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测>常识判断>人文常识>

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诸子百家之儒家进入阅读模式

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诸子百家之儒家 进入阅读模式 加微信 点我咨询

2022-06-23 08:00:00|来源:中公教育 徐文秀

行测常识判断部分,对文化历史的考查比较多,大家在备考中也要不断地补给文化营养,中公教育在此为大家带来春秋时期的儒家思想,希望给大家带来一点帮助。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动荡、大变革、风云变幻的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都在激烈而又复杂的阶级斗争中发生很大的变化。当时王室衰微,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各诸侯国的阶级关系不断出现新变化,不同的阶级与阶层的代表人物,对社会变革发表不同主张,于是诸子百家”便应运而生。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础,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为千秋万代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财富,为人类文化做出了极其巨大的贡献。

诸子”,是指这一时期思想领域内反映各阶层、阶层利益的思想家及著作,也是先秦至汉各种政治学派的总称,属春秋后才产生的私学,"百家"表明当时思想家较多,但也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告子、杨子、公孙龙子、惠子、孙武、孙膑、张仪、苏秦等。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各个学派在建立时大都有一定的地域性,如邹鲁(山东曲阜)是儒、墨的发祥地;三晋(山西翼城)是法家的温床;南方是道家的摇篮;而燕、齐(河北北部、山东临淄)是阴阳家的诞生地。

诸子百家中,儒家创始人孔子因继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统,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以致儒家学说不仅在诸子百家中地位显著,而且还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核心内容,对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代表人物包括孔子、孟子、荀子。

 孔子(至圣)儒家的创始人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山东曲阜)人,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

1、他的理论的核心是"仁",他主张"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体现“仁”的制度或行为的准则是"克己复礼",这里的“礼”指的是周朝的礼乐制度,认为"周礼"是实现政治抱负的理想大道。

2、在教育上孔子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认为不分贫富,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也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3、民本思想,孔子主张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百姓"足食",国家"足兵",取得"民信"。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也是他所提倡的道德观和伦理观。

著作:春秋》。孔子整理的《诗》、《书》、《礼》、《易》、《乐》五种教本,连同春秋》被后人称为"六经"。其中《乐》后来亡佚了,现存《诗》、《书》、《礼》、《易》、《春秋》被称为"五经"。

儒家学派在孔子以后发生分裂,至战国中期孟子成为代表人物。

 孟子(亚圣)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孔子的嫡孙子思(述圣)的弟子。

1、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孟子的主张是复古倒退的,当时许多诸侯都认为不合时宜。

2、伦理观是"性本善"。

著作:《孟子》。

 荀子 

荀子名况,当时的人尊他为荀卿。

1、在政治方面,他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则覆舟"。

2、哲学方面坚持"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3、性恶论,人生来就是有感官上的要求,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这就形成了人们"好利""好声色"的本性需求。但是,通过学习礼仪,通过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变为圣人,荀子的这种主张,被称为"性恶论"。

著作《荀子》。

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的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的完整,儒家的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的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在全国公务员考试中,常见到文学类常识判断题,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代表思想都是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知识点,主要以识记性题目为主:

 示例 
试题练习1

(单选)主张性本善的是儒家的哪一位代表人物?

A B C D

【中国公司】B中公解析:孟子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

试题练习2

(单选)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的正统地位,取代了()的地位?

A B C D名

【中国公司】C中公解析:西汉初期,尤其是文景之治时期,一直采纳的是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当时道家是正统地位,汉武帝之后儒家取代道家,成为正统思想。

(格式:zs)
结束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中公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换一换 

    微信领取资料
    中公应用程序
    咨询电话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 点击咨询

    售后服务:010-83433000
    商务合作:010-83432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