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洱市“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规划评估报告-普洱市人民政府

部门目录

首页 > 正文
关于普洱市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规划评估报告
2023-11-30   作者: 点击数: 
 索引号:  1022/20231130-00006  公开目录:  医疗服务  发布日期:  2023-11-30
 主题词:  卫生  发布机构:  市卫生健康委  文  号: 


为加强对《普洱市“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规划》重大行政决策执行情况的跟踪、调查与反馈,促进决策的有效执行,提高实施效果,现将该重大行政决策项目后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一、实施结果与制定目的的符合程度

按照《普洱市“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2025年,基本建成体系完整、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运行有序,富有韧性、优质高效的复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快速反应、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升。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危急重症、疑难病症诊疗能力不断提高,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基层首诊能力显著提升,中医药民族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就近享有公平可及、优质高效的系统性、连续性的健康服务,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持续提升。

主要指标及目标。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7.55张,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3.2人,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3.85人,每千人口药师(士)数0.54人,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3.1人),每千人口重症医学科床位数0.45张,每千人口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数0.85张,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0.62人,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5个,人均预期寿命77岁,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的比例≥60%。

规划》实施以来,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675个,其中,医院7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557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5其他卫生机构个。全市编制床位14350张,实有床位18216张,医疗卫生机构在岗职工24514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9771人)各项指标稳步推进中。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就近享有公平可及、优质高效的系统性、连续性的健康服务,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持续提升。

二、执行的成本和效益分析

规划》实施以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按照规划推进各项工作,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努力发挥各类项目资金的最大效益,从现代化卫生体系建设、高质量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逐步建成体系完整、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运行有序,富有韧性、优质高效的复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具有无可比拟的社会效益,进而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持续提升。

三、决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卫生与健康需求和服务能力不相匹配。卫生与健康服务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基层服务能力较弱,专业人才支撑不足、医疗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多元化办医格局尚未形成。

(二)医疗卫生设施和投入需进一步提升。全市的医疗卫生服务设施供给总体不足。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院等基础设施薄弱,基层卫生资源匮乏,影响整体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高。已建成的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因当时建设条件受限,存在建筑布局不合理、床位设置少、分区不科学、功能不齐全、设备配置不足等问题。

三)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市、县、乡、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县区)医疗卫生服务发展还不平衡。信息互通的堵点”仍然存在,康复、护理服务产业动能未充分释放,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决策的社会认同度

规划》实施以来,不断优化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危急重症、疑难病症诊疗能力不断提高,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基层首诊能力显著提升,中医药民族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就医体验感逐渐增强,社会认同度逐步提高。

五、决策的近期效益和长远影响

规划》实施以来,12项主要任务工作稳步推进,6项保障措施落实到位。一是进紧密型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截止202310月,全市10(区)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力打造管理、服务、责任、利益、防疫、发展”共同体,逐步实现区域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享使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基本建立并有序运转,达到县域就诊率90%以上、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65%以上的目标,基本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持续推进县级公立综合医院第二阶段提质达标工作,目前,全市6个县级公立综合医院、2个中医医院通过第二阶段提质达标验收,全市60%以上的县级公立综合医院达到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要求。建强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成胸痛中心11个(市人民医院及10县区人民医院)、卒中中心11个(市人民医院及10县区人民医院)、创伤中心(市人民医院及10县区人民医院)、危重孕产妇中心11个(市人民医院及10县区人民医院)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11个(市人民医院及10县区人民医院);96家乡镇卫生院通过等级评审,40.63%的中心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服务能力推荐标准,基层慢性病管理中心实现全覆盖。二是提高差异化专科建设。建成省级临床医学分中心1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36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补短板培育项目11个,重点中医专科10个,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被列入2024年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综合医院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实现了零的突破三是打造中医民族医)重点特色医院以普洱市中医医院为核心,以打造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为目标,打造地市级重点中医医院,形成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科研教学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强中医药服务机构基础建设。在建国家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1个、省级区域中医诊疗中心1个、省级中医临床医学分中心2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7个,省级中医特色专科15个。加强中医综合治疗区室)、治未病科中心)和康复医学服务区建设,提供融预防、治疗、康复于一体、全链条的中医药服务,提升中医诊疗能力和临床疗效。建设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加快中医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培养。四是完善各级医疗机构协作机制。建立和完善公立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社会办医院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整合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功能,为群众提供系统、连续、全方位的医疗卫生服务。第一,加强思宁一体化建设,统筹医疗卫生资源。2022年,思茅区人民医院顺利通过县级公立医院第二阶段提质达标验收,宁洱县人民医院纳入国家千县工程”建设项目;2023年,宁洱县人民医院顺利通过县级公立医院第二阶段提质达标验收。第二,墨江县、景东县、景谷县、镇沅县应充分依托哀牢山、无量山丰富的自然资源,加快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景东县、景谷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推进三级综合医院、三级中医院建设工作。第三,江城县、孟连县、澜沧县、西盟县应着力发挥固边作用,加快建设边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完成了市传染病医院、澜沧县传染病医院和江城县、孟连县国门医院建设并投入使用,澜沧县人民医院通过县级公立医院第二阶段提质达标验收、澜沧县中医院,不断提升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核心能力。五是健全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围绕生命全周期和健康全过程,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加快完善妇幼健康、老年健康、职业健康、精神卫生、血液供应保障服务体系,补齐健康教育、康复医疗、老年长期照护和安宁疗护等领域短板,建立完善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政策标准体系和服务供给体系,全面提高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能力。县级公立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门诊;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85%,三级中医医院设置康复科比例达到100%。六是科研引领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强现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基础上,培育1—2个国家级重点临床专科。目前,全市建成省级临床重点专科36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补短板培育项目11个,重点中医专科10个;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被列入2024年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综合医院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实现了零的突破,列入2024年省级临床重点专科7个。七是推动疾控体系建设。推进普洱市疾控中心区域疾控中心”建设,按照西部领先、省内一流、国家接轨”的标准和适度超前的原则实施,着力打造服务普洱、辐射周边,智慧创新、具有地域特色、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区域疾控中心;9个县区)疾控中心达到国家县级疾控中心基本标准,县区)疾控中心实验室仪器装备达到同级国家标准A类类),具备不少于179项的检测能力。八是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健全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预警系统,提升全市卫生应急决策与指挥平台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完成市、县两级平台建设,健全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数据库。加强基层卫生应急管理工作,市、县(区)、乡(镇)三级全面建成较为健全、完善,规范的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构架。完善院前急救车辆、车载医疗设备和车载通讯设备等硬件设施配置。加快推进全市院前医疗急救系统信息化建设,健全胸痛、卒中等五大中心”急救信息交互平台,健全完善市、县、乡镇三级院前急救网络,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接诊无缝衔接和信息互联互通,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构建布局合理、覆盖城乡、协调联动、信息共享的院前急救及紧急医学救援网络,推进急诊急救一体化建设,提升医疗急救保障指挥调度能力和水平。市级建立100人紧急医疗救援队、50人紧急卫生防疫队、10人危急心理干预队。县(区)均建有260人的卫生应急综合队伍,人员编组包括医疗救治、疾病防控、卫生监督等有关专业技术骨干,实现卫生应急队伍装备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九是筑牢妇幼健康服务基础。实施妇幼健康服务保障工程,健全覆盖市、县(区)、乡村的服务网络,多渠道促进区域优质妇幼健康服务资源扩容和融合发展。积极开展市、县区)妇幼保健机构达标创等工作,提升服务能力,目前,全市婚检率达到94.99%产前筛查率达到85.45%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达到108.87%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率分别达到46.39%60.32%2023年,全市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执业助理)医师达到0.87名、床位达到2.5张。十是提升采供血服务能力。加强普洱中心血站能力建设,加大政府财政经费投入,合理配置血站资源。血站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实质性推进,在十四五”期间,血站业务用房条件基本改善,按照血站基本标准》要求,完成血站改扩建前期工作;采供血基础服务性设备46种)、设施能够满足采供血业务增长需求。加强采供血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出台与采血量挂钩的血站人员配备标准,核定血站人员总量,切实解决血站人员紧缺问题。逐年在全市及各县区)规划设置固定献血点,提升中心血站服务范围,思茅城区固定献血屋建设达个的目标。推进澜沧县区域性集采血、储血、供血为一体的县级血库十一是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依托普洱市现有的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精神专科门诊,建设“1+10”市县(区)联动的精神卫生医疗联合体,打造医防有机融合、资源优化统筹、市县区)联动协同、服务优质高效”的精神疾病综合防治服务体系,目前,全市精神病专科医院所,综合医院设置精神专科(收治住院)5所。2023年,全市精神科医师数量达到4.66名/10万人口,精神科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更加优化,专科服务能力稳步提升,服务领域不断拓展,严重精神障碍规范管理率达到98.1%。十二是强化职业健康管理。持续推进粉尘、毒物、噪声、和放射等危害治理,督促用人单位开展职业病危害全员培训,加强职业健康监管队伍和监督执法能力建设,加强职业病及危害因素监测、评估及诊断救治等工作。深入实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积极应对新型职业健康风险。2023年,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知晓率达到85%以上,重点行业的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90%及以上,非医疗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达到90%及以上,市级设立职业病诊断机构、县区)职业健康体检机构覆盖率达到100%。

六、继续执行建议

《普洱市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具有出台的必要性,文件内容合理合法,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实施效果良好,建议继续执行

传颂数据信息云南)有限公司

20231115





  
下载单词 下载PDF格式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