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西藏公务员>考试题库>行测题库>行测模拟题>

行测题库:行测每日一练言语理解与表达练习题2024.4.26进入阅读模式

行测题库:行测每日一练言语理解与表达练习题2024.4.26 进入阅读模式 加微信 点我咨询

2024-05-14 17:11:48|来源:中公教育
 行测练习题 

1农村家长陪读是乡村教育长期存在的现象。家长到学校附近租房陪读,是为了让孩子感受家庭温暖。学校只知道有很大比例的家长陪读,却缺乏对如何发挥好他们的作用的考虑,只知家长陪读方便学校通知家长开会,更何况政府和社区。很多乡村陪读家长的日常生活,就是接送孩子,买菜做饭,无事时集中在一起聊天,比各家孩子学习成绩如何。陪读生活枯燥乏味,陪读家长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这也增加了乡村教育的升学焦虑。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认为:

A。陪读不应该被提倡

B。社会应关注陪读家长群体,发挥好他们的作用

C、。陪读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D。陪读利于拉动消费

2在古典传统里,和谐的反面是千篇一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以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中国人甚至在孔子之前就有了对于和谐的经典认识与体现。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很发达,特别是一些中国乐器,像钟、磬、瑟等各种完全不同的乐器按照一定的韵律奏出动听的音乐,但如果只有一种乐器就会非常单调。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和谐源于中国古典音乐

B。差异是和谐的必要条件

C、。中国人很早就产生了和谐观念

D。音乐是对和谐的经典认识和体现

三。中国古人将阴历月的大月定为30天,小月定为29天,一年有12个月,即354天,比阳历年少了11天多,怎么办呢?在19个阴历年里加7个闰月,就和19个阳历年的长度几乎相等。这个周期的发明巧妙地解决了阴阳历调和的难题,比希腊人梅冬的发明早了160年。

这段文字主要阐明的是:

A。古代阴历中闰月设置的规律与作用

B。中国古代历法在当时处于先进水平

C、。阴阳历调和问题在古代是个世界性问题

D。中国古代如何解决阴阳历差异问题

参考答案与解析

1.【【】B中公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农村家长陪读现象长期存在,学校、政府、社区却没有考虑如何发挥好他们的作用;然后进一步说明乡村陪读家长的生活枯燥、乏味,导致他们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从而增加了乡村教育的升学焦虑。由此可知,呼吁更好地发挥陪读家长的作用”应是文段强调的重点。A、 C类两项,文段虽提到了陪读的弊端,但陪读现象的存在有诸多现实原因,陪读的作用并不能一味否定,排除;D项目“拉动消费”无中生有。故本题选B

2.【【】B中公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和谐的反面是千篇一律,因此和谐的条件之一就是对多样性的认同,接着举了中国古代音乐的例子,说明不同的乐器才会奏出动听的音乐。因此文段意在说明和谐的前提是多样性。B类项与之最为接近,当选。

A类项,和谐的起源文段未提及,排除。

C类项属于文段的一个方面,但不是文段的主要内容,排除。

D项目,“音乐”扩大了范围,文段说的是中国古代的音乐”,且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仅为文段举例说明的内容,排除。

故本题选B

3.【【】D中公解析:材料分为两部分,首先提出阴阳历差异的问题,然后阐明中国古人对阴阳历差异的调和之法。D项目A、B两项分别谈论的是闰月的设置”和中国古代历法的地位”,偏离主题;C类项在文段中没有体现。故本题选D


 

(责任编辑:张建平)
结束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中公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换一换 

    微信领取资料
    中公应用程序
    咨询电话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 点击咨询

    售后服务:010-83433000
    商务合作:010-83432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