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思想理论>前沿理论 > 正文

充分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要求的四个维度

作者:王晓云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原则、实现什么目标等根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为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在实际工作中,应从以下四个维度把握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实践要求。

在立场维度要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体性

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只有具备文化主体性,才能形成文化意义上的坚定自我并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这一主体性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来的;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建立起来的。守护好、发展好、巩固好这个主体性,就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中国共产党手中。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找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连接点、融汇点,才能有效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持续开拓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最终形成根植于传统”、发展于现代”、着眼于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

在理论维度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与中华文明重民本、尚和合、求大同的理念相契合,与中国历代有志之士追求民富国强的梦想相适应,与近代以来中国先进分子救亡图存的愿望相一致。任何一种文化都是有立场、有原则的,这种立场和原则由其指导思想决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在指导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由旗帜和灵魂衍生形成的思想理论体系的魂脉”,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持久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站稳人民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把人民利益、人民意志和人民心声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遵循,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汇聚起14亿多中国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在历史维度要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中国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

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就发展不起来。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文化,新时代我们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化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务,就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同时,要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养成昂扬向上的风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态,特别是要善于从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滋养。为此,一方面,要以学术创新支撑和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研究,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研究,深化中华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研究,深刻解读中国奇迹背后的道理、学理、哲理,推动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另一方面,坚持以中国传统、中国实践、中国问题作为知识体系建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影响的标识性学术概念,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发展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理论和话语优势,不断增强中国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

从实践维度坚持两个结合”,更好肩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克服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关键所在,具有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特点。更好肩负新的文化使命,需要坚持两个结合”,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在党的领导下,继续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本文系2022年甘肃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明逻辑与世界意义研究”(2022YB040)有效性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