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医疗卫生招聘>备考资料>难点解析>

医院考试难点解析:中性粒细胞进入阅读模式

医院考试难点解析:中性粒细胞 进入阅读模式 加微信 点我咨询

2022-03-24 11:18:03|来源:中公医疗卫生网

1请论述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及其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

首先中性粒细胞的核象标志着它的发育阶段。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具有分叶核的占绝大多数,且以叶核为主。病理情况下,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可发生变化,出现核右移和核左移。

核左移:外周血中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甚至出现更幼稚细胞(包括原始粒细胞),称为核左移。核左移又分为再生性核左移和退行性核左移。

再生性左移:指核左移伴有白细胞总数增高者。表示机体反应性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见于感染(尤其是化脓性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

退行性左移:指核左移而白细胞总数不增高甚至减低者。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低症、严重感染(伤寒、败血症)等。

核右移:正常中性粒细胞以叶核者为主,若五叶核以上者超过3%,则称核右移。核右移为造血功能衰退或缺乏造血物质所致。常见于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恶性贫血、抗代谢药物应用后。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为预后不良之兆。但在疾病恢复期亦可出现一过性核右移现象,此时属于正常现象。

此外需注意,核左移根据其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级。

其次中性粒细胞的含量变化又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生理性变化:

(1)增多:见于饱食、情绪激动、高温或严寒等,新生儿至2岁以内的幼儿,女性月经期、妊娠5个月以上及分娩时白细胞均可增多。生理性增多常为一过性的,通常不伴有白细胞质量的变化。

(2)减少:安静,休息,早晨比下午低。

病理性变化:

(1)增多:

急性感染或炎症,尤其是化脓性球菌感染最为明显。

广泛的组织损伤及急性溶血,如严重外伤、手术创伤、大面积烧伤、心肌梗死、急性血管内溶血等。

急性失血,如脾破裂或输卵管妊娠破裂等白细胞总数常在1~2小时内迅速增高,可达20×109/L

急性中毒,内源性因素如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外源性的化学物质、化学药物中毒或生物毒素中毒所致。

恶性肿瘤,特别是消化道肿瘤,如肝癌、胃癌等。

白血病及骨髓增殖性疾病,如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减少:

感染性疾病,如伤寒、副伤寒杆菌感染。病毒感染,如流感、麻疹、病毒性肝炎、水痘等可引起粒细胞减少。

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部分急性白血病等。

物理、化学因素,如放射线、放射性核素、化学物质(如苯、铅)及化学药物(如退热镇痛药、氯霉素、抗肿瘤药、抗甲状腺药)。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因脾肿大及功能亢进所致,如门脉性肝硬化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综上所述为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需要进行区分记忆。

(责任编辑:高永芹)
结束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中公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领取资料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

    455841255

    在线客服 点击咨询

    投诉建议:kefu@off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