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聚焦 数据新闻 资讯 数字政协 数字经济 数字新基建 榜单排行

首页>数据>数字经济

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哲学?

2024年06月05日 09:46  |  作者:程淮  |  来源: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程淮 北京市西城区第十三届政协委员、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明协会学前创新教育分会会长

无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还是新技术带来的新变革,都对人的成长和人才培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教育人必须与时俱进。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拿旧地图的确已经不能指引孩子们今天的发展。

——编者

前几日GPT-4型刚刚上市,它是美国开放人工智能公司发布的完全免费的全能大模型。它会听、会看、会说,不仅能秒回人类的问题,还善解人意,能够瞬间理解人的感情表达的同时,还会主动与人沟通、调节情绪。它几乎是一个能够帮人类解决任何真实问题的“自然人”。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对现代教育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常说,儿童是我们的未来。然而,如果我们仍然像培养我们自己那样教育下一代,必然如变化了的地理环境下,孩子们仍拿着一张旧地图。那么我们该如何做?为回答好这一问题,首先我们需深入思考这样几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我是谁?”需要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人工智能迫使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和定义: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区别于人工智能的最大特质究竟是什么?是人类拥有追求幸福的本能和强大的创新实践能力。人工智能尽管可以模拟人类的某些情感反应和决策过程,但在目前还没有真正的自我意识、自由意志和深刻的情感体验与触及心灵的交互能力。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培养儿童区别于人工智能、具有人类特质的能够创造幸福生活、建设美好世界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价值观。

我从哪里来?”需要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实际上是人作为一个生物的人和社会的人,需要知晓和传承的人类基础文明。其通常可概括为三大板块:一是人本身是如何诞生和发展的,二是宇宙及大自然是如何运行的,三是社会及国家是如何运转的。对应孩子们若想真正弄懂三大问题,就需要学习生命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的基本原理。如今,借助人工智能,了解这些知识已变得易如反掌。

要到哪里去?”需要回答的是怎么办”的问题。在后全球生产总值时代,人类将向何处去?其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什么?而教育本质上作为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核心价值和终极目标究竟是什么?——这都是关于教育的最基本的观念和方法论的学问所需回答的问题。教育哲学是最高层次的教育理论,是教育实践的灵魂。美国当代教育哲学家乔治·福勒《教育哲学导论》中写道:那些不应用哲学去思考问题的教育工作者必然是肤浅的。”而任何真正的教育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需捕捉时代精神,站在新技术革命和儿童发展的前沿,构建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哲学。

继而我们需要思考一个新的哲学问题,即当今的时代精神是什么,笔者认为仍然是幸福”,我们需要以幸福”为核心价值发展教育哲学。

幸福人生须始于幸福童年。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出能够创造幸福”的人。因此,我们需要建构以幸福”为核心价值的教育哲学。而它的方法论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庸智慧。这种教育哲学强调的是一种平衡,要求教育者在教育实践中寻求动态的恰到好处,做到心智和谐、身心和谐、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具体指在培养儿童创造幸福能力的教育过程中,要运用我国传统的中庸智慧处理好七大关系:

第一,教育思想上,既要有教无类”,又要因人施教”,人工智能恰恰为教育的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提供了可能,也为公平的个性化教育提供了机会。

第二,发展目标上,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目标应该是既让孩子们全面发展,更要鼓励他们富有个性地发展。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才能达到最终的幸福目标。

第三,教育方法上,教育者要避免两个极端:既不能揠苗助长”,也不能压苗阻长”。要根据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奏,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和支持,让他们从容地跨过一个个成长的里程碑。

第四,成才策略上,教育者要教会孩子们,差异就是优势,就是竞争力。不必处处去争第一”,但可以去创造“唯一”。

第五,教育思维上,既要反思、又要前思,更要巧思。全面的教育思维应该是三思”而行。首先要让孩子们学会反思”,让他们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还要让孩子们学会前思”,让他们为未来做好准备;更要孩子们学习巧思”,让他们学会批判性思维,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辨别和轻松驾驭人工智能为我们提供的信息和建议,成为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者。

第六,发展评估上,教育者不仅要关注孩子们的成长指数”,如体格、体质、体能等生长发育和智力及创造力等,我们还要关注孩子们的幸福指数”,如他们的情绪和心理健康发展。

第七,教育效果上,让孩子们从“赢在起点”到“胜在终点”。教育者要让孩子们知道,只会刷题、考试,上个好学校、找个好工作的目标,在人工智能时代是行不通的,因为人工智能可能早已成为那个好工作”的替代者。需要培养孩子们的仁爱之心、敏锐的洞察力、超强的创造力、丰富的表达力、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富有使命情怀和责任感等优秀品质,为孩子们一生的幸福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编辑:马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