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
资格

药师
资格

卫生
职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医学考试>中医执业医师/助理>备考资料>西医及临床医学>诊断学>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临床诊疗思维能力-选方与用药进入阅读模式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临床诊疗思维能力-选方与用药 进入阅读模式 加微信 点我咨询

2020-03-13 10:53:12|来源:

方剂与治法皆为中医学理、法、方、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治法是在审明病因、辨清证候的基础上所制定的治疗方法。方剂则是在治法的指导下,按照组方原则配伍而成的药物有序组合,即“法随证立”“方从法出”。只有治法与病证相符,方剂的功用与治法相同,才能邪去正复。概而言之,治法是用方或组方的依据,方剂是体现治法的主要手段。方与法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程钟龄医学心悟·医门八法》云:论病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1.汗法

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方法,使在表的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类治法。凡外感表证、疹出不透、疮疡初起,以及水肿、泄泻、咳嗽、疟疾而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等表证,均可用汗法治疗。

2.吐法

是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有毒物质等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吐法主要适用于中风痰壅、宿食壅阻胃脘、毒物尚在胃中、痰涎壅盛之癫狂与喉痹、干霍乱吐泻不得等,属于病情急迫又急需吐出之证。

3下法

是通过荡涤肠胃、通泄大便的方法,使停留于肠胃的有形积滞从大便排出的一种治法。下法适用于燥屎内结、冷积不化、瘀血内停、宿食不消、结痰停饮、虫积等病证。由于积滞有寒热,正气有盛衰,故下法又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等法。

4.和法

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其中,和解法,也称为和解少阳法,主要适用于半表半里的少阳证。凡邪在少阳、邪在募原、肝脾不和、肠寒胃热、气血失和、营卫失和、表里同病等均可使用和法治疗。

5.清法

是通过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方法,以解除在里之热邪的一种治法。适用于热证、火证、热毒证及虚热证等。

6.温法

是通过温散里寒的方法,使在里的寒邪得以消散的一种治法。适用于寒邪在里之里寒证。里寒证,或因寒邪直中于里而成;或因失治误治或过食寒凉,损伤阳气而成;或因素体阳气虚弱,寒从内生而成。

7.消法

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适用于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等病证。消法所治,主要是邪在脏腑、经络、肌肉之间渐积而成,且多虚实夹杂,尤其是气血积聚而成之癥瘕痞块、痰核瘰疬等,难以迅即消除,必须渐消缓散。

8补法

是通过滋养补益的方法,以恢复人体正气,治疗各种虚证的一种治法。补法一般是在无外邪时使用,但若邪气壅盛而又兼有正气亏虚,正虚无力祛邪时,则补法亦可与汗法、下法、消法等配合使用。


现在,中公医考网小编重点地向大家介绍一下中公医考理享学”辅导课程活动期间,各位考生只需要“1元”就可以进行占座”,即可进行学习。

适用人群:

1学习资金紧张,短期无法筹集学费,又想要上课的考生;

2疫情期间,赋闲在家,想要系统学习的医师/药师/护士;

三。担心先交钱后学习,万一考试不利,学费打水漂的考生;

课程介绍>>>>中公医考理享学”辅导课程

(责任编辑:毛程凤)
结束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中公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领取资料
    微博二维码
    咨询电话

    4006-906-109

    在线客服 点击咨询

    投诉建议:kefu@off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