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4009710111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考研>备考资料>考研专业课>体育学>

运动解剖学考研知识点:骨的发生与生长进入阅读模式

运动解剖学考研知识点:骨的发生与生长 进入阅读模式 加微信 点我咨询

2023-12-15 11:43:35|来源:中公考研

体育学考研复习内容多,知识点杂,报考体育学考研的考生千万不要忽略专业课的复习,而且一定要掌握好复习时间,中公考研小编为考生带来运动解剖学考研知识点:骨的发生与生长”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大家。

骨的发生与生长

1.骨的发生

骨发生于中胚层的间充质,从胚胎第8周开始。骨的发生有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两种。在结缔组织膜的基础上经过骨化而成的骨为膜内成骨,如颅顶骨等。在软骨的基础上经过骨化而成的骨则为软骨内成骨,如四肢骨。

(1)膜化骨

此种成骨方式见于一些扁骨,如颅骨等。在间充质内有些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产生骨胶原纤维和基质,基质中逐渐沉积钙,构成骨质。开始化骨的部位,称骨化点(中心),由此向外作放射状增生,形成海绵状骨质。新生骨质周围的间充质膜即成为骨膜。骨膜下的破骨细胞将已形成的骨质进行破坏与吸收,成骨细胞再将其改造和重建,如此不断进行,最终塑造为成体骨的形态,如颅盖骨和面颅骨等。

(2)软骨化骨

长骨、短骨和一些不规则骨以此方式骨化。以长骨为例,在间充质内先形成骨,此处即称原发骨化点(初级骨化中心)。中心被破骨细胞破坏而形成的腔,即骨髓腔。胎儿出生前后,长骨骺处出现继发骨化点(次级骨化中心),在骺部开始造骨。骨膜、原发骨化点、继发骨化点不断造骨,分别形成骨干与骺,二者之间有骺软骨。

2.骨的生长

骨的生长是骨的破坏和建造两个过程对立统一的结果,生长过程中建造占优势。骨发生的两种方式在生长中亦有体现。影响骨生长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种族、遗传和激素的作用是内因;营养、维生素、机械力和体育锻炼是外因。

(1)增粗:骨的增粗是以膜内成骨方式为主。儿童少年时期骨膜较厚,骨外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不断分泌骨质,使骨干不断增粗,骨髓腔内不断地造骨、破骨与重建则使骨髓腔逐渐扩大,成年后这种活动渐趋静息。

(2)长长:骨的长长是以软骨内成骨方式为主。在儿童少年时期,长骨骺与骨干之间存在骺软骨,骺软骨不断增生和骨化促使骨不断长长,在12—18岁期间,大部分的骺软骨生长速率快,四肢骨更为明显。接近成年时,骺软骨停止增长,全部骨化,骨干与骺之间遗留一骺线(在ⅹ射线下显影,密度增强)。

3.骨龄

骨龄是骨骺和小骨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及骨干与骨骺愈合的年龄,它常用来确定人的生物年龄。由于各块腕骨的出现和掌、指骨的愈合呈年龄梯度,能够较好地反映骨龄,因而测定儿童少年骨龄时多拍摄手和腕部的X片(骨龄的详细知识及骨龄测定方法可参见有关文献)。骨龄可用于预测儿童少年的身高,也可判断儿童少年的发育情况。近年来骨龄还广泛应用于运动员选材。

 

(责任编辑:考研网编)
结束  

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来源标注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权均属中公教育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返回顶部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猜你喜欢换一换 

    微信领取资料
    微博二维码
    中公考研官方微博
    咨询电话

    400 971 0111

    在线客服 点击咨询

    投诉建议:400 6300 966