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
资格

药师
资格

卫生
职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医学考试>中医确有专长考试>备考资料>

中医确有专长重点知识梳理20条|八纲辨证的内容进入阅读模式

中医确有专长重点知识梳理20条|八纲辨证的内容 进入阅读模式 加微信 点我咨询

2022-05-24 16:48:38|来源:中公医考网

执业医师笔试考试中诊断学是比较重点的内容贯穿考试的全部,非常的不好掌握,在八钢辨证种的知识点是较少的,但本章节对于诊断学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中公教育的老师们为大家整理出了20考点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中加以注意:

1、八纲辨证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包括表里、阴阳、寒热、虚实四个大部分进行辩证。

2、表证概念:指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的初期阶段,正气抗邪于肌表,以新起恶寒发热为主要表现的证。

3、表证的临床表现:新起恶风寒,或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喷嚏,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微有咳嗽、气喘,舌淡红,苔薄,脉浮。

4、表证的特点:见于外感病初期,具有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的特点。

5、里证的概念:里证是指病变部位在内,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以脏腑受损或功能失调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

6、里证的特点: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

7、表里鉴别之寒热:寒热特点外感病中,恶寒发热同时并见者属表证;但热不寒或但寒不热者属里证;寒热往来者属半表半里证。

8、表里鉴别之兼证:兼症表现表证以头身疼痛、鼻塞、喷嚏等为常见症,脏腑症状表现不明显;里证则以脏腑症状,如心悸、咳喘、腹痛、呕吐之类表现为主症;半表半里证则有胸胁苦满等独特表现。

9、表里鉴别之舌脉:表证及半表半里证的舌象变化不明显,里证舌象多有变化;表证多见浮脉,里证多见沉脉或其他多种脉象,半表半里证多见弦脉。

10、寒证概念: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导致机体功能活动受抑制而表现出具有冷、凉”等症状特点的证。

11、寒证的临床表现:恶寒,或畏寒喜暖,肢冷蜷卧,局部冷痛,口淡不渴,痰、涕、涎液清稀,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白,舌质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

12、寒证的特点:寒证因感受寒邪,或过服生冷寒凉所致。起病急骤,体质壮实者,多为实寒证;因内伤久病,阳气虚弱而阴寒偏胜者,多为虚寒证;寒邪袭于表者,多为表寒证;寒邪客于脏腑,或因阳虚阴盛所致者,多为里寒证。

13、热证的概念:热证是指感受热邪,或脏腑阳气亢盛,或阴虚阳亢,导致机体功能活动亢进而表现出具有温、热”等症状特点的证。

14、热证的临床表现:发热,恶热喜冷,口渴欲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苔黄燥,脉数等。

15、热证的特点:因外感火热阳邪,或过服辛辣温热之品,或寒湿郁而化热,或七情过激,五志化火等导致体内阳热过盛所致,病势急骤,形体壮实者,多为实热证;因内伤久病,阴液耗损而阳气偏亢者,多为虚热证;风热之邪袭于表者,多为表热证;热邪盛于脏腑,或因阴虚阳亢所致者,多为里热证。

16、寒热鉴别之口渴面色:寒证不渴,面白;热证,面赤,口渴喜冷饮。

17、寒热鉴别之四肢及二便:寒证四肢冷凉,大便稀溏,小便清长;热证四肢温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18、寒热鉴别之舌脉:寒证舌淡苔白而润,脉迟或紧;热证舌红苔黄,脉数或洪。

19、寒热特殊病证:真热假寒,真寒假热,根据临床表现和舌脉对应进行鉴别。

20、虚证:指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精髓等正气亏虚,但邪气不著,表现为不足、松弛、衰退特征的各种证候

20、实证:指人体感受外邪,或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失调,体内病理产物蓄积,以邪气盛、正气不虚为基本病理,表现为有余、亢盛、停聚特征的各种证候。

(责任编辑:凡凡)
结束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中公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换一换 

    微信领取资料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

    4006-906-109

    在线客服 点击咨询

    投诉建议:kefu@off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