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普洱市“十四五”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发展规划》的通知-普洱市人民政府

部门目录

首页 > 正文
普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普洱市“十四五”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发展规划》的通知
2023-12-05   作者: 点击数: 
 索引号:  1001/20231205-00001  公开目录:  计划  发布日期:  2023-12-05
 主题词:  其他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  文  号:  普政办发〔2023〕85号


各县区)政府,市各有关单位:

《普洱市“十四五”打造“市场人士


附件:普洱市“十四五”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发展规划



普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1月20日


此件删减后公开




普洱市“十四五”

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发展规划



普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一、规划背景    3       

(一)发展优势    3个   

(二)发展机遇 4

(三)面临挑战    7个   

二、总体要求 6

(一)指导思想    8       

(二)基本原则    8       

(三)发展目标    9       

(四)战略布局    11       

三、六大重点任务    12       

一)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创建健康服务新高地    12       

二)抢占健康产业前沿,引领康体养生新方向    17       

三)加速生物产业发展,打造高端产业新基地    28       

四)提升旅游发展品质,树立康养旅游新标杆    30       

五)构建健康生活环境,塑造绿色发展新典范    38       

六)新地    41       

四、九大重点工程    42       

一)世界健康生活目的地IP工程    42       

二)县级公立医院达标晋级工程    43       

三)智慧文旅建设工程    44       

(四)15分钟健康生活圈建设工程    44       

五)    45       

(六)“    47       

七)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工程    48       

八)环境质量提升工程 48

九)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工程    49       

五、支撑与保障措施    51       

一)加强组织领导    51       

二)创新体制机制    51       

三)搭建服务平台    52       

四)优化政策环境    52       

1:普洱市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指标体系    53       

2:普洱市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十四五”重点项目 56

四重奏《“健康云南 2030”规划纲要》和云南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战略部署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凸显普洱特色和优势,打造世界一流的健康生活目的地,结合《云南省“十四五”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发展规划》《云南省“十四五”健康服务业发展规划》和普洱市十四五”文化旅游、卫生健康等事业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优势

普洱是云南省国土面积最大的州市,生态环境优越、康养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发展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优势明显。

1日益完善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纽约时报》1628个,其中,医院67个(三级甲等3家、二级甲等12)、1514个,公共卫生机构45个。全市编制床位13331张,开放床位17393张,每千人口床位数7.3张。全市卫生健康领域在岗职工2.35万人,每千常住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2.41人、注册护士3.53人。十个县(区)人民医院、103个乡(镇)卫生院、948个村卫生室全部达标。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善、覆盖城乡、辐射周边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优越的生态环境和舒适的气候条件。普洱是北回归线上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块巨大绿洲,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74.59%,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9%,中心城区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最大值达每立方厘米1.4万个,高出世卫组织清新空气”标准14倍以上。年平均气温18.9℃,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地球上气候舒适指数最高、空气洁净度最好、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被联合国环境署称为世界的天堂,天堂的世界”。

三。天赐普洱.世界茶源”的独特招牌。普洱市是普洱茶文化发源地,是享有南方丝绸之路”美誉的 茶马古道”起点,被公认为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带和普洱茶文化的源头,被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世界茶源”称号。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4突出的生物药原料生产优势。全市生物药材种植面积达64.29中国含有机转化认证)2.85万亩。产量8.26吨,吨106.83亿元(其中一产产值41.89亿元,二产产值16.59亿元,三产产值48.35亿元)。现有生物医药企业136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8家,规上企业5家,药品生产企业6家。获得省级重点实验室认定1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产业创新联盟1个。取得国家批准文号药品68个,建成药品生产线18条,在产药品品种数量52个。思茅区、宁洱县、景谷县、孟连县4个县(区)被认定为云南省“爱你”家企业被认定为云南省定制药园”。获得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省级、州市级、县级)认定41个。“滇及”牌白及、康恩贝高山铁皮”牌铁皮石斛被评为云南省十大名药材”。大唐汉方”龙血竭片年销售额占全国市场70%。拥有“普洱石斛”“澜沧砂仁”“澜沧草果”“澜沧八角”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建成中国最大的云茯苓、白及主产区和林下三七种植示范区。

5全国唯一的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按照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目标,普洱市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着力培育特色生物、清洁能源、现代林业和休闲度假产业,率先探索绿色发展之路,已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中国天然氧吧、中国康养城市等国家级称号。

6南苏丹普洱市地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中心,与越南、老挝、缅甸山脉同川,江河同源”,具有一国市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是云南省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随着昆曼高速、思澜高速、沿边高速等高速公路和中老铁路的开通,普洱必将成为云南省面向西南开放的国际区域旅游集散地和连接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的交通枢纽地。

(二)发展机遇

1党的二十大精神指明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和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人民健康被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为健康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健康中国”提供行动指南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为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部署,国务院及各部委相继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号)、《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重要文件,健康中国”建设已进入加快推进的实质性阶段并为普洱市建设健康普洱”提供了行动指南。

3.“一带一路”凸显枢纽地位

随着国家“倡”、“湄”、“湄”等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为发挥普洱独特的区位优势,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好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发展大旅游产业,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为将普洱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窗口构建了坚实的平台。

4.“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激活生态优势

绿色是普洱最大的特色,生态是普洱最大的优势。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普洱市委市政府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率先探索绿色发展之路,厚植绿色根基,传承绿色文化,发展绿色产业,打造绿色品牌,构建绿色社会,初步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生计兼顾、增绿与增收协调、绿起来与富起来相统一的绿色发展新路。绿色发展已成为普洱最鲜明的标识和符号。云南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的部署,必将进一步激活普洱的生态优势。

(三)面临挑战

一是普洱市卫生与健康服务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够合理、分布不均衡,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思茅区,其他县特别是边境县基层服务能力较弱。专业人才支撑不足、多元化办医格局尚未真正形成,医疗服务体系仍需完善。

二是中药材生产规模化水平较低。缺乏以县(镇)为单位的主导品种,药材生产较分散,深加工能力薄弱,产业链短。生物医药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 品牌优势不突出。

三是全市康养旅游资源丰富但比较分散,高等级公路占比低,受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制约,游客可进入性不强。

第四次5A级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高端养生养老机构等核心吸引物。国内外知名高星级酒店、连锁酒店和文化特色民宿较为缺乏,康养旅游接待设施亟待提升。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积极融入健康中国”战略,全面落实云南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部署要求,普及健康知识,提升健康素养,培养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促进健康服务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健康服务新产品新业态,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作出普洱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健康优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生活水平为准绳,把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促进健康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构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健康服务体系,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健康服务方式和模式,立足于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推进健康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全民健康。

坚持生态引领、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牢守生态安全底线,注重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坚持生态立市,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健康产业体系,推动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绿色集约发展。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配置。完善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强化政府在制度建设、标准制定等方面的职责,完善监督,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凝聚企业和社会力量,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社会活力。

坚持融合发展、创新驱动。推动医疗、教育、旅游、科技、环境保护等多领域的融合发展,立足各地实际,发挥特色优势,加快创新改革步伐,发挥科技创新和信息化的引领支撑作用,推进健康领域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开发特色健康服务。
   坚持对外交流、开放共赢。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云南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战略,加强对外开放,借鉴国际经验,提高健康服务国际化水平,扩大健康服务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将普洱市建设成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窗口。

(三)发展目标

1.概述

充分利用普洱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茶旅文化优势、生物资源优势,以及云南省实现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开放前沿和桥头堡的区位优势,紧紧围绕绿色经济示范区、兴边富民示范区、国际生态旅游胜地”的发展定位,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树立茶旅摇篮、绿色奇迹、康养乐土、深呼吸家园的大健康形象,全力打造养在普洱”健康品牌,将普洱市打造成一带一路”上最闪亮的绿色明珠”和世界一流的健康生活目的地”,让想健康的人来普洱,让来普洱的人更健康。

2. 具体目标

生态环境: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74.59%,县级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保持在98%城市水资源100%,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9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

健康水平:2025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得到较大提高,健康环境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健康公平基本实现。

医疗服务:2025年,全市基本建成城市区域10分钟、集镇15分钟、乡村30分钟的“医疗圈”,建立涵盖全市及邻近州市、辐射周边国家的重大疾病防治、院前救援、病后康复的省级重点区域性公共卫生服务中心。

健康产业:基本形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大健康企业,立足生态优势,科学布局生物药、民族药种植研发基地,推进普洱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建设,打造一批健康医养示范基地,大健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 3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

旅游发展:2025年,文化旅游产业整体规模和综合竞争力走在全省前列,加快建成国际生态旅游胜地、世界普洱茶文化和旅游消费、咖啡消费中心,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4.7%和18.5%以上,力争实现全市旅游总收入突破600亿元的发展目标。

(四)战略布局

1. 构建 “12358”空间布局

一大康养核——思茅宁洱一体化区域,是普洱市健康生活的核心区域。打造高端医疗服务的集聚区、健康医疗服务的新高地。重点建设面向全球的普洱茶、咖啡和面向南亚东南亚医疗器械、中药材交易中心,努力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生命健康城、医疗服务中心。

两大康养带——滇西旅游环线康养带、澜沧江沿岸休闲康养带。沿大滇西旅游环线和澜沧江沿岸普洱段建设大健康产业带,引导健康产业集聚化、园区化发展。

三大休闲养生区——中部思茅-宁洱茶文化休闲养生区、北部景东-景谷-镇沅山水生态休闲养生区、西南部澜沧-孟连-西盟绿三角”原生态休闲养生区。

五大健康产业集群——以思茅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健康医疗产业集群、以生物医药产业园为主体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普洱茶咖交易中心为主体的茶咖文化产业集群、以普洱亚高原体育基地为主体的健康运动产业集群、以民族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地方特色养生产业集群。

八大康养基地——特色中医药材种植和生产基地、国际化医疗养生服务基地、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全国重要的特色生物产业基地、全国知名的大健康食品供应基地、全国最大规模的茶咖优质生产基地、中医药民族药)特色养生养老示范基地、森林康养试点基地。

2. 形成1+3+8发展格局

一个标准——制定国内首个健康生活目的地评定规范。

三大示范区——中国

八大中心——生命科学创新中心、健康产品制造中心、候鸟式养生养老中心、亚高原健体运动中心、民族健康文化中心、康体医疗服务中心、健康大数据中心、优质茶咖和中药材交易中心。

三、六

一)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创建健康服务新高地

1强化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毫不松懈抓好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严格按照各类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指南要求,不断提升疾控机构流行病学调查处置能力、实验室检测能力、监测预警能力、风险评估能力,持续提升重大传染病防治水平。按照国家、省级要求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建设医防融合、运转高效、响应及时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率先建成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引领示范效应的区域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动分析、预警、评估、应急处置于一体的卫生应急处置平台,建设区域卫生紧急救援基地、市传染病医院、澜沧传染病医院、市级和十县(区)“平急两用”设施等一批项目,提升卫生应急综合处置能力。完善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及其保障体系,采取措施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优先开展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实行康复与教育相结合。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建立健全职业健康工作机制,加强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提高职业病综合防治能力和水平。加强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的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不断丰富和拓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城乡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做好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工作。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将临时性、应急性培训逐步转变为长期性、制度化培训。通过专题讲座、脱产进修、对口支援等形式,对基层公共卫生人员进行普及型技能培训,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到2025年,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2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体系中的主体作用,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巩固提升市级公立医院等级创建成果,全面开展县级中心医院提质扩容工程;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依法举办机构和捐赠、资助等方式,参与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满足公民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健康需求。促进医疗美容、口腔正畸、体检、辅助生殖、健康管理等非基本医疗服务市场发展,鼓励高水平社会办医疗机构提供个性化高端服务。

建设布局合理的区域医学中心和临床重点专科,完善中心城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现有市办三级公立综合医院、中医医院、精神病专科医院整体服务能力在思茅城区南部新建1所集医疗、康体养生、民族医药、科研为一体的三级医院。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建设三级甲等医院、国门医院、康养医院。以中心城区医疗中心为龙头、建立澜沧、景五、区)人民医院按三级医院标准提质扩容。提高全科医生服务能力,提高电子健康档案管理水平;完善医疗联合体、医院集团等多种分工协作模式,提高服务体系整体绩效;建立与国际接轨、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与安全;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诊疗行为;优化诊疗流程,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推进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推动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与居民签订协议,根据居民健康状况和医疗需求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充分发挥普洱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的区位优势以及在自然生态环境、气候条件、传统文化等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加快引进国内外一流健康医疗资源,搭建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结构合理的健康医疗服务体系,加快打造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生态健康医疗旅游目的地。推动普洱国际医学和康养中心”建设,打造囊括医疗、培训、康养等多功能的国际医学中心。鼓励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逐步开展边境医疗服务。拓展对外医疗保健服务,在普洱市人民医院建设国际医疗保健中心,提升江城、孟连2个边境县国门医院对外服务能力,在澜沧、西盟2个边境县人民医院建设国际医疗部。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应急医疗救助体系,设立危重患者安全转运应急绿色通道,打造普洱市中心城区十五分钟急救圈。实施公众除颤普及(PAD)(AED)等急救医疗设备。

三。中国

(1)着眼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快市、县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建设,推进市、县两级中医医院提质扩容,支持建设普洱市民族医院。到2025年,完成思茅区、西盟县中医医院建设,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完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广泛建设国医堂。实施基层中医药提质增效工程,提升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支持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医疗联合体。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预防保健中心、中医药博物馆、中医经络按摩馆、中医传统运动项目馆、药膳馆等,开展中医特色治疗、健康干预、康复理疗、针灸推拿、药膳等服务。大力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发展以彝医、哈尼医、拉祜医、傣医、佤医为代表的特色民族医药服务,初步建立哈尼药标准框架体系。

建设中医药信息化服务支撑体系,实施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发展互联网中医医院,开展远程医疗、智慧医疗等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加快以中医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为重点的中医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推进市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建设。

(2)发挥中医药在健康维护和促进中的独特作用。发挥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到2025年,申报建设1个省级中医临床医学中心、1个分中心,1个省级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15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不少于15个市级重点专科,推广不少于15个中医治疗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中医治未病工程,加快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建设,鼓励家庭医生提供中医治未病签约服务。申请建设1个省级中医治未病中心与实用技能培训基地,完善现有分中心建设。

发展中医药特色康复服务。促进中医药、中华传统体育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发展特色康复医学。制定推广一批中医康复方案,推进中医康复技术进社区、进家庭、进机构。到2025年,建成1中国人1个省级中西医协同协作基地;综合医院、专科医院规范建立中西医会诊制度,将中医纳入多学科会诊体系。牵头成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健康联盟,加强国际中西医协同协作。

建立完善中医药融入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加快建立传染病中医临床救治体系,依托普洱市中医医院、普洱市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普洱市应急救援中心建设普洱市重大疫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药救治基地。

二)抢占健康产业前沿,引领康体养生新方向

根据普洱市资源优势和发展目标,大力发展医疗健康产业、现代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医疗养老产业、健康养生产业、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健康食品产业、健康运动产业、健康保险产业、健康信息产业、民族健康文化产业等大健康产业,扎实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做到任务项目化”,提升普洱健康生活目的地的品质和层次,使大健康产业成为激发普洱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1. 医疗健康产业

优化办医格局,推动多元化办医,形成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医格局。拓展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健康服务,鼓励社会办医发展全科医疗服务,支持社会力量深入专科医疗等细分服务领域,扩大服务有效供给,支持社会力量举办独立设置的医学检验、病理诊断、医学影像、消毒供应、血液净化、安宁疗护等专业机构。引导社会资本进入高端医疗服务领域,构建一批高水平的国际化医院;发展干细胞治疗、肿瘤免疫治疗、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第三方医学检测等高端医疗服务业,发展精准医疗;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吸引境外投资者通过合资合作方式举办高水平医疗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取得国际医疗质量管理认证,并与国际健康保险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2现代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

时事通讯10种特色优势药材品种适区适种区域规划,逐步确定10种特色优势药材主栽品种,建立15美国30个良种中药材保障性苗圃基地,推动建设50个规范化种植基地。

加大定制药业”的培育和建设。开展中药材道地品种、食药物质资源原产地、主产区、集散地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工作,加快打造云药”品牌,构建中药材全程追溯体系。培育中成药大品种和独家品种,重点支持云茯苓、白及、砂仁、林下三七、石斛、龙血竭、滇黄精、滇重楼等品种二次开发和标准提升。

大力发展中药产业,推进中药破壁饮片的研发。建立种植养殖、初加工、包装、仓储、运输和销售为一体的中药材流通体系。推进中药工业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推进医药产业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三维打印等跨界融合。围绕药材育种种植、饮片加工、植物提取到中成药、配方颗粒、保健品、膏方等中药产业各个环节,培育一批中药研发、生产、销售重点企业和产业集群。深化与南亚东南亚地区中药民族药以及资源领域区域合作。

3. 医疗养老产业

以打造旅居养老目的地为目标,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可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开办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医类医院、安宁疗护机构等。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特色的护理院、疗养院、养生养老公寓,培育发展一批高端的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集团或品牌连锁机构。重点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健康养老品牌企业,鼓励连锁化经营、集团化发展。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管理规范、服务标准的龙头企业。推进一批康养主题酒店、康养小镇等项目建设,将老年健康乐园、颐养中心、老年大学等功能,与旅居康养公寓、度假酒店等结合,打造养老+旅居+微度假”模式。支持养老服务产业与健康、养生、旅游、文化、健身、休闲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养老服务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积极开展示范性全国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在居住环境、日常出行、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社会参与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要。到2025年,每个县(区)至少建成1个示范性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

积极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创新推进医养结合,加快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覆盖城乡的 社区+市场+公益”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做强做大医康护养相结合的现代养老产业,建成全球知名的候鸟式旅居)养老胜地。支持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与周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医养结合合作协议,到2025年,所有养老机构与所在地二级以上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建成以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为骨干、二级以上医院为支撑的医养结合机制,实现卫生健康与养老机构融合发展。以市级试点普洱市茶城养老服务中心为龙头,建立若干医养结合试点单位,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健康体检、保健咨询、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中医药保健等服务;鼓励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农村互助养老。鼓励发展日间照料、全托、半托等多种形式的老年人照料服务,逐步丰富和完善服务内容,做好上门等等

支持企业开发康复辅具、食品药品、服装服饰、养老照护、智慧健康养老以及护理照料、休闲娱乐、文化旅游等老年用品和服务。大力发展互联网+养老服务”,建设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推动智能养老、智慧居家养老等逐渐实现落地应用。加强与世界著名专业照护机构的合作,积极探索分级护理”的养老模式,形成针对普通老人、失能老人、认知症老人等的专门照护体系和机构,树立养老行业新标杆。支持老年地产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老年住宅、老年公寓等老年生活设施建设。鼓励支持空置公租房、国企物业等无偿或低偿用于养老用途。创新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发展方式,拓宽养老服务机构融资渠道,拓展贷款抵质押品范围。

4. 健康养生产业

着力打造居住型养生、环境养生、文化养生、调补养生、美食养生、美容养生、运动养生、生态养生以及抗衰老服务等一系列康复养生服务产品。重点抓好东软熙康云舍等健康服务项目开发,支持其规模化布局。深度挖掘普洱中医药文化、养生文化、保健文化、中药材种植、中药生产等中医药旅游资源,以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建设为引领,推进中医药和旅游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中医药文化体验、中医药养生体验、中医药特色医疗、中医药疗养康复、食疗养生等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和线路,建设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形成一批与中药科技农业、名贵中药材种植相结合的养生体验和观赏基地。

打造一批中医医疗机构中医馆),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医药康体文化,充分挖掘中医药养生文化,大力发展药浴、针灸推拿、中药贴敷、慢病调理、养生保健技术。提升一批药膳、药浴、针灸、推拿等疗效明显的特色康体保健服务项目,构建一批亚健康调理中心、高端保健中心。充分利用云南大力发展高品质酒店的机遇,打造一批疗愈型酒店,建设疗养中心,结合特制的中药,通过饮食、运动、按摩等疗程进行疗养,打造疗愈酒店”品牌。引导支持经医疗机构培训的专业人才进入星级酒店、旅游度假区开展保健服务以及健康咨询服务。打造一批康养社区,到2025年(区)建成一个康养社区。

鼓励举办面向境外消费者的社会办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培育若干个国际知名的中医药康养品牌、服务机构和企业,打造中医健康旅游国际品牌。发挥普洱一个市场百里普洱茶道”、同景教育康养新区、融创普洱国际大健康度假区等康养项目建设。重点支持思茅、澜沧、墨江等地建设高水平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或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到2025年,建成1个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5个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

5健康管理服务产业

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业,强化全人全程监控管理理念,利用网络平台健康咨询热线、手机、电视终端等多种途径,拓展健康管理服务和远程监控监测管理服务。引进国内外知名的专业性健康体检机构和品牌,逐步开展以个人行为、生活方式、预防保健、慢病管理为重点的全面、系统、连续、一对一的个人健康风险评估,加快发展以个性化体检、疾病筛查、保健指导、专业护理、调理康复、心理健康咨询等为主要内容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探索集预防、评估、跟踪、随访、干预、指导、教育与促进为一体的新型健康管理服务模式。鼓励公立医院整合健康管理资源,推动院内体检中心向健康管理中心转型。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鼓励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组建由全科医生、中医师、公共卫生医师、家庭护士、健康管理师等组成的健康管理服务团队,为签约对象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积极培育健康管理市场,重点关注体检中心、体外诊断、微量元素检测、生殖健康、中医养生、月子中心和康复中心等市场前景广阔的领域。支持发展第三方医疗服务评价、健康管理服务评价,以及健康市场调查和咨询服务。到2025年,基本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健康管理服务中心。

6. 健康食品产业

把打造健康食品品牌”作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重要抓手,聚焦培植有机茶、咖啡、中药材等主导产业,加快培育林菜、林药、林菌、林禽、林畜等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特色鲜明的森林食品品牌。以药食同源食品、新资源食品等生物资源为重点,研发营养均衡类、养生保健类、延缓衰老类、恢复健康类等功能性食品。加大资源综合开发力度,大力发展以药食同源中药材为原料的食品,挖掘整理少数民族特色菜系、普洱地方风味特色菜系、天然野生菜系、保健养生特色菜系、农家绿色经典菜系和春夏秋冬主题美食,推出养生餐饮。推进普洱高原特色健康食品开发和产业化,以茶叶、咖啡、核桃、美藤果、魔芋、坚果等普洱特色生物资源作为原料,开发具有抗氧化、减肥、增强免疫力、养颜护肤的系列保健食品。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健康产品认证,将特色食品通过认真打造成健康特色食品。到2025年,每个县(区)建设1家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基地。

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和商贸流通业,做大做强绿色有机健康食品产业,打造全国知名大健康食品供应基地。出台优惠措施鼓励开创药食同源特色消费服务场所,开展特色食品、土菜大比拼,精选部分特色食品进行推广。

7

加大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力度,持续推进小型、多样化的球类场地、户外运动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大中小型体育场馆、亚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多功能运动场、迷你体育场、健身广场等设施,实现全市县区)公共体育场(馆)、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体育基础设施全覆盖,并向自然村延伸。推进万人体育场片区改造提升,努力建设成集体育赛事中心、全民健身中心、体育文化中心为一体的健身休闲服务综合体。依托普洱亚高原体育基地,建设云南省体育旅游示范区、体育旅游示范基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依托洗马湖打造市民休闲体育运动中心。推动健康运动生态化、生活化、产业化”发展,到2025年基本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亚高原健体运动中心。

大力发展户外拓展、户外露营、徒步旅行、运动训练等户外运动产品,加快发展垂钓、徒步、自行车等各类体育健康运动俱乐部。结合全国森林康养试点市”、大滇西旅游环线”和百里普洱茶道”等,整合各类城市慢行道、绿道、健身步道、登山步道,串联主要的景点、森林公园、休闲场所,赋予不同步道文化内涵,打造由不同层级、不同类型步道组成的国内首个市域范围的大健康”游步道系统。推进集亚高原体育训练、全民健身、体育旅游、体育科研、体育文化交流为一体的普洱亚高原体育基地产业集群建设。以普洱马拉松、普洱100、镇沅““人”、“人”、“人”、“人”、“人”、“人”26063;动。持续培育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到2025年,力争打造体育旅游徒步精品线路1条、体育旅游精品赛事2个、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2个,将普洱打造成为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健康运动中心。

构建体医结合的体质健康服务模式,鼓励各级卫生医疗机构和社会力量开展运动风险评估,为群众进行体质测定、运动能力评定和运动健身指导。构建以思茅为中心、其他县为支撑、乡镇为支点、户外运动基地为补充的安全救援网络。

8. 健康保险产业

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健康保险机构,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与健康服务相适应的多样化、多层次、规范化的产品和服务。支持开发更多针对大病的保险产品,做好与基本医保等的衔接补充,提高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保障能力。促进开发适应广大老龄群体需要和支付能力的商业医疗保险产品。建立商业保险机构与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的合作机制,提供与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相结合的疾病预防、健康维护、慢性病管理等健康管理服务。鼓励保险公司将医保目录外的合理医疗费用纳入保障范围。通过有序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提升健康保险发展和服务水平。按照统一规范要求,将商业养老保险纳入养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设。积极开发合适的补充养老保险产品,鼓励保险公司提供老龄照护、养老社区等服务,鼓励保险业参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9. 健康信息产业

以实施普洱人工智能健康云平台”项目为抓手,建设覆盖全市医疗服务和监管领域的两大平台、三大应用”,即:医学人工智能核心能力平台、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基层一体化智能信息系统、三医联动应用系统、医疗综合监管系统。充分融合新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与现有的信息化框架和服务流程深度整合,深化应用场景实现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业务指标监管等功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需求。

创新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模式,构建深度学习的医学人工智能能力平台,提供面向医疗、医保、医药等行业信息系统便捷集成说、看、理解及医学认知等能力服务。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临床辅助诊疗,推动临床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提升基层医生问诊、诊断、用药治疗的能力和水平,减少漏诊误诊。针对基层常见病多发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让基层医生2006年更专业,让群众就近获得优质的诊疗服务。通过智能语音外呼,辅助家庭医生开展慢病管理、健康宣教与干预等工作,把家庭医生最后一公里落到实处,切实为基层医护人员工作减负,为群众提供更高效率、更高质量、更加安全、更加体贴的健康服务。利用汇聚的全量实时数据,实现对医疗资源、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使用、医保支出等数据的动态呈现和业务的实时监管,提升监管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降低医保基金不合理支出。信息学全生命周期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整合业务重叠、分散独立的信息系统,实现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中国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共享进一步提升患者就医便捷性减轻患者就诊负担。积极发展互联网医院,开展导医、预约、咨询、指导随访、监测等在线健康管理服务和互联网延伸医嘱、电子处方等网上诊疗服务。加快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在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养老服务等健康服务领域的应用,充分利用穿戴式智能设备移动终端等终端设备,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信息服务。构建健康信息服务产业链,打造以智慧医疗系统为核心,数字化健康产品的研发设计、软件开发、信息技术咨询、数据处理和存储、数字内容服务为关键环节的健康产业链。建设智慧医疗大数据产业基地,打造产研医”健康医疗科技产业发展新高地,逐步形成智慧医疗、个性化精准医疗产业新兴集聚区和西部领先,云南先进”的人工智能+医疗”标杆项目。

建立远程医疗平台,深入开展远程会诊医疗服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云南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等战略,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培训、远程教学、远程疑难病案讨论等项目合作,不断提升双方医疗水平和医院管理能力。

10健康文化产业

在普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成立健康文化传播中心”,在各县区)、乡镇成立健康教育中心”,推出健康生活大讲堂”。将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逐步建立全面覆盖、分工明确、功能完善、运转高效的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将健康促进与教育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保障健康促进与教育专业机构和工作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和业务经费。

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重点突出养在普洱”品牌,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博物馆、文化宣传及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打造一批民族医药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传统节庆活动,继续开展养在普洱—端午百草根节”;把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大力普及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广泛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把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纳入卫生健康宣传教育的内容,加快形成四级一体联动老年教育体系,推进老年大学建设;开中国人挥好传统媒体、自媒体、新媒体的健康教育功能,推广普及医养健康科学知识。

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和对外交流合作,深化大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药交流机制,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民族健康文化传播中心。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扶持建设一批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企业(机构)及重点项目。推动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鼓励社会力量建设一批高质量中医药海外中心、国际合作基地和服务出口基地。研究推动现有中药交易平台稳步开展国际交易,打造普洱中医药文化对外交流新高地。

三)加速生物产业发展,打造高端产业新基地

发挥思茅区、宁洱县、景谷县、孟连县等云药之乡”的优势,加快培育壮大优势品种,重点打造云茯苓、林下三七、白及、砂仁、石斛、龙血竭、滇黄精、滇重楼等一批优质道地品牌。推进普洱白及、林下三七、云茯苓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促进3—5个普洱重点道地药材产业基地认证,积极引导一村一品”示范村品牌建设,将普洱建设成优质中药原料生产基地。

推进中药材绿色化发展。以原料质量为核心,推林下种植、抓有机品牌,开展标准化、规范化种植体系和溯源体系建设,扩大中药材绿色种植、生态种植规模,建设规模化示范、生产基地,充分发挥“云药之乡”“定制药园”带动作用,推动道地药材提质增效。

鼓励生物医药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支持一批生物医药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利用普洱市一个市场云药”品牌,推动医药企业走向南亚东南亚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打造滇西南中药材集散交易中心和大健康产品商贸基地,形成云南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技术人员10个药食同源系列绿色食品。发挥生态环境、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优势,促进建设一批包括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饮食文化、健康体验、休闲养生、科普宣传等内容的中药材健康产业园庄园),重点打造10个知名庄园,并建设一批中药民族药)康养体验基地,开发一系列药膳、药浴、中药茶饮、中药熏蒸等特色康养体验项目,将普洱打造成著名的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区。

加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道地中药材及健康产品检测机构服务平台建设及提升。推进普洱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建设,打造健康医疗产业集群,将产业园建设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特色生物产业的研发、生产、加工和集散中心。加大政策扶持,市财政安排适量资金,设立普洱市生物医药产业基金”,重点投向符合普洱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的关键领域。支持鼓励各类生物医药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依托各自优势,构建云茯苓、砂仁、林下三七、石斛、滇黄精、滇重楼等普洱特色道地药材产业联盟。加强与西双版纳、红河、临沧等周边地区的区域合作,提升整体竞争优势。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医药发展,倡导成立一带一路”中医药联盟。

四)提升旅游发展品质,树立康养旅游新标杆

充分利用普洱优势资源,紧抓十四五”时期发展机遇,实施“12236”战略,提升旅游发展品质。着力发展康养旅游和普洱茶马文化体验两大新业态,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健康旅游城镇、健康旅游综合体、健康旅游园区和健康旅游基地,形成一批健康旅游特色品牌,将普洱市打造成世界普洱茶文化和旅游消费中心和国际生态旅游胜地树立康养旅游新标杆。

1.实施“12236”战略,提升旅游发展品质

(1)打造一大发展核。美国纽约市城融合和景乡融合的普洱样板”。初步建成百里普洱茶道,塑造行百里普洱茶道,品千年普洱茶润”的旅游形象,将百里普洱茶道”建成文化长廊、景观长廊、休闲长廊、茶产业长廊,成为普洱旅游发展的新亮点、新热点、新增长点。

(2)构建两大新高地。以百里普洱茶道、普洱茶博物馆和现有的茶咖交易中心等为载体,在思茅城区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具有标志性意义及全球影响力的文商旅深度融合的普洱茶文化消费集聚区,形成世界普洱茶文化的消费高地。

以成功申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世界遗产、打造5A英寸景迈山茶林文化旅游区”、建设普洱茶源主题文化体验公园、形成普洱论坛”国际品牌为目标,将景迈山古茶林区域建成普洱茶文化和旅游的精神高地。

(3)主攻两大新业态。充分利用普洱生态环境和茶马文化两大旅游发展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康养旅游和普洱茶文化体验两大新业态。到2025“”,“”,“”,“”,“”,“”,“”,“”

(4)树立三大新形象。一是文化普洱。强化“世园园”茶马古道源头”的核心优势和景迈山古茶林人类茶文化史上的奇迹”世界茶文化历史自然博物馆”的品牌形象,将普洱建成普洱茶文化挖掘、保护和传承的引领者。二是康养普洱。充分发挥普洱唯一的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的独特优势,围绕医、养、旅、药、管、健”全产业要素链,打造养在普洱”健康品牌,将普洱建设成为绿色环境让人爽心、健康食品让人放心、诚信友善让人暖心、休闲养生让人舒心、幸福生活让人欢心的五星级(“五心”)健康生活目的地,成为健康生活目的地”的先行者。三是数字普洱。鼓励文旅企业创新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克网络等智慧化应用,推动互联网+旅游”深度融合,开发云旅游、云演艺、云节庆、云直播、云展览等新业态。

(5)实现六大新突破。以重大龙头项目和引领示范项目的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提升传统旅游产品质量、强化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培育、全力打造高端旅游品牌,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发展智慧旅游、实施国际化战略工程、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优化旅游环境,加快推动全市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和高质量发展。重点在以下六个方面形成突破。

高端旅游品牌建设。规划期内实现国家级旅游品牌的重大突破。加快普洱景迈山世界文化景观申报工作,将申遗工作作为提升普洱品牌形象,推动普洱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亮点工程进行打造。整合普洱景迈山千年万亩古茶林、古村落和民族文化等世界顶级旅游资源,力争2025年国家5A级旅游景区水平。启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在茶苑路以南,依托梅子湖、野鸭湖和茶山等自然景观,打造《环球地产》基地、项目)创建工作要求,扶持5户以上中药材种养殖基地或中药生产企业申报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充分利用普洱茶园、咖啡庄园、梯田、温泉、峡谷等资源优势,在滇西南大环线普洱段沿线,选择旅游资源富集区域建设一批精品民宿,促进普洱深度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普洱八景”评选活动,将普洱八景”作为普洱旅游的标志性产品向海内外宣传推广。

茶文化深度体验。依托澜沧县景迈山”、宁洱县困鹿山”和镇沅县千家寨”等茶文化遗产地核心区品牌优势资源,以及茶马古道起点的独特优势,以普洱茶文化体验为核心,深入挖掘茶马古道文化,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调查和评估,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丰富产品业态,营造多种体验场景,开发茶山游茶园民宿、茶马古道文化体验等主题产品。做大文化旅游演艺、做响文化旅游节庆、做特文化旅游线路。

乡村旅游文化赋能。时事通讯农家乐”型到民宿和体验的乡村度假”型,再到居住和生活的更多的人IP(IP)融入村味、村品、村艺、村趣,让游客既感受田园风光,又体味未曾远去的乡愁”,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推动现代传播方式的融入,采用直播带货、短视频记录、微信朋友圈等让农村乡野生活和农副产品跃然屏上,使普洱乡村成为城里人诗意的栖息地”和农民致富的“聚宝盆”。

民宿发展转型升级。将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打造民宿发展的集聚区。到2025年末,等级旅游民宿达到18家,并建成网红打卡地。推动民宿经营品牌连锁化发展,以提升民宿的竞争力和专业化管理水平。在旅游资源富集区域,建设一批半山民宿”,满足不同层次游客个性化需求。

旅游环线树立样板。紧抓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的历史机遇,积极开展自驾旅游线路的打造。开展沿线房车营地建设,完善游客服务站、旅游标识、景观台、旅游厕所、露营地、民宿、租赁车、充电桩等产业要素配置,打造普洱最美风景道,将最美风景道建设成为生态之路、文化之路、休闲之路、致富之路。加强与大滇西旅游环线沿线州市的联动合作,配合健全大滇西环线健康旅游联盟,完善同城化销售机制,携手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

夜游经济激发活力。充分利用普洱茶文化和休闲度假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夜游经济,打造“五夜经济”(夜景、夜游、夜演、夜娱、夜宴),点亮普洱。重点在茶马古城、茶马古镇、普洱茶小镇、娜允古镇等实施夜景灯光美化亮化工程,形成流光溢彩、繁华靓丽的都市夜景,打造成云南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做优做旺思茅高家寨、宁洱乡村民族特色美食文化一条街等夜间美食街区。树立一批普洱夜经济消费品牌,努力打造云南夜游经济的标杆和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2.打造“养在普洱”品牌,建设国际康养旅游目的地

大力发展高端医疗、中医药特色、康复疗养、休闲养生等健康旅游产品,提升健康旅游服务品质,进一步完善健康旅游业发展的支持政策。选择一批具备良好资源条件、具有前期工作基础、符合政策支持方向的健康旅游项目,建设各具特色的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形一、二、三

(1)打造10大康养品牌

三维养生文化体验馆--“国家”3D养生文化体验馆”,展示、体验和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养生文化。

静养社区——以民族传统文化为核心打造静养社区,倡导静坐、发呆等调养身心的生活方式。

深呼吸中心——选择10处空气质量最优、环境最好的森林,打造普洱深呼吸中心”。

国家级中医馆——以淞茂中医馆为主体,实现医+药+养”三合一融合发展。

产品——将“养在普洱—端午百草根节”打造成民族医药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品牌传统节庆活动。

健康旅游联盟——与“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成立健康旅游联盟,加强健康旅游相关领域合作。

中医药健康体验园——依托中医药文化元素突出的中医医疗机构、中药企业、中华老字号名店以及中药材种植基地、药用植物园、药膳食疗馆等资源,打造一批中医药健康体验园。

国药文化街--3D(3D)养生文化街,集中药展示馆、中药文化、中药交易、中药保健体验、药膳食疗为一体。包括10家国药养生馆、100种民族民间医生特色疗法、1000种中药材展示。

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依托现有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国家森林康养基地”。

15分钟健康生活圈——打造国内首个15分钟健康生活圈,形成普洱健康生活目的地的独特品牌。

(2)建设六类康养园(区)

森林康养园——充分发挥普洱森林资源优势,与医学、养生学有机融合,开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等服务活动。到2025年,建成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产业布局较为合理的森林康养服务体系。重点在太阳河国家森林公园、澜沧国家森林公园、小黑江森林公园和无量山、哀牢山等森林公园,建设森林康复中心、森林疗养场所、森林浴、森林氧吧等服务设施。大力开发中医药与森林康养服务相结合的产品,积极发展森林浴、森林食疗、药疗等服务项目,实现修身、养心、定神、养颜的特色养生功能。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康养基地,打造生态优良、功效明显的森林康养环境。

我很高兴--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主打绿色、生态、有机、安全4张“名片”,重点推动龙竹玉液、有机茶、有机咖啡、生态石斛、辣木、美藤果、特色稻米、有机蔬菜、特色畜禽产品10大系列品牌。着力打造澜沧景迈山、镇沅振太—勐大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加快建设爱伲庄园、普洱淞茂谷庄园、云南斛哥庄园、普洱祖祥高山有机茶庄园、雅咪红庄园等20个以上“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功能齐全、层次较高”的精品旅游现代农业庄园,打造观光采摘园、农耕文化园、休闲度假园等各具特色的田园康养产品。

中医药康养园——依托现有生物药庄园,推出一批集中医药观光、康复理疗、养生保健、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中医药康养园、养生谷,设置不同的功能区。以中医药种养基地自然景观为主体建设中医药大观园;以中医药调理疗养服务等功能为主体,建设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区;以中药材炮制技术展示、中医药历史文化知识、物品等展示为主体,建设中医药旅游展示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运动康养区——以建设国家普洱亚高原体育基地,打造国际亚高原体育品牌为平台,推进普洱亚高原体育运动康养区思茅中心区)建设。打造糯扎渡库区、李仙江库区垂钓基地,普洱蓝眉山运动养生旅游度假村等户外运动和体育旅游基地,形成体育旅游休闲集聚区。

温泉养生园——泉、澜、沧、孟等温泉+”的综合开发模式,打造温泉养生中心,推出有氧运动+温泉疗养、云药+温泉疗养等不同养生产品,形成泡云药温泉,品千年普洱”的主题形象。改造提升和新建温泉综合度假产品,培育温泉休闲度假区,推动全市休闲度假产品向高端休闲疗养和康体养生方向转变。重点推动“”、“”、“”、“”

静心养生园——依托景谷民族传承文化在东南亚市场形成的影响力,以景谷民间传统文化遗迹为核心,对多处民间文化遗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提升,设置瑜伽、养心茶、养生素斋、静坐悟心等主要项目,倡导静心养生的生活方式,打造国内外著名的静养社区。结合大型节事活动及与东南亚国家民间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民族传承文化旅游目的地,成为普洱国际性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带动周边运动健身、文化养生度假及特色民族村项目的发展。

五)构建健康生活环境,塑造绿色发展新典范

1构筑生态安全格局

构建两屏两廊多点”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筑牢云南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两屏,即哀牢山—无量山景东、镇沅、景谷)生态屏障、南部边境生态屏障;两廊,即普洱—西双版纳生物多样保护廊道、澜沧江—李仙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多点,即思茅太阳河、景谷威远江、墨江西岐桫椤、澜沧糯扎渡以及孟连竜山等重要保护节点。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进一步夯实普洱的绿色优势,构筑绿色普洱的生态本底。深入推进森林普洱”建设,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要求,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强森林草原资源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灾害防控和监测监管。提高湿地生态保护水平,加速推进以保持水土、护坡护岸、涵养水源为主要目的的生态保护。

2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科学论断,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的前提和根本保障。紧紧围绕绿色经济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强化生态立市、绿色发展”导向,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将生态立市”作为普洱的首要发展战略。打造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格局。推广公共交通、自行车、新能源车、车辆分时租赁等绿色出行方式,推广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创建绿色生态示范城区。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土特产、土特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加大生态文明示范村镇创建力度,将普洱打造成为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开展蓝天、碧水、净土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水气土环境要素质量分区管控制度,健全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打造优质人居生态环境,推动普洱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降低碳排放强度,制定2030年碳排放率先达峰行动方案。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全力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三。加强城乡综合治理

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进生活垃圾、污水、厕所粪污、畜禽养殖粪污治理。持续开展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全面提升环境卫生水平,打造干干净净的家园,提升居民幸福感。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减量和就地资源化利用,由普洱市政府发布零垃圾”运动宣言,力争到2025年,实现市域范围内零废物。推进爱国卫生运动与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有机结合,提升村容村貌,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到2025年,全市10个县(区)实现国家卫生县城城市)全达标,92个非城关乡镇实现省级卫生乡镇全覆盖,每个县(区)至少创成1美国80%。

4推进健康细胞建设

加快推进健康县城建设,广泛开展健康乡镇、健康村、健康社区、健康学校、健康企业、健康家庭等健康细胞建设,促进全社会健康环境改善、健康服务优化、健康教育普及和健康行为养成。推动健康政策、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市场营销2025年,影响健康的因素得到有效控制,社会健康综合治理能力全面提高,10县(区)全面达到云南省健康县城评价要求,培育一批健康细胞样板。

5建立健康影响评价体系

建立以卫生与健康行政主管部门为核心、多部门协同建设的健康影响评价制度、评价指标和评价办法,形成健康影响评价评估管理体系。通过系统评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规划、政策和重大工程项目对健康的影响,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降低或消减管理决策对居民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和危害。将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视为保障公民健康权的基石,将公民主要健康指标改善情况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引入建设听证制度”,鼓励公众参与,增加百姓满意度的评估权重,确保健康产业惠及全体人民。

六)提高健康素养水平,开启健康生活新方式

1.加强健康教育

完善健康教育体系,推动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机构、学校、社区和工作场所建立健康教育点;利用主流媒体平台和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通过讲座、直播、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广泛传播通俗易懂的医学知识。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学校应当利用多种形式实施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科学健身知识、急救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主动防病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行为习惯;加强中医药科普宣传,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提升群众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普及健康文化理念,传播医学和健康常识,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科普活动,引导公众树立科学的生命观,增进全社会对医学、医务人员的理解和尊重;增强公众对个人健康负责意识、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和对自身健康投资、消费意识,引导形成理性的健康消费习惯;加强医务人员人文教育,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

2.塑造健康行为

加强控烟限酒,推进无烟环境建设,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开展限酒健康教育,加强有害使用酒精监测和干预,减少酗酒;引导合理膳食,普及膳食营养健康知识,发布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膳食指南;减少不安全性行为和药物滥用,加强性道德、性健康、性安全宣传教育和干预,减少意外妊娠,遏制艾滋病等性病传播,加强毒品预防教育,加强戒毒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增强公众合理使用抗生素意识;促进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开展心理健康科普,提高公众主动就医意识,推进心理健康咨询点建设,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心理健康和精神障碍康复服务。

3.提高身体素质

加快开放体育资源,创新健身休闲运动项目推广普及方式,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馆、健身休闲设施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扶持和引导各类体育健身组织发展,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方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扶持推广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促进体育生活化,加强全民健身活动与重大国际体育赛事、重大节庆活动等有效联接,引领全民健身新时尚。依托云南高原特色和旅游资源,发展独具特色的体育健身产业。

四、九

一)世界健康生活目的地IP工程

养在普洱”作为普洱健康生活目的地的总IP,金融“养在普洱”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的IP库:

10个康养品牌。依托森林、田园、中药、温泉、普洱茶、咖啡等康养资源各打造一到两个康养品牌。

10条精品旅游线。打造研学游、乡村游、茶马古道游、森林康养游、中医药体验游、体育休闲游、温泉养生游、民族风情游等10条品牌旅游线路。

10个中药材健康产业园。依托生物药庄园,打造10中华人民共和国养殖)、饮食文化、健康体验、休闲养生、科普宣传等一体的中药材健康产业园(庄园)。

10大特色高原农业养生产品。打造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主打绿色、生态、有机、安全4张“名片”,重点推动有机茶、有机咖啡、生态石斛、牛油果、辣木、美藤果、特色稻米、有机蔬菜、特色畜禽产品10大系列品牌。

10个特色康养小镇。推动医、养、游”融合发展,形成中医药康养文化为核心的特色康养小镇。

10家药膳食疗馆。根据各县区)资源特色,原则上每个县区)扶持一家。

10个五星级普洱茶鉴品阁。相关机构组织评选,向国内外推介。

10家国内知名的大健康企业。支持普洱生物医药大健康企业发展壮大,引进和培育10家国内知名的大健康企业。

(二)县级公立医院达标晋级工程

根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有关县级公立医院提质达标晋级的政策导向,以合理规划、结构优化为原则,按照区域位置和服务人口规模,从通过县级医院提质达标验收的县级公立医院中遴选基本达到三级医院标准,且医疗服务能力和诊疗水平较强的县级公立医院建设为区域医疗中心三人行2025年,争取澜沧县、景东县人民医院晋升为三级综合医院,思茅区、墨江县景谷县人民医院按照三级综合医院基本标准要求提升服务能力,并申请省级给予列入晋级医院名单,其他5所县级综合医院以巩固达标成果为重点,不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三)智慧文旅建设工程

切实发挥一部手机游云南”在旅游大数据、游客服务和政府监管服务方面的作用,优化提升游云南”普洱板块、普洱城市大脑文旅场景,依托城市大脑一部手机游云南”普洱场景”,进一步整合集交通、气象、治安、客流信息等全数据信息采集和分析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升智慧旅游服务质量,打造普洱文旅IP(IP)新形象。选择有代表性的普洱旅游线路,开通数字旅游专线”。

打造智慧旅游区,加快3A级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重点旅游特色村镇等区域智慧化转型升级,到2025姓名5G、北斗系统、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应用普及,以科技创新提升文化和旅游业发展水平,实现旅游购物、旅游休闲、旅游交通出行等各类场景数字化。

(四)15施工

为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进一步提高全市人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到2025年底,全面建成设施便捷、功能完善、服务优质、区域均衡、全民共享的“15分钟健康生活圈”,科学规划和统筹建设一批县区)文体中心、文体副中心、体育公园、体育服务综合体等,建成一批便民、利民的社区村)市民活动中心、多功能运动场、公园绿地体育设施、健身步道、社区服务中心和医疗服务机构。使城镇居民步行10-15分钟(直线距离1500—2000米)范围内就有健康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功能和日常生活的公共活动空间。将 “15分钟健康生活圈” 建设纳入普洱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

五)公共文旅服务效能提升工程

1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逐步形成主城区和中心镇15分钟、一般村镇20分钟的“公共文化服务圈”。加速现有文化公共设施提升改造,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到2025年,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全面达到国家建设标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面达到国家建设标准和五个一”建设标准。推动建设文化礼堂、乡村戏台、文化广场、非遗传习场所等文化主题功能空间。完善管理服务制度,健全免费开放项目,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水平。广泛开展全民阅读和全民艺术普及活动,创新开展普洱读书会”等品牌阅读活动。加快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发展,大力发展云展览、云阅读、云视听,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走上“”、“”

2提升旅游公共服务品质

统筹规划建设交通与旅游服务设施,积极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推动公铁、空地、空铁联程联运,加快推进交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建设综合立体旅游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市与景区、高速公路与景区、景区与景区之间的连接线,打通景区最后一公里”。加强与西双版纳、红河等相邻区域合作,相互开通重点旅游景区间的旅游公交专线,为游客提供便捷的优质服务。打造适合自驾、骑行、徒步等多种旅游形式,以观光健身体验为特色的风景廊道、绿道、骑行道和登山游步道,实现各县(区)均有1条串连自然人文景观,具有慢行系统、特色标识系统的主题旅游风景绿道。推动自驾车旅居车营地、旅游驿站和线路建设。鼓励建设不同类型、特色突出的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开发露营产品,配套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等综合服务功能,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自驾游目的地、自驾游线路和3C公司级及以上自驾车旅居车营地。

继续将旅游厕所建设纳入普洱市惠民实事加以推进,按照全域旅游标准,推动厕所革命”从旅游景区走向城市和乡村,按照高速公路沿线厕所达到3A级级标准,干线公路、旅游公路沿线厕所达到2安培级以上标准,旅游小镇和特色旅游村厕所达到A类级以上标准的要求,提升改造和新建一批旅游厕所,全面提升乡村旅游点和旅游特色村的厕所品质。建立完善的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在思茅,墨江,澜沧建设市一级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其他每个县建设一个县级咨询中心,在机场、车站、码头、商业步行街、旅游景区或人流集中区域建设咨询站或咨询点。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参与咨询服务中心建设和管理,建立市场化长效运营机制。建立旅游安全应急救援体系,整合保险、旅游、交通、医院、救援等多方面产品和资源及景区内应急救援点,以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体系、国省干线应急救援体系为补充,在全市推动构建应急救援中心-应急救援站-应急救援点三级旅游安全体系,覆盖旅游交通沿线、重要干线公中国

(六)“养在普洱”健康促进工程

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健康素养重点提升”“健康促进县(乡镇、村)创建”健康教育质量效率提高”公职人员健康引领”边疆健康文化建设”等各类健康促进活动。充分发挥媒体的健康科普知识传播作用,建设“养洱”APP定期推送各种健康相关知识。按照国家统一安排开展健康中国行”宣传教育活动,鼓励卫生健康行业学会、协会组织专家开展多种形式的、面向公众的健康科普活动和面向机构的培训工作。将健全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等为重点工作的健康素养提升行动实施情况作为对县(区)实施“健康中国行动”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积极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着力实施普洱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以普洱马拉松、普洱铁人三项赛、普洱100(公里)国际越野跑挑战赛、普洱茶马古道山地自行车赛等赛事为带动,大力发展普及性、参与性强的健身休闲项目,构建覆盖全市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活动体系。将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纳入十、四、五“市、市、市”(镇)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证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用地需求。积极申报国家、省体育基础设施项目资金,实施城乡体育场馆、全民健身步道、健身路径(乐园)、足球场地、村组体育场地等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镇)村(社区)、组的全民健身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加快推动符合开放条件的公共体育场馆、大中专院校等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加强全民健身科学指导专业队伍、健身组织网络建设,扶持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开展科学健身指导专项行动,构建体医结合的体质健康服务模式,组织科学健身众参与”活动,树立运动是良医良药的理念,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

七)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工程

充分利用普洱森林资源的巨大优势,积极发展森林浴、森林食疗、药疗等服务项目,大力开发中医药与森林康养服务相结合的产品。依托太阳河国家森林公园、亚太森林组织普洱基地、墨江国家森林公园和澜沧国家森林公园等,按照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要求,完善康养步道、疗养设施、引导系统和住宿、餐饮等接待设施,根据康养不同类型保健型、康复型、养老型、综合型等)丰富森林康养产品。鼓励与医疗、养老等机构合作开展康复疗养、健康养老等服务,加强森林康养文学、音乐、美术等文化产品的开发,增强森林康养文化体验。到2025年,全市建设森林步道500公里,国家级、省级森林康养基地50个以上。

工作、路线森林医学”相关研究方向,推动森林医学”的发展。基于森林医学”的理论指导,建设10处 “医疗福祉型森林”、疗养保养型森林”和预防生活习惯病森林”3种类型的“森林疗法”基地。根据区位条件,将森林疗法基地建设成近郊型服务当地市民)、远郊型短期停留型,可当天往返或住宿1日)、森林疗养地型可以长期停留),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聘请专业人士根据不同类型基地开展森林疗法线路设计,打造全国首个森林疗法线路系统。森林疗法线路是经认证的散步线路,需要通过生理实验进行科学验证,一般以步行20分钟为1个单位。每个森林疗法基地可以包含多条森林疗法线路)。

(八)环境质量提升工程

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维护公众健康为根本出发点,统筹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修复,统筹城市治理与乡村建设,统筹系统治理和专项整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构建生态保护空间格局、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全面建立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全面扩大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十四五”期间重点实施普洱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工程,对普洱市辖区1区9县范围内已获得省政府批复的县级及以上、中国人五湖”保护,加强纳贺湖、信房水库、洗马湖、梅子湖、野鸭湖五湖”保护治理,建立湖泊保护缓冲带,保持湖库岸线自然形态,实施五湖流域面山修复、陆地生态修复、湖滨生态廊道修复、湖滨生态湿地建设、入湖库河道清水产流机制修复、湖库内生态保育等一批生态工程,实现湖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目标;持续开展春夏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强化控煤、控车、控尘、控烧、控油烟等措施,实现蓝天白云、空气清新、繁星闪烁”;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等行动,加快推进普洱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源系统防控,推进土壤安全利用。

九)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工程

开展高层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重点培养一批医学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引进一批两院”院士、国医大师、长江学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高端医疗卫生人才。开展基础人才培养计划,推进与昆明医科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的战略合作和其他医学院校的交流合作,积极筹建普洱学院医学院。开展万名医师培训计划,加快培养护士、护理员、康复治疗师、健康管理师、医学英语、营销运营等从业人员。加强针对健康医疗服务机构、国际旅行健康咨询机构、旅游服务机构等相关服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语言培训,提高健康旅游的服务品质和管理水平。加快推进医师多点执业,鼓励地方探索建立区域性医疗卫生技术及服务人才有序流动的机制,对非公立医疗机构的人才培养、培训和进修等给予支持。

依托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普洱卫生学校、市民族医药研究所和普洱职业教育中心,积极筹建普洱中医药高等职业学校,布局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学等服务生命全周期的中医药专业。支持面向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培养中药材民族药)种植加工、中药炮制、中医养生、老年护理等本土中医药健康服务技术技能人才。

五、支撑与保障措施

一)

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有关领导任副组长,各地、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任成员的普洱市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局工作,审议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问题、重要工作安排,指导各地、各部门开展工作,并建立相应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各县健康生活目的地”工作的贯彻落实。

二)创新体制机制

各县区)应当组织卫生健康、医疗保障、市场监管、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建立沟通协商机制,加强制度衔接和工作配合,提高医疗卫生资源使用效率和保障水平。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财政状况和健康指标相适应的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投入机制,将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经费纳入本级政府预算,按照规定主要用于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保障和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运行发展。加强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中统筹考虑健康服务业发展需要,扩大健康服务业用地供给,优先保障非营利性机构用地。

三)搭建服务平台

深入推进一部手机游普洱”平台建设,逐渐融入健康服务功能。建立全市健康医疗云和大数据应用平台,规范和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实现市民健康管理信息化,满足个性化、精准化健康医疗服务需求。建设普洱市大健康产业发展平台。设立普洱大健康产业发展基金,建立大健康产业专家库,加强对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政策措施和重大项目进行评估论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成立普洱大健康产业协会、联盟等行业组织,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协调、服务和监管作用。支持举办大健康产业发展普洱高端论坛,带动大健康产业发展。

(四)优化政策环境

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审批事项,规范改进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放宽市场准入。建立公开、透明、平等、规范的健康服务业准入制度。建立健全国际医疗服务标准、国际医疗服务指南等相关制度。鼓励中医机构进行国际认证,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标准化和专业化。加大对健康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在用地、人才引进、执业环境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和倾斜。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健康旅游产业,探索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鼓励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创新适合健康旅游服务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保险机构运用股权投资、战略合作等方式参与健康旅游产业链整合。鼓励各类创业投资机构和融资担保机构对健康旅游领域创新性业态、小微企业开展业务。










  
下载单词 下载PDF格式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