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社区工作者>备考资料>公共基础知识>

2022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进入阅读模式

2022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 进入阅读模式 加微信 点我咨询

2022-04-27 09:49:02|来源:中公社区工作者考试网 邓虹

小编在春节假期看了电影我的姐姐》,剧中父母因车祸去世,留下已成年的姐姐和一个素未谋面刚满6岁的弟弟,亲戚中祖父母、外祖父母都早已去世只剩下姑妈和舅舅,这里就引发了一个法律问题,谁来照顾幼小的弟弟?无独有偶,2021年热播的《中国医生》中也涉及到监护的问题,16岁女孩的父母因感染新冠疫情双双去世,女孩的人生何去何从?要解决这些社会问题,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个民事制度——监护。此知识点在事业单位考试中考查频率较高,小编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1、监护制度是什么?

所谓监护,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监管和保护,那么谁需要被监护?那当然是民事行为能力有欠缺的人,结合民事主体的学习大家能想到两类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此监护是指监护人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一切合法权益进行监督、保护。担任监护职责的是监护人,无民事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作为被监护人。需要注意的是,监护人可以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也可以是社会组织,这个知识点往往以原文形式进行考查。

2、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怎么确定?

针对文首提出的问题,民法典》第二十七条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因此未成年人的监护人首先是父母,父母死亡的再按照监护顺序确定。从监护顺序看,我的姐姐》中父母去世,祖父母、外祖父母去世,姑姑不在监护资格范围内,因此按照民法典》规定,监护人应当由姐姐承担。同样的中国医生》中的小女孩的父母去世,监护人则按照顺序担任:第一顺序祖父母、外祖父母;第二顺序是兄、姐;第三顺序是其他愿意担任的个人或组织,但是个人或组织必须经过被监护人所在地的居委会、村委会或民政部门同意。当然如果以上都没有的,国家来兜底民政部门来承担监护义务。这个知识点在事业单位的考试中往往以案例的形式出现,大家一定要注意识记。

三。父母离婚,抚养权判决归父亲,孩子的监护人是谁?

即使父母离婚,双方同时享有监护权。同学们往往容易混淆监护、抚养和赡养,认为一旦抚养权判决给一方,另一方就没有监护权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三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但是三者都是法定义务。

监护是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管和保护,父母作为当然监护人,离婚不影响双方监护义务的履行。而抚养权源于亲权,是指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具有抚养的义务,该权利在子女成年后消灭,拥有抚养权的一方或双方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和子女共同生活。因此,未获得抚养权的一方没有抚养权但仍然有监护权。即使后期父亲因为殴打、虐待小孩被取消了监护人资格,他仍然是要支付抚养费的。成年子女对父母具有赡养的义务,对于小孩来说,成年以后也要对年迈的父母双方承担赡养的义务。这个知识点在监护中考查频率较高,希望大家理解以后再去记忆。

【试题练习】(单选)1.王宝宝今年3岁,春节期间,一家人在自驾回家过年的途中遇到暴风雪发生车祸,王父当场去世,王母成为植物人,姐姐今年15岁重伤,请问王宝宝的监护人是?

答:。王父公司的同事

B.王母

C.祖父母

D.姐\22992

【中国公司】C解析:本题考查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民法典》第二十七条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监护人是完全民事能力的自然人或组织,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的当然监护是父母,但是父亲死亡、母亲为植物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均不能当监护人,因B类选项错误。姐姐15周岁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做监护人,D类选项错误。未成年的监护有顺序规定,祖父母在由祖父母承担监护人,故C项目,A项目

(格式:gxh)
结束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中公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领取资料
    微信小助手
    咨询电话

    400 6300 999

    在线客服 点击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