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在职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备考资料>

论证有效性分析|正文应该这样写进入阅读模式

论证有效性分析|正文应该这样写 进入阅读模式 加微信 点我咨询

2021-08-02 09:00:00|来源:中公管理人

一、谬误的选择

1.1选4点?

通过往期题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实一篇文章里面会有多达8个左右的谬误。我们显然不可能在600字的范围内分析这么多逻辑谬误。因此,我们要选择其中一些谬误进行质疑。那么质疑几个谬误呢?

先看考试大纲:

论证有效性分析试题的题干为一段有缺陷的论证,要求考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选择若干要点,评论该论证的有效性。

大纲告诉我们要选择“若干”要点,“若干”是多少?

那么,我们就要看阅卷人是如何阅卷的,大纲中规定论证有效性分析的评分标准如下:

(1)根据分析评论的内容给分,占16分。考生分析评论的内容超出参考答案者,只要言之有理,也应给分。

(2)按论证程度、文章结构与语言表达给分,占14分。

其中,评分标准里面的16分,就是让你写4分,每点正好4分。余下的14分,是看你文章写得怎么样,再打个分,两部分相加,就是你的总得分。

1.2谬误选择的原则

(1)把握原则

第一你最有把握的谬误去写,保证不错才能得分。如果找到几点都有把握,那就找可写性强的。

(2)分散原则

题给的材料一般都是分为几段的。一般来说,首段介绍文章背景的部分无须质疑,其余部分都会存在谬误。这时,我们最好分散去找,每段找一两点,不要全部集中在一段去找。

理由有两点:

第一:谬误全部集中在一段,写出的文章不美观,层次性差。

第二:谬误全部集中在一段,一定会有答案中没有出现的谬误,容易造成阅卷老师的误判,而且,很可能其中有找错的。

(3)质疑论证原则

虽然我们要考虑论据是否存在逻辑错误,但论证有效性分析不考察论据本身描述的事实是否正确,也不考查我们是否同意论点,它考查的是这一论据能有效地证明论点吗?因此,我们要优先质疑论据对论点的论证,而不是论据和论点本身。记住一句话:论点本身的成立性并不重要,材料的论证能否使得论点成立才重要。

(4)相同论点原则

论证同一个论点时出现的谬误,我们可以写入同一段,以求增加得分点。当然,这一点仅适用于文章驾驭能力强的考生。如果你文字驾驭能力弱,一段写清楚一点就能得分,贪多反而容易每一点都写不清楚 

正文的段落安排

2.1字数要求

论证有效性分析要求写600字左右,要注意的是,空格和标点符号在作文中也是算字数的。标准作文纸一行是20字,试卷的答题纸上每10行会有一个字数提示,到第30行时会有600字的提示。我们只需要写到第30行或者第30行的前后两行即可。

2.2四段式结构

四段式结构中,正文每段只需要写6行,也就是100-120字即可。当然,实际行文中不一定每段如此平均,稍微短一些或长一些,写5-7行均可。

正文的段首使用表示顺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再次、另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首先、次之、再次之、最后,等等。

结构如下表所示:

2.3五段式结构

五段式结构中,正文每段只需要写5行,也就是80-100字即可。当然,实际行文中也可适当增减。

正文的写作模板

3.1正文基础模板

一个正文段落的基本模板为

引+疑+析+(结)

引”即引用材料,告诉阅卷人你再质疑什么。

疑”即表达质疑,指出材料存在逻辑谬误。

析”是段落的核心,是对材料中的逻辑谬误的具体分析说明。

注意:“引”“疑”要简短,“析”要详细。

3.2正文进阶模板

(1)并列式质疑

并列式质疑是指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用两个分析句,质疑同一个论点。其模板如下:

引+疑+分析句1+并列词+分析句2

(2)让步式质疑

如果一个论证的论据本身有问题,而且论据对论点的支持也有问题,那么我们可以先质疑论据的成立性,然后让步一下,表示即使论据成立,也无法证明论点的成立。

其模板如下:

材料的论据存在问题,因为.....。而且,即使这一论据成立,也无法说明其论点成立,因为......

有的论证,是由一个论据推出了一个中间结论,然后又由中间结论推出了最终结论,也适用于此质疑手法。

其模板如下:

由材料的论据不能推出......中间结论),因为......。而且,即使这一中间结论成立,也无法推断.......最终结论),因为......

(3)递进式质疑

如果论证是由一个论据推出了一个中间结论,然后又由中间结论推出了最终结论,还可以使用递进式质疑。

模板如下:

由材料的论据不能推出......中间结论),因为......。而且,由......中间结论)推断......最终结论)也存在问题,因为......

最后,祝大家都能考上理想院校哦!

以上是中公管理人整理的"论证有效性分析|正文应该这样写"内容,广大考生可关注中公管理人,及时获取考研成绩查询信息,帮助大家做好考研,查看报名详细流程关注院校官网,从容迎战~

(责任编辑:张婷)
结束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中公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下载中公教育应用程序

中公精品直播课

多种题型等你来练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添加专属客服

领取备考大礼包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领取资料
    中公应用程序
    咨询电话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 点击咨询

    售后服务:010-83433000
    商务合作:010-83432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