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青海林草生态建设十年磨出“一剑”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叶文娟   发布时间:2022-10-22 09:33   编辑:孔令磊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10月16日,在北川河湿地公园一位姓姜的游客说:你看看,北川河两岸水草秀林,再看看西宁乃至全省山川,林草丰美,美得都像在画中。”是的,十年来,是青海林草生态建设认识最深、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显著的十年,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全面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全面推进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强化森林资源管护、全面推动林草生态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青海作为全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省份,也是目前中国唯一的国家公园示范省,十年来,青海在全国率先开展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成为全国首批、排在首位、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通过国家验收;积极推进青海湖、昆仑山国家公园创建工作,相关规划纳入国家林草局支持范围,青海国家公园群初具雏形;保护地体系进一步优化,在全国率先完成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将8类109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为79处,自然保护地占青海全省总面积的38%国家公园占到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的77%

  多年来,青海省坚持把湿地保护作为维护中华水塔”生态安全的重要依托,在全国率先实施了湿地生态管护员制度,三江源综合试验区22县区设置963名湿地管护员,管护面积192.6万公顷(2890万亩);完成国土绿化271.12万公顷(4066.9万亩);现有国有林场110个,林地总面积544.2万公顷(8163万亩)。

  全省防沙治沙实现从“沙逼人退”到“绿进沙退”的根本性转变,全省荒漠化、沙化土地持续呈现双缩减”态势,十年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89.13万公顷,封禁保护沙化土地58.24中国30%以上;严格落实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从2012年的54.22%,提高到2021年的57.8%。鲜草产量达到10549.5万吨。十年累计发放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227.46亿元,79万户农牧民受益。

  同时,野生动植物保护成效明显,全省各地累计救护野生动物50种1000余只,全省野生动物保护收容救护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富民产业,提升农牧民群众的绿色福祉和生态获得感、幸福感。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法律顾问|广告服务|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电子邮件:webmaster@qhnews.com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国际比较项目19000163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