管理。

全国人大代表、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苗伟的一项议案聚焦网络犯罪频发问题。苗伟建议,完善我国网络犯罪防治的法律体系,从预防、控制到矫正,全方位保障网络安全,为公众和企业创造更安全、清朗的网络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大庆市公安局网络警察分局副局长贾晓亮提交了一份关于建立国家统一网络身份认证平台的建议》。贾晓亮建议,在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由公安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网络身份认证平台,制定统一的技术参数和执行标准,开放认证接口。所有涉及用户注册登录的互联网平台接入认证系统,统一向社会提供网络身份核验服务,对所有互联网用户在网络账号注册、使用环节的实名认证和授权验证进行管理。

人工智能发展,安全为基

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周鸿祎带来了三件提案。在中国开放人工智能的通用大模型基础战;另一方面是差异化、特色化的大模型应用战。在“与人工智能”能力的企业 解决通用大模型安全问题的提案》中,周鸿祎阐述了解决通用大模型安全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关于全面建设安全云、推广数字安全云化服务的提案》中,周鸿祎建议,建设国家级、行业级、城市级 “安全云”作为“数字安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提交了《信息进步》人工智能+安全”护航中国式现代化的提案》。齐向东建议,要大力探索“人工智能+安全”创新应用,抢占国家安全的人工智能战略制高。从供给侧看,开展联合创新,围绕攻防实战和应用场景实现“人工智能+安全”尖端技术研发突破。从需求侧看,强化政策牵引,推动“人工智能+安全”技术创新产品在各行业落地应用。从人才侧看,壮大“人工智能+安全”领域的实战型、复合型人才队伍。

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AI+”行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提案》中认为,当前人工智能大模型取得实质性突破、加速迈入规模应用的新阶段,推动人工智能从助力千行百业提质增效的辅助手段,升级为支撑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和核心能力,加快从“+AI”“AI+”变换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移动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楼向平围绕人工智能建言献策。楼向平认为,首先,应积极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立法进程;同时,明确生成式人工智能“中国”、“中国人”、“中国人”、“中国人”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智能”两大方向,向大会提交了四份建议。在中国,中国,中国智能相关专业的建设,加大对高校人工智能学科建设的投入,加强与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扩大教学力量,拓展更多专业,提供实习实践机会,培养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综合型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带来了一份和人工智能有关的建议。他建议制定国家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系统性加快推动我国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要加快推广大模型赋能全学段,以全新机制加快探索我国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通用人工智能时代人才能力素质模型和培养方案,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议设立软课题进行通用人工智能相关的伦理人文研究。

全国政协委员、金杜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毅带来了一份关于进一步完善人工智能算法治理体系的提案,呼吁尽快推进人工智能法出台,通过统一原则性立法,提炼规范人工智能算法的共性规则,构建人工智能算法治理体系。另一方面,基于不同技术类型、应用领域人工智能的风险差异,还可考虑通过针对性法规予以规制。

 语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随着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演进,在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过程中,安全与发展将是永恒的主题。通过不断完善网络安全制度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