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测>常识判断>人文常识>

行测常识判断之古诗中的传统节日(下)进入阅读模式

行测常识判断之古诗中的传统节日(下) 进入阅读模式 加微信 点我咨询

2023-11-02 08:07:33|来源:中公教育 王云鹏

在行测常识判断考试中,对于人文常识的考查是必不可少的,古诗词与对应的传统节日一直是往年文史常识类的高频考点,因此结合以往考试的重点,中公教育为大家梳理了常考的六个传统节日所对应的一些风俗习惯和古诗词,进而探索相关的做题技巧。

一、端午节(浴兰节)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五,也称浴兰节,相传是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而设的节日。在这一天,民间会有吃粽子,喝雄黄酒,在门头挂艾草,还会组织龙舟比赛。

唐代诗人文秀的《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代殷尧藩的《端午》“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再比如宋代陆游的《乙卯重五诗》“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都描绘的是端午节场景。

由此可见,如果诗词中有粽子,屈原,艾草,浴兰和蒲酒”之类的词时,就可以基本判断是端午节。

二、中秋节(仲秋节)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也称仲秋节或八月节,自古便有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此外,以八月十五的月亮之圆联想人之团圆,故中秋节寄托了人们的思念亲人和故乡之情。

宋代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唐代李朴的《中秋》“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唐代李商隐的《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等诗句都是对中秋的写照。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当诗句中带有与月亮或者月亮的比喻词(婵娟、宝镜、嫦娥和广寒)相关的词时,就可以基本判断是中秋节。

三、重阳节(老人节)

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被称为中国老人节,有尊老敬老的意蕴,这一天人们一般会有外出踏秋、登高远眺、遍插茱萸、观赏菊花、吃重阳糕和饮菊花酒等习俗。

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宋代李清照的《醉花荫》“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诗句都抒写了重阳节时的情景。

所以,如果发现诗词中有登高、茱萸和菊花或者黄花”之类的词时,就基本可以判断是重阳节。

 

行测推荐》》》

>热推课程:2024深度系统班升级不加价(1000课时直播+28本精选图书+2套模拟卷+3000+试题练习+1年会员权益):国考|省考

>图书:公务员考试轻松学题库套装10(5000+10+APP)

>会员:中公行测会员11项尊享权益(每日推送考点精讲+7710分钟精讲课+模考解析不断+资料库任意看+数据分析专享)

(格式:ljf)
结束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中公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换一换 

    微信领取资料
    中公应用程序
    咨询电话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 点击咨询

    售后服务:010-83433000
    商务合作:010-83432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