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中国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聚焦青海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文旅赋能 点绿成金
——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样板系列调研之五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张多钧 才贡加 金玥彤
发布时间:2024-05-16 07:54:18
编辑:孔令磊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关键词:生态旅游+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茶卡盐湖天空之镜景区内,改造提升工程如火如荼,免费门票的刺激下,游客如织,成为流量”聚集地。

咸菜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历史实景剧、网红小火车等观光体验项目吸引众多游客。

  茶卡”是藏语,意盐池,蒙古语达布逊淖尔”,即青盐的海。茶卡盐湖所在地茶卡镇,地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是古丝绸之路青海道)重要站点,是进藏入疆必经之地,地理位置突出,素有青藏高原第一驿站”之称。这里生态环境优良,有着丰富的盐湖资源、风光资源、旅游资源、生物资源。

    茶卡镇,因盐而起,因盐而兴。近年来,茶卡镇立足资源禀赋,依托区位优势,探索生态为底色、旅游为标识”与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双向增益转换路径,实现了生态产品价值,推动了产业绿色发展,走出了具有茶卡特色”的两山转化路径。

巨幅盐雕。张多钧 摄

  旅游+畜牧 擦亮畜产品金字招牌

  立夏过后,枯黄的草原逐渐恢复生机,最先绿的是盐湖周边,那里是牛羊最喜欢去的地方,宁国民跟在羊群后面,心里盘算着最近手头的活,今年降水量好,草场长势也好,下周就把羊毛剪掉,之后转场到盐湖边的高山牧场。”

  宁国民是茶卡镇那仁村党支部书记,也是茶卡镇远近闻名的茶卡羊养殖大户,他家位于距离茶卡镇只有15湖仅湖仅湖仅湖

  这两年,随着茶卡盐湖旅游爆火,生长在盐湖边的茶卡羊也被游客熟知,肉质鲜嫩、无膻味、不油腻的茶卡羊肉成为茶卡镇特色美食,激发了茶卡盐湖周边牧民养殖茶卡羊的积极性。

  茶卡羊平时喝的是盐湖水、吃的是被盐湖水滋养长大的天然牧草,牧草矿物质丰富、含盐量高,配合着周边的枸杞、锁阳、贝母、黄芪等药用植物,使得茶卡羊肉自带咸味。”宁国明说,茶卡羊自古就有宫廷贡羊”美誉,但奈何成活率低,养殖数量较少。

  那仁村是茶卡羊重要繁育地,2014年4月,乌兰县那仁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将青海高原毛肉兼用半细毛羊”成功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名称为乌兰茶卡羊”。

  宁国民家有600多只茶卡羊,以前最多的时候有1000多只,数量的减少,除了草场负荷因素外,就是极难养殖。这几年政府扶持力度加大,加之茶卡羊名声在外,需求量大,养殖的牧民逐渐增多。宁国民说:“全村1.8万只羊中,以前茶卡羊只占到10%至20%,如今占40%左右。养殖茶卡羊,每只羊羔政府补贴100元,出栏时每只茶卡羊补贴28元。”

  不仅如此,茶卡羊的销售渠道也比以往更加畅通,宁国民告诉记者,以往的茶卡羊都是出售给羊贩子,牧民挣不上钱。如今,只要把羊送到镇上的乡村振兴产业园区就可以,产业园区屠宰完后以高于市场价1元至2元收购。去年,宁国民就将40多只茶卡羊送到了乡村振兴产业园区。

  2023年,乌兰锄禾供销资产运营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公司按照投资组合

  我们与青海麦巴夫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乌兰县域打造浙江援青‘消费帮扶’馆,西宁市城北区设立乌兰茶卡牛羊肉专卖店,与浙江商会、湖州商会衔接,促进茶卡羊肉进机关进食堂。省外浙江湖州开设麦巴夫·乌兰境物青海乌兰农产品体验中心,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全渠道销售模式,逐步形成茶卡羊区域品牌销售网络。”乌兰锄禾供销资产运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寇顺磊说。

  2023年,乌兰锄禾供销资产运营有限责任公司以高出市场价每公斤平均3.04元,收购茶卡羊7300只,藏牦牛510头,带动200多牧户增收近44万元,带动就业41人,5名脱贫户增收。

曹彦虎经营的特色民宿。张多钧 摄

  旅游+文化 让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

  茶卡盐湖拥有3000多年的采盐历史,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茶卡产出的咸菜

  5月9日,乌兰县天格陶勒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内,空气中弥漫着大青盐的味道,工人将调制好的盐装进模具,反复挤压,确保模具里的盐雕棱角分明,再将模具放进微波炉烘烤,确保盐雕定型。一两分钟后,模具中的盐雕已定型,修整边角,彩绘,经过绘娘精心绘制,一件栩栩如生的盐雕工艺品才算完成。

  46岁的茶卡镇茶卡村妇女张德凤,2016年公司成立时就在加工车间上班,她精通盐雕制作的每一步,青盐调制、盐雕烘烤定型、边角修整、彩绘上色。如今,张德凤负责盐雕销售,今年刚到公司的丈夫寇英德负责送货。夫妻搭档,两人每月有1万元的工资。“离家近,工作轻松,全年有活干,收入还稳定。”张德凤对如今的工作非常满意。

  张德凤告诉记者,虽然负责销售,但没有压力,公司属于源头厂家,没有零售,只需将大批订单按时按量发货即可,目前为茶卡盐湖两个景区和翡翠湖景区供货。

  像张德凤一样的公司员工共有26人,主要以妇女为主,来自乌兰县、湟源县等地。此外,每年暑假公司还会招收高考生,暑暑暑暑暑暑暑暑暑暑暑暑暑暑暑暑6名学生,她们每个月3600元底薪,再根据各自岗位计算计件工资,一个暑假下来,轻轻松松能挣到上大学的学费。”乌兰县天格陶勒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黎月萍说。

  黎月萍是地地道道的盐三代,爷爷和父亲都曾就职于青海盐业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黎月萍从青海盐业股份有限公司调至下属的旅游公司。当时,茶卡盐湖旅游兴起,但是景区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旅游纪念品。”发现商机的黎月萍兴奋不已,决定打造一款能体现茶卡盐湖元素的旅游纪念品。

  2016年,黎月萍辞职,带着几名妇女成立乌兰县天格陶勒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利用当地盐湖资源,探索打拼,做出了形态各异、憨态可掬、深受游客喜爱的盐雕工艺品。

  每年五月至十月是销售高峰期,盐雕工艺品供不应求,为此,我们从上一年冬季开始备货,网上寻找流行元素和卡通人物,制作模具,进行生产。”黎月萍说,去年盐雕收入达128万元。

  今年,黎月萍在茶卡镇开了一间盐雕制作体验馆,游客可以在体验馆动手做一件自己喜爱的盐雕,并根据自己的喜好上色彩绘,提升青盐的附加值。

盐湖畔的茶卡羊。才贡加 摄

  旅游+民宿 既要“流量”还要“留量”

  今年的五一”假期,曹彦虎忙得焦头烂额,一天都没休息。白天的时候在民宿忙活,抽空还要回7公里外的村里种地,晚上游客休息后还要回村里给耕地浇水。虽然很忙碌,但曹彦虎脸上满是收获的喜悦。

  “5月1日,18间房子全部住满。5月3日,11间房子住了游客。5月5日,7间房子住了游客。今年茶卡盐湖旅游才开始升温,从目前的住宿情况来看,今年的收入应该不会太差。”曹彦虎说。

  曹彦虎所在的茶卡镇茶卡村是以汉族为主,回族、藏族个民族聚居的纯农业村,全村209户、709人,耕地面积263.93公顷。

  以前,茶卡村是一个贫困农业村,以种植小麦、青稞、油菜等农作物为主,群众的致富渠道狭窄,收入水平较低。

  2014年,距离镇区7公里的茶卡村整体搬迁至镇区茶卡新村。适逢茶卡盐湖旅游开始井喷”式发展,茶卡村大力开展民宿经济,发展起了家庭宾馆,特色民宿成为茶卡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搬迁至茶卡新村后,曹彦虎开了一家农家院,每年收入可观,收入挺好的,就是太忙了,顾不上老村的耕地。”2020年,曹彦虎将自家院子与哥哥家的院子打通,将农家院改造成特色民宿。去年,曹彦虎重新将民宿升级改造,由原来的21间改为18间,房间面积加大的同时,增加了年轻人喜欢的元素。

  改造后的网红房一房难求,旅游季基本爆满。”曹彦虎说,改造提升后新增了家庭房、儿童房、多人间、观景房等,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还在院子里建了一座泳池。

  茶卡村驻村第一书记黄红先告诉记者,目前全村209户村民中有208馆,曹彦60万元。

  目前,茶卡村208家家庭宾馆中,有一半是当地村民经营,他们赚得盆满钵满,不善于经营的村民将自家院子对外出租,每年租金6万元至7万元。

  近年来,茶卡镇依托盐湖旅游资源,通过互联网+旅游+智慧民宿模式,引导群众通过互联网参与民宿经营,以互联网+旅游+智慧民宿”的模式,为茶卡镇200多户家庭民宿、宾馆进行基础设施和软件平台等方面的全方位升级改造,实现智慧旅游、智能化服务的体验,让茶卡盐湖的绿水青山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盐湖美景如画。才贡加 摄

  手记】让生态旅游潜力加速释放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曾是青海省沙化土地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如今,土地沙化、风沙肆虐、瀚海戈壁、盐碱荒地等代名词,已被绿进沙退,绿水青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所取代。

  转变的背后是乌兰县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将“水”“盈余”和“增量”转化为“金山银山”,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基础上,不断增加经济财富。

  茶卡镇具有自然资源、农业、旅游等丰富多样的生态产品,优良的空气环境质量、优质的水环境质量、稳定的生物多样性等自然资源生态产品,品质优越的茶卡羊等生态农业产品,独具特色的茶卡盐湖、莫河骆驼城、乡村民宿等生态旅游产品。

  如何通过生态旅游将资源禀赋转化为经济优势?我们所说的生态旅游,实际上是探讨一种能够平衡环境保护与人类活动的绿色发展模式。

  茶卡镇给出的答案是抓住国家级特色小镇发展机遇,遵循大茶卡”发展理念,同步加强旅游体验项目引进,提升景区管理服务能力,逐步形成全域旅游、全季旅游格局,生态旅游收入稳定提高。

  生态畜牧业是茶卡镇牧民的母体产业,这两年,茶卡镇依托畜牧业畜种优势,推进牧业+,将有机畜牧业与文旅产业、健康产业、互联网电商等多元业态融合发展,建立了有机畜产品精深加工体系,发展饲料加工、包装等产业。同时鼓励牧民将有机畜产品开发和畜牧业休闲观光结合起来,打造综合性生态家庭牧场,将畜牧业与旅游、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挖掘乡村传统文化、畜产品文化等资源,带动文化旅游消费。

  谈及茶卡就不能不提盐湖资源,这是茶卡镇独特的资源禀赋,茶卡大青盐久负盛名,历史和时代赋予了茶卡盐湖深厚的文化底蕴,盐文化在历史的变迁中不断地延续和演变。这些年,茶卡镇总结盐文化历史,挖掘盐文化内涵,将盐文化的应用发挥到极致。以盐文化”为主题,将创意、娱乐和体验相结合,开展大青盐文化盐湖摄影艺术、盐创意娱乐、盐主题休闲等体验活动,将天赐的盐湖资源转化为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提款机”。作者:张多钧)

推荐阅读
十四届省委网信委第二次会议召开
陈刚吴晓军与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一行座谈
将拉面经济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内生新质生产力
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监测指标》地方标准通过审查
石榴花开在青海”主题征文启事
新中国2023年度媒体社会责任报告
西宁市火灾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发布实施
青海西宁:从严惩治群众身边“蝇贪蚁腐”
24小时
新一季浪山”开始 你准备好了吗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青海】以加减乘除”推动信访...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浩瀚荒...
新闻行业新闻行业。。。
青海寻新记——新质生产力调研行】追“云”逐“...
向新而行 青字号”闪耀中国品牌日——第八届“中...
构建应急屏障 捍卫人民安全——全省防灾减灾工作综述
祖国好 家乡美】回到“新居” “迁出”幸福——...
乡村振兴在青海】与菌”同行,绘出乡村振兴幸...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青海,...
热点图片
“奔跑吧!东区好少年”
奔跑吧!东区好少年”
话剧《家》在西宁上演
话剧家》在西宁上演
飞针走线传承千年技艺——“第二次世界大战
飞针走线传承千年技...
【乡村振兴在青海】产业振兴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在青海】...
【祖国好 家乡美】泉水叮咚奏响致富曲
祖国好 家乡美】泉...
【经济聚焦】走进大通县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看民企如何向“新”向“质”蓄力发展
经济聚焦】走进大...
【乡村振兴在青海】乡村变形记
乡村振兴在青海】...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陈永红16年不离不弃照顾失能丈夫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
电子邮件: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国际比较项目19000163青公网安备63010302000199号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文旅赋能 点绿成金
——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样板系列调研之五

青海日报
2024-05-16 07:54
青海门户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青海门户主流媒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文旅赋能 点绿成金
——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样板系列调研之五

青海日报
2024-05-16 07:54
青海门户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文旅赋能 点绿成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样板系列调研之五

  • 2024-05-16 07:54:18
  • 来源:青海日报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关键词:生态旅游+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茶卡盐湖天空之镜景区内,改造提升工程如火如荼,免费门票的刺激下,游客如织,成为流量”聚集地。

  距离不远的茶卡盐湖天空壹号景区也不甘示弱,卤水漂浮、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历史实景剧、网红小火车等观光体验项目吸引众多游客。

  茶卡”是藏语,意盐池,蒙古语达布逊淖尔”,即青盐的海。茶卡盐湖所在地茶卡镇,地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是古丝绸之路青海道)重要站点,是进藏入疆必经之地,地理位置突出,素有青藏高原第一驿站”之称。这里生态环境优良,有着丰富的盐湖资源、风光资源、旅游资源、生物资源。

    茶卡镇,因盐而起,因盐而兴。近年来,茶卡镇立足资源禀赋,依托区位优势,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双向增益转换路径,实现了生态产品价值,推动了产业绿色发展,走出了具有茶卡特色”的两山转化路径。

巨幅盐雕。张多钧 摄

  旅游+畜牧 擦亮畜产品金字招牌

  立夏过后,枯黄的草原逐渐恢复生机,最先绿的是盐湖周边,那里是牛羊最喜欢去的地方,宁国民跟在羊群后面,心里盘算着最近手头的活,今年降水量好,草场长势也好,下周就把羊毛剪掉,之后转场到盐湖边的高山牧场。”

  宁国民是茶卡镇那仁村党支部书记,也是茶卡镇远近闻名的茶卡羊养殖大户,他家位于距离茶卡镇只有15公里的京藏高速公路旁,与茶卡盐湖仅一路之隔。然而,他家的草场却延伸到了茶卡盐湖旁的雪山,那里是夏季牧场。

  这两年,随着茶卡盐湖旅游爆火,生长在盐湖边的茶卡羊也被游客熟知,肉质鲜嫩、无膻味、不油腻的茶卡羊肉成为茶卡镇特色美食,激发了茶卡盐湖周边牧民养殖茶卡羊的积极性。

  【参考译文】【参考译文】【参考译文】【参考译文】【参考译文】【参考译文】【参考译文】【参考译文】【参考译文】【参考译文】【参考译文】【参考译文】【参考译文】贡羊”美誉,但奈何成活率低,养殖数量较少。

  那仁村是茶卡羊重要繁育地,2014年4月,乌兰县那仁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将青海高原毛肉兼用半细毛羊”成功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名称为乌兰茶卡羊”。

  宁国民家有600多只茶卡羊,以前最多的时候有1000多只,数量的减少,除了草场负荷因素外,就是极难养殖。这几年政府扶持力度加大,加之茶卡羊名声在外,需求量大,养殖的牧民逐渐增多。宁国民说:“全村1.8万只羊中,以前茶卡羊只占到10%至20%,如今占40%我的意思是100元,出栏时每只茶卡羊补贴28元。”

  不仅如此,茶卡羊的销售渠道也比以往更加畅通,宁国民告诉记者,以往的茶卡羊都是出售给羊贩子,牧民挣不上钱。如今,只要把羊送到镇上的乡村振兴产业园区就可以,产业园区屠宰完后以高于市场价1元至2元收购。去年,宁国民就将40多只茶卡羊送到了乡村振兴产业园区。

  2023年,乌兰锄禾供销资产运营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公司按照政府主导、企业推动”的原则整合资源,强化市场运作,确保运营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盘活茶卡镇乡村振兴产业园,实现了茶卡羊收购、屠宰、精细分割、销售等全链条产业,提高茶卡羊销售终端的附加值。

  我们与青海麦巴夫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乌兰县域打造浙江援青‘消费帮扶’馆,西宁市城北区设立乌兰茶卡牛羊肉专卖店,与浙江商会、湖州商会衔接,促进茶卡羊肉进机关进食堂。省外浙江湖州开设麦巴夫·乌兰境物青海乌兰农产品体验中心,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全渠道销售模式,逐步形成茶卡羊区域品牌销售网络。”乌兰锄禾供销资产运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寇顺磊说。

  2023年,乌兰锄禾供销资产运营有限责任公司以高出市场价每公斤平均3.04元,收购茶卡羊7300只,藏牦牛510头,带动200多牧户增收近44万元,带动就业41人,5人名脱贫户增收。

曹彦虎经营的特色民宿。张多钧 摄

  旅游+文化 让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

  茶卡盐湖拥有3000多年的采盐历史,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茶卡产出的青盐”就远销四川、河南、陕西、甘肃等地。如今,依托大青盐,茶卡盐湖食药级钠盐、钾盐、盐雕等产业发展提升了大青盐的附加值。

  5月9日,乌兰县天格陶勒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内,空气中弥漫着大青盐的味道,工人将调制好的盐装进模具,反复挤压,确保模具里的盐雕棱角分明,再将模具放进微波炉烘烤,确保盐雕定型。一两分钟后,模具中的盐雕已定型,修整边角,彩绘,经过绘娘咸菜

  46岁的茶卡镇茶卡村妇女张德凤,2016年公司成立时就在加工车间上班,她精通盐雕制作的每一步,青盐调制、盐雕烘烤定型、边角修整、彩绘上色。如今,张德凤负责盐雕销售,今年刚到公司的丈夫寇英德负责送货。夫妻搭档,两人每月有1万元的工资。“离家近,工作轻松,全年有活干,收入还稳定。”张德凤对如今的工作非常满意。

  张德凤告诉记者,虽然负责销售,但没有压力,公司属于源头厂家,没有零售,只需将大批订单按时按量发货即可,目前为茶卡盐湖两个景区和翡翠湖景区供货。

  像张德凤一样的公司员工共有26人,主要以妇女为主,来自乌兰县、湟源县等地。此外,每年暑假公司还会招收高考生,去年暑假,我们招了6名学生,她们每个月3600元底薪,再根据各自岗位计算计件工资,一个暑假下来,轻轻松松能挣到上大学的学费。”乌兰县天格陶勒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黎月萍说。

  黎月萍是地地道道的盐三代,爷爷和父亲都曾就职于青海盐业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黎月萍从青海盐业股份有限公司调至下属的旅游公司。咸菜、咸菜、咸菜

  2016年,黎月萍辞职,带着几名妇女成立乌兰县天格陶勒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利用当地盐湖资源,探索打拼,做出了形态各异、憨态可掬、深受游客喜爱的盐雕工艺品。

  每年五月至十月是销售高峰期,盐雕工艺品供不应求,为此,我们从上一年冬季开始备货,网上寻找流行元素和卡通人物,制作模具,进行生产。”黎月萍说,去年盐雕收入达128万元。

  今年,黎月萍在茶卡镇开了一间盐雕制作体验馆,游客可以在体验馆动手做一件自己喜爱的盐雕,并根据自己的喜好上色彩绘,提升青盐的附加值。

盐湖畔的茶卡羊。才贡加 摄

  旅游+民宿 既要“流量”还要“留量”

  今年的五一”假期,曹彦虎忙得焦头烂额,一天都没休息。白天的时候在民宿忙活,抽空还要回7公里外的村里种地,晚上游客休息后还要回村里给耕地浇水。虽然很忙碌,但曹彦虎脸上满是收获的喜悦。

  “5月1日,18间房子全部住满。5月3日,11间房子住了游客。5英尺5英寸,7英寸间房子住了游客。今年茶卡盐湖旅游才开始升温,从目前的住宿情况来看,今年的收入应该不会太差。”曹彦虎说。

  曹彦虎所在的茶卡镇茶卡村是以汉族为主,回族、藏族个民族聚居的纯农业村,全村209户、709人,耕地面积263.93公顷。

  以前,茶卡村是一个贫困农业村,以种植小麦、青稞、油菜等农作物为主,群众的致富渠道狭窄,收入水平较低。

  2014年,距离镇区7公里的茶卡村整体搬迁至镇区茶卡新村。适逢茶卡盐湖旅游开始井喷”式发展,茶卡村大力开展民宿经济,发展起了家庭宾馆,特色民宿成为茶卡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新冠肺炎收入挺好的,就是太忙了,顾不上老村的耕地。”2020年,曹彦虎将自家院子与哥哥家的院子打通,将农家院改造成特色民宿。去年,曹彦虎重新将民宿升级改造,由原来的21间改为18间,房间面积加大的同时,增加了年轻人喜欢的元素。

  改造后的网红房一房难求,旅游季基本爆满。”曹彦虎说,改造提升后新增了家庭房、儿童房、多人间、观景房等,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还在院子里建了一座泳池。

  茶卡村驻村第一书记黄红先告诉记者,目前全村209户村民中有208户经营家庭宾馆,曹彦虎经营的特色民宿面积是最大的,他的哥哥嫂子是一级残疾,无法自主经营,曹彦虎就并到一起经营,效果还不错,去年,特色民宿收入60万元。

  目前,茶卡村208家家庭宾馆中,有一半是当地村民经营,他们赚得盆满钵满,不善于经营的村民将自家院子对外出租,每年租金6万元至7万元。

猪肉互联网+旅游+智慧民宿”的模式,为茶卡镇200多户家庭民宿、宾馆进行基础设施和软件平台等方面的全方位升级改造,实现智慧旅游、智能化服务的体验,让茶卡盐湖的绿水青山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盐湖美景如画。才贡加 摄

  手记】让生态旅游潜力加速释放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曾是青海省沙化土地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如今,土地沙化、风沙肆虐、瀚海戈壁、盐碱荒地等代名词,已被绿进沙退,绿水青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所取代。

  转变的背后是乌兰县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将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系统服务“盈余”和“增量”转化为“金山银山”,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基础上,不断增加经济财富。

  茶卡镇具有自然资源、农业、旅游等丰富多样的生态产品,优良的空气环境质量、优质的水环境质量、稳定的生物多样性等自然资源生态产品,品质优越的茶卡羊等生态农业产品,独具特色的茶卡盐湖、莫河骆驼城、乡村民宿等生态旅游产品。

  如何通过生态旅游将资源禀赋转化为经济优势?我们所说的生态旅游,实际上是探讨一种能够平衡环境保护与人类活动的绿色发展模式。

  茶卡镇给出的答案是抓住国家级特色小镇发展机遇,遵循大茶卡”发展理念,同步加强旅游体验项目引进,提升景区管理服务能力,逐步形成全域旅游、全季旅游格局,生态旅游收入稳定提高。

产品名称:畜牧业休闲观光结合起来,打造综合性生态家庭牧场,将畜牧业与旅游、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挖掘乡村传统文化、畜产品文化等资源,带动文化旅游消费。

  谈及茶卡就不能不提盐湖资源,这是茶卡镇独特的资源禀赋,茶卡大青盐久负盛名,历史和时代赋予了茶卡盐湖深厚的文化底蕴,盐文化在历史的变迁中不断地延续和演变。这些年,茶卡镇总结盐文化历史,挖掘盐文化内涵,将盐文化的应用发挥到极致。以盐文化”为主题,将创意、娱乐和体验相结合,开展大青盐文化盐湖摄影艺术、盐创意娱乐、盐主题休闲等体验活动,将天赐的盐湖资源转化为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提款机”。作者:张多钧)

作者 张多钧 才贡加 金玥彤
编辑:孔令磊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